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2014-10-09王妙丽
王妙丽
(宜阳县人民医院骨科 河南洛阳 471600)
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性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发病率逐年增高。早期对于此种疾病主要采用保守治疗[1],但这种方法椎体高度无法恢复,且腰背痛及肺功能减退无法得到改善。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相继面世。两种术式均能起到迅速缓解患者局部疼痛和稳定脊柱的作用。为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宜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宜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8例,男32例,女46例,年龄61~79岁,平均(70.1±3.2)岁,所有患者均为单椎体骨折。椎体压缩程度:1/3~4/5,疼痛持续时间1周~4个月,平均41 d。术前CT及MRI检查证实患者均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且椎体后壁完整,无脊髓压迫。
1.2 手术方法 PVP组:患者俯卧过伸位,悬空腹部。X线下穿刺针通过椎弓根插入椎体内,达到椎体前1/3处为宜,取出穿刺针内芯,建立工作通道,用注射器将混匀的骨水泥灌入伤椎,注射的过程中全程侧位透视观察,待“云朵”状PMMA影扩散接近椎体后壁或刚出现向椎体外渗漏时立即停止注射[2]。骨水泥凝固后,拔除穿刺套管,观察15 min后无异常,术毕。PKP组:工作通道的建立如上,不同的是工作通道深度为椎体前壁2~3 mm处,连接压力注射装置,置入可扩张球囊,侧位透视下位于椎体的前3/4处用注射器加压以扩张球囊,使椎体缓慢复位。球囊到达终板或者椎体复位满意时停止注射,取出球囊,注入拉丝期的骨水泥。骨水泥在动态透视下注入,若发现骨水泥渗漏则马上停止注入。
1.3 观察指标 术前及术后1周记录患者止痛效果VAS评分、椎体中部高度和Cobb’s角的大小[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两组患者术后止痛效果VAS评分、椎体中部高度、Cobb’s角较术前改善明显,且PKP组椎体中部高度、Cobb’s角优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增加,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数量明显增多[4]。患者在骨折早期由于疼痛而无法站立及行走,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案是卧床休息、药物治疗,但是随着卧床休息时间延长及受伤椎体进一步压缩,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胸腔容积减小、通气障碍、缺氧、感染等[5]。治疗骨质疏松导致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方式主要有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从统计结果上分析,在术后PKP组椎体中部高度、Cobb’s角优于 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KP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起效快,止痛明显,并且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对于老年患者生理影响较小,且骨水泥可迅速固化,立即稳定骨折,恢复椎体承重能力,早日下床恢复日常活动。从本次统计结果可以明显看出PKP术不但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还能有效恢复椎体生理形态和脊柱承重能力,临床效果值得肯定。
表1 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s角()
表1 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s角()
总之,通过观察两种术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恢复椎体生理形态和脊柱承重能力,但对于患者脊柱生理解剖位置的恢复PKP术优于PVP术,临床工作过程中应根据个体性差异针对性选择。
[1]张俊.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对照观察[J].重庆医学,2009,38(3):311-314.
[2]杨丰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1):50-54.
[3]陈富强,马一翔,沈珊安,等.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中并发症的预防[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2):52-53.
[4]白成瑞,王炳强,唐海.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随访[J].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2):705-707.
[5]范洪武,曾建勇.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2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J].重庆医学,2009,38(18):2358-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