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文化主旋律 推动企业大发展
2014-10-10秦桦
秦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4)06-000-02
摘 要 一流企业做文化,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项目。近年来,中铁二局四公司项目建设硕果累累、市场经营乘势而上,企业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正朝着富裕、强盛的建设目标阔步前行。
关键词 企业文化 先锋文化 经营管理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中铁二局四公司发展的活水之源便在于公司党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总结传承中铁二局集团公司“开路先锋”精神,明确企业发展主题,提出企业奋斗口号,打造推广独具特色“创业文化、班子文化、制度文化、用人文化、和谐文化、廉洁文化”六大文化, 使企业文化成为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的重要手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保障职工权益、构建和谐项目的重要途径。
一、六大文化实施的做法
(一)以创业文化固企业生存之本
60年前,老一辈中铁二局人以他们顽强的拼搏精神攻坚克难、日夜奋战,把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开路先锋”精神镌刻在了成渝铁路的每一段路基、每一座桥梁、每一条隧道之上。自此,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先锋精神成为了企业赖以生存、长盛不衰的成功秘诀。60年后的今天,新一代70后、80后、甚至90后中铁二局四公司人接过先辈的战旗,将“开路先锋”精神演绎为企业“追求卓越、永不停步”的创业文化,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在工程安全质量、项目成本控制、企业内部管理等多方面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四公司玉树灾后重建项目部在创业文化引领下,以奋战玉树、贡献玉树的雄心壮志,凝聚成一支无往不胜、无坚不摧的英武之师,在海拔近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连续夺得了六个“第一”,笑傲群雄。公司兰新项目深处甘肃中牧山丹军马场,东起祁连山分水岭,西至三场八队,施工条件极端恶劣,全年平均温度均在-10℃以下,最低气温-35℃。为此,兰新项目部提出了“永不服输、勇往直前,奋勇争先、做好兰新”的施工理念,形成了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但斗志更高的文化氛围,多次受到业主表彰奖励,被称赞为“敢打恶仗、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铁军”。
(二)以班子文化营企业和谐之气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是否具有凝聚力、战斗力,是公司各个项目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关键。为此,四公司提出了“精诚团结、和谐共赢、忠诚企业”的班子文化,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独挡一面的能力、培养领导干部勤学善思的习惯、树立领导干部清廉诚信的形象,促使项目领导班子在加强沟通中增进理解,在协调配合中加深信任,在相互支持中形成合力。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原则,公司在组建新的项目班子时,项目经理均兼任项目党委副书记,项目书记同时兼任项目副经理,使党政领导扮演双重角色,项目经理在抓项目管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项目党建工作中;书记在抓党建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施工生产管理,充分发挥了项目党政领导在项目管理中优势互补的作用。党政领导实行交叉任职,在职责分工上落实“一岗双责”,从而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工作机制,使项目党政领导之间更加懂得换位思考、凝成团结合力、实现“人格相互尊重,工作相互支持,个性相互理解,言行相互包容”,从而形成目标同向、责任同负、风险共担、奖罚同等的良好局面。
(三)以制度文化强企业发展之基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做好事,坏的制度可能使好人做坏事。”由于过去四公司制度建设的滞后与员工认识的不到位,导致了公司制度执行力不强,管理问题频发的诸多矛盾,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为此,四公司实施了“党政会签、流程管理”的制度文化,将施工生产、成本合同、财务、物资设备、安全质量、人力资源、审计监察,以及项目办公室综合管理、党群工作等共计9个方面的工作,编印成12本小册子,落实到面、细化到点,真正实现了由“以人管人”到“以制度管人”的转变。为规范项目管理,堵塞项目漏洞,减少经济效益流失,2006年,《项目重要事项党政会签制度》在公司全面推开,过去在项目管理中常出现的工期、成本控制难,效益流失严重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2008年,公司对会签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分解、细化、修订、完善,制定并出台了更加科学合理的《项目重要事项党政会签制度实施细则》。会签制度的实行将基层项目党组织的监督根植于项目重大事项的决策环节和业务流程的关键环节,通过不断完善会签内容,规范会签程序,以党政会签为龙头的各项规章和内控制度得到全面贯彻执行,项目管理能力稳步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四)以用人文化铸企业兴旺之魂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四公司始终坚持“以德为先,双强选人”的用人文化,引入竞争和票决制,对部分领导岗位实行公开竞聘,选拔出了3个项目部领导班子、八个片区经营分公司班子成员、机关各部门和机械租赁分公司中层领导干部,共计29名,有效拓宽了民主选拔渠道,大胆启用了政治素质好、业务技能高、责任意识强的团队班子。同时,公司积极创新干部考评机制,引入干部量化考核系统,将“德、能、勤、绩、廉”细化为11项指标,建立了领导干部量化考核评价标准和日常考评、综合考核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抓好高层次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储备,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干的好、作风上过的硬、职工群众信的过的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干部岗位上来。
(五)以和谐文化聚企业向心之力
