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湾县文化惠民工程的若干思考

2014-10-09陈荣王银珊

克拉玛依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沙湾县长效机制

陈荣+王银珊

摘 要: 文化惠民工程是党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惠及人民群众、普及大众文化的工程。近年来沙湾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并形成自己的特点。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成熟的做法,归纳基本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沙湾县;文化惠民工程;双百;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4-0014-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及其成效的调查研究”(12BSH045)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3-07-25

作者简介:陈荣,中共沙湾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建、文化;王银珊,中共沙湾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建、文化。

文化惠民工程是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惠及人民群众、普及大众文化的工程。近年来,沙湾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整合文化资源和调整结构为主要着力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精品文化,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为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沙湾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特点及具体做法

近年来,沙湾县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借助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东风工程等重点项目,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努力营造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文化事业在深入推进中良性发展。

1.文化惠民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沙湾县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各民族群众文化生活作为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来抓,以文化惠民工程为依托,不断改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拓展城乡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各民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截至2012年底,全县246个行政村“三室一场”普及率达到98.5%,农牧民健身工程已覆盖3个乡镇46个行政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覆盖15个乡镇(场),东风工程覆盖24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覆盖121个行政村,广播电视覆盖全县。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共组建乡镇文工团2个、社火秧歌队187个、业余文艺演出队176个,年均演出2 100余场次,观众达到35万人次;年均举办居民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农牧民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21次,参与者超过40 000余人。①

2.文化体育活动异彩纷呈。一是以“百日广场文化竞赛活动”和“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为主线,深入开展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沙湾县乡镇各类文艺活动自2009年开始逐年增加,以柳毛湾镇、金沟河镇、西戈壁镇等三个乡镇为例,都呈现出文化发展的良好势头,尤其是柳毛湾镇更为突出。(见表1)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是以重大节庆日为重点,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三是以突出特色活动为重点,提升文化活动水平。四是坚持不懈地开展“三下乡”活动,并以此带动乡镇各类文艺品牌社团的迅速壮大。

3.体现沙湾特色的文化作品不断涌现。近年来,全县各民族文化艺术工作者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创作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如:刘亮程的《家住沙湾》、张景祥的《一代匠人》、方如果的《大盘鸡正传》等。同时,为大力弘扬沙湾文化遗产品牌,充分彰显文化遗产品牌效应,沙湾县对《达斯坦》、“斯布孜额”以及大盘饮食、新疆曲子、回族刺绣、哈萨克族服饰等文化遗产进行了普查、宣传和保护,进一步提升了沙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社会各界大批有识之士从事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挖掘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剪纸、刻画、编织、刺绣等艺人,并对相关技艺产业化开发,形成多个产业精品。

4.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稳步推进。哈萨克族叙事长诗《达斯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普查整理了4部《达斯坦》。哈萨克族器乐演奏“斯布孜额”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成70平方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厅。地区级非遗项目汉民间刻画、哈萨克族服饰、哈萨克族花毡、哈萨克族小刀等作品已遍布全疆各地,纷纷走进各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

5.文化体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沙湾县把广播电视局和文体局两个单位合并组成沙湾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

6.对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沙湾县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成功举办新疆沙湾第一、二、三届大盘美食文化旅游节和新疆首届红色辣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扩大了沙湾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沙湾县电视台实现全面升级,创办的民生栏目“美得很”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沙湾县还成立了哈语译制中心。

通过文化惠民工程及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沙湾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爱国感恩、开放包容、团结奋斗、务实进取、敢为人先”的沙湾精神在各民族干部群众中得到广泛认同,沙湾人的信心更足了、动力更强了,形成了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形势,安定有序、团结和谐的社会局面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全县各民族群众的综合素质,鼓舞了各民族群众建设沙湾的士气,为促进沙湾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5年至2012年沙湾县生产总值从36.8亿元增加到97.27亿元,增长了2.6倍,年均增长16.2%。2005年至201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6 153元增加到15 032元,增长了2.4倍,年均增长11.3%。沙湾已经走出了一条推动“四化”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现代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民生民计得到新改善,各民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意识强烈、加快发展热情高涨,为沙湾县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②

