APP下载

校长的“舌尖艺术”

2014-10-10陈顺利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舌尖教职工讲话

陈顺利

时下,央视正在热播一部专题片《舌尖上的中国》,讲的是祖国各地的饮食文化,该片以优美的画面,风趣的解说,赢得好评如潮。品味《舌尖上的中国》,笔者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舌尖上的另一门艺术——语言。语言是人类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工具,也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如透过校长的言谈,也可看出其管理能力。

从教师群体中脱颖而出的校长,舌尖艺术应该无可挑剔,因为大家就是语言工作者,但笔者认为,校长的话语权远比一般教师要多且权威性大,“舌尖艺术”自然应高于一般教师。

一、不同场合讲好话

林肯说过:“人人都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渴望被赞美是人的天性之一,学生如此,教师亦如此。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笔者切身体会到校长的一句表扬、肯定、欣赏之语,会给教师们带来多大的动力!一位好的校长,在语言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不同的场合能说,且会说好话,处处尊重教师、重视教师、激励教师。

当然,这种肯定与赞扬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一是出自内心、真实自然;二是要适时适度,不可做作,不能奉承迎合;三是形式要不拘一格,或公开赞扬或单独肯定;四是要及时,否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时时处处讲真话

有一次,笔者早早来到学校,去巡查各班早读情况时,无意中听到一位年轻班主任和两个学生的谈话,听得出来,这两名学生平时表现还是不错的,但因为前一天闹了点小矛盾,班主任正在教育他们,可能语言有些过激,两名学生都掉下了眼泪。

事后,笔者与这位教师单独交流,肯定了他虽然年龄不大,教龄不长,但肯学习、善钻研、进步大、成熟快的优点,尤其是对他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予以肯定,但同时也提醒他教育学生要讲究方法和艺术,既要从严要求,对其错误缺点不放任、不姑息,又要理智地体现教师的爱。

这个时候,校长切忌“装腔作势”,“严厉”批评、指责,甚至揪住不放,而应真心交流、推心置腹、晓之以理,给人一种亲切感、信任感。

三、特殊情况少讲话

古人云:“冷静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意思是说,冷静观察,静耳倾听,以冷静的心态处理事情。

在学校管理中,往往会碰到许多复杂而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当这种问题或事件突如其来,或矛盾突出而僵持不下时,这时大家就一定会把目光集中在领导者和决策者的身上。这也是考验校长经验、水平、智慧的时刻。其实这时最需要的是冷静,不可草率发话、表态。

校长在特殊情况下不讲话或少讲话,是管理者的一种迂回策略,也称作“延时处理”,即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采取暂且“冷冻”、“搁置”的办法,这样做往往会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是非面前敢说话

一名优秀的校长,应该具有智慧,具有较强的认知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决断能力。尤其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关键的时候敢于“亮剑”,勇于说话。对于学校的一切问题、难题、是非、矛盾,都得去直面,敢于担当。首先必须充满正义感,爱憎分明,敢替教职工鸣不平,能为教职工鼓与呼,对危及教职工利益的行为敢于制止,带头维护好学校师生的合法利益;同时,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不退让、不回避、不推诿、不优柔寡断,要明辨是非、明辨事理、敢于直言、敢于决断,切不可“和稀泥”,说一些毫无原则、模棱两可的话。

五、面临大事慎讲话

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经常会面临重大事情的决断与表态,此时,讲话不能太随意,遇事不可瞎表态,否则,会使自己处于被动局面。

例如,校长会参与一些评教、评学的活动,作为校长发言时,就不能打官腔,少说套话、大话、空话,要用商量的口吻,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观点明确,要点突出,言简意赅,简单明了。再如一些关涉人事、教师切身利益、重大原则问题时,校长的表达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掷地有声。

人有别,事不同,因人因事讲策略,有理有据也有情。即便是批评人,也要委婉,轻“批”重“评”不伤人。对犯错误的教师要就事论事,不算老账,更不可“秋后算账”。

“公开场合留点余地,私下交流给面子”、“响鼓不用重锤敲,只须暗示就有效”等等,这些格言警句,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作为校长应该牢记于心。

六、神情体态代说话

舌尖上的声音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而校长,有时也会用到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

记得笔者刚到梅苑时,有一天,一位教师到笔者办公室,想与笔者谈一些想法。当时因要赶忙去开一个会,就对他说:“能不能简短一点,我还有个会。”这位教师说:“要不了多长时间,几年一直压在心里的想法,就想与校长交流一下。”可他说着说着,也许忘记了时间。我因心里有点急,不时地看手机。这位教师见状打住了,脸色也黯然下来,站起身说:“那您忙吧,以后再说。”当时因急着赶去开会,也没有在意这件事。

事隔两年,因一次教研活动,又一次与这位教师交流。我们谈了很久,不仅谈到学科教学,还谈到了对学校工作的一些看法。也许是当时谈得很投机,这时,这位教师又说到两年前的那次谈话:“那次我是鼓足勇气和满怀着希望想与校长谈一下自己工作中的一些想法,甚至是一些困惑和委屈,当我看到您漫不经心甚至不太耐心的神情时,觉得很失望,也很伤自尊。”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事情虽过去近十年了,可笔者从未曾忘记。还真得感谢这位教师,是他提醒了我。作为校长,在与教师的交往互动中,如果不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就会在不经意中给对方传递出错误的信息,造成误会,而自己还全然不知。

一位卓越的校长,应该具备良好的口才,要努力使自己的思维敏捷、口齿伶俐,善于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事中,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口齿伶俐”、“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绝非伶牙俐齿、巧舌如簧、见风使舵,而是言之凿凿、掷地有声,而且要情真意切、生动活泼,其中的学问,够我们研究一辈子。

责任编辑 刘玉琴

猜你喜欢

舌尖教职工讲话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注水”讲话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国旗下的讲话
男朋友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