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与践行者,离开了员工企业文化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期以来,四公司努力营造一种有序可控的管理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健康活泼的文化环境,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形成了“共创、共有、共富、共享”的和谐文化,使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从2007年起,公司员工上岗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员工住房公积金扣缴比例从最初的6%提高到了10%;员工年均收入从2006年的31687元,上升到了2011年的64176元;公司每年开展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活动,连续4年共投入200多万元,组织获奖员工携家人外出到海南、香港、澳门、新马泰、欧洲等地旅游度假,有效增强了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各个项目积极开展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和节日慰问等活动,并通过设立医疗室、探亲房和每年进行员工体检,真正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盐田港、龙泉项目让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走进项目基层;兰新项目部连续举办两届“兰新文化节”,编辑出版了《畅想兰新》员工文集,诞生了由员工自己作词作曲的《兰新之歌》并制作成MTV,进一步丰富了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推动了企业文化在基层项目的落地生根。
(六)以廉洁文化树企业清正之风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四公司始终将加强员工教育,营造反腐倡廉、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了“阳光收入、抑制私欲、公开透明”的廉洁文化。一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化。实施过程中,公司将追责的视角和重心转移到警示预防上,变事后追责为事前预防、事中监督,抓住项目管理关键环节,在物资采购方面,设立市场询价权、采购权和监督权三项权力,分别成立物资采购询价小组、物资采购小组和物资采购监督小组,并充分发挥项目党组织的监督作用,对物资采购的每个环节实施全程监控。二是党风廉政教育的常态化。公司积极开展了“纪律兴业”、“读书思廉”等活动,购买《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腐败案例剖析》、《珍惜岗位 远离犯罪》、《警钟长鸣》等廉政书籍;刻录下发廉政党课电化教材80余套;在各项目组织廉洁从业反腐倡廉宣传挂图、书画巡回展览;在北京地铁9号线、大西、贵广、山东片区等项目开展“廉洁文化项目行”活动;同时,借助地方检察院资源,进行预防职务犯罪知识讲座和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形成了“如芒在刺、如椎悬梁、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的敏感意识,时刻保持思想警惕,避免重蹈覆辙。三是党风廉政宣传的多样化。从2008年起,公司党委在各基层项目部驻地、工区、工点设置了“党风廉政监督站”,将集团公司纪委、四公司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副书记及纪检监察等相关人员的电话、传真和电子邮箱全都公布在墙上,将项目管理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实现隐患早发现、矛盾早处理、风险早预防。
二、关于思考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长期以来,四公司党委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新发展的重要源泉,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年,公司初步扭亏为盈,并连续实现盈利,2014年被中国中铁总公司评为扭亏为盈十佳企业。同时,公司13项工程获得省部级及国家级建设奖项;2009年,首次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2010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模范职工之家”;2011年,被评为“四川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等。在这众多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公司员工上下一心、齐心协力的思想认识,科学合理、完善统一的措施保障,归纳而言,其成功的秘诀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坚持党政同心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竞争的软实力,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党政同心,党政主要领导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与施工生产不是从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做到项目文化建设与项目施工生产的同部署、同考核、同完善,实现党政一把手在文化建设上分工不同而目的相同;保证思想上多交流、工作上多沟通,从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开展。
(二)坚持动静相容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条件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能在于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在企业文化建设和传播过程中,一方面,必须结合企业施工生产实际,统一企业标识、服装,实施配套管理,注重企业文化硬件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种载体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形势教育、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把企业价值观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全过程。
(三)坚持知行合一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
企业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完善制度更需要强化执行,执行力好比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如果执行力不强,制度就形同虚设,企业文化也就无法发挥其铸魂、育人、树行的功能。人是企业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公司唯有以人本为中心,做到依靠人、尊重人、教育人、鼓舞人、凝聚人,使企业的全体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一致的奋斗目标,执行上的不讲价、不打折、不走样,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仪华.浅谈中国企业文化建设[J].企业活力,2007.
[2] 王成荣.企业文化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