二、沙湾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基本经验

文化惠民工程不仅使城市文化氛围更加浓郁,而且让更多沙湾人共享了时代前进中文化建设的成果。以文化惠民,助文化振兴,文化建设已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加强组织领导,整体联动,共同推进文化惠民工作。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专门成立了沙湾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开展重大活动,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组织实施。二是将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纳入县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纳入文化服务和管理的基本范畴,目前,沙湾县各项文化惠民活动已走向规范化和持续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2.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一是整合社区资源,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例如,沙湾县三道河子镇少年路社区以营造和谐社区、建设文化型社区为目标,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包联社区单位的整体优势,充分挖掘社区各类文化资源,变社区文化建设“独角戏”为“大合唱”, 做到“资源共享、机制共创、责任共担、活动共办”,创造性地举办了“全国书画作品交流展”,承办了“沙湾县秦腔戏曲专场晚会”,主办了“社区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等多项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收到了显著效果。二是充分发挥各类民间艺术团体作用。沙湾县充分发挥各类民间艺术团体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组织各类文化体育社团以不同内容、不同形式,承担不同形式的演出,参与演出人员近3 000人,文艺骨干600余人,仅2012年演出达到466场次,极大丰富了各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充分发挥沙湾文化艺人、艺术能人的作用,开展文化活动。例如,沙湾县的本土书法家张华堂、刻纸艺人刘天明等,分别举办了书画展、刻纸展,为沙湾百姓提供了专业的文化大餐,同时也为文化艺人创造部分收益,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①

3.形成文化活动长效机制,提升文化水平。沙湾县以“双百”活动为基础,逐步形成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惠民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文化的层次。从2009年开始,沙湾县对“双百”活动进行了创新,形成文艺汇演制度,即每年安排一种文艺汇演形式。这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场)对文艺汇演的积极性,文艺节目质量也得到提高。

4.文艺节目的表现形式同本地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沙湾县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与沙湾县近几年探索创新文艺的表现形式有着密切联系。2008年始,沙湾县文工团在节目的创作中,更多地从沙湾本土文化和历史汲取营养。创作人员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编排出一大批本土文艺作品,如说唱《大盘鸡的故事》,舞蹈《时代的节奏》、《天山碧玉沙湾》,歌曲《天山碧玉出沙湾》、《唱游沙湾》等优秀作品,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5.吸纳民间资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资金是开展各项文艺活动的基础保障。近年来,沙湾县在文化活动开展中吸纳民间资金,以冠名赞助的形式,开展了许多活动,取得了好的效果。例如,被誉为文化大镇的柳毛湾镇摸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赞助、农民主演、市场运作”的文化建设模式。老百姓自豪地说,在柳毛湾镇打一场篮球就是“NBA”,演一场节目就是“心连心”。

6.注重文化人才的培训。文化建设,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支撑。[1]8沙湾县通过多种渠道,鼓励从事基层文化工作者通过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见表2)正是因为有了一批从事基层文化建设的优秀人才队伍,才不断创作出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

三、沙湾县文化惠民工程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文化事业发展基础薄弱。一是文化活动场地不足,制约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常态化,文化馆的面积远远不能满足文化活动的需要。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大多是露天放映,受天气影响较大。

2.基层文化队伍人员匮乏,文艺队伍力量薄弱。一是人员编制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后继乏人现象突出,例如行业内优秀记者、编辑、播音、翻译、灯光、音响、编导、节目主持、体育教练、文物鉴定、语言类文艺创作等人员寥寥无几,产业化、市场化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少数民族文艺人才奇缺。二是待遇低,留不住人才。三是农家书屋缺少专业管理人员,出现书籍的丢失、造册不清、利用质量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四是缺少文艺类的拔尖人才。

3.文化惠民资金不足。近年来,尽管各级财政对文化惠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但资金投入仍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公益性的电影放映工程仅局限于农村,不能覆盖到社区和农林牧场。同时,也不能保证让各民族群众看上好电影。

4.体制弊端造成机制运行不畅。一是文化惠民城乡统筹工作仍难度较大,乡镇站所职能弱化,无法形成合力,发展乏力。二是产业经营规模化发展不够,市场化运作和竞争能力不强。

四、沙湾县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对策建议

“十二五”时期,沙湾县要顺应各民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坚持变化变革、传承创新,不断开创文化惠民工作新局面。

1.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2]11集中力量建设好沙湾影剧院、广播电视播控中心、博物馆、“十二五”广播电视高山台、体育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积极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积极培育文化市场,规范市场管理,加强文化交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构建以饮食文化为主,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为基础,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旅游文化等协调发展的县域文化体系。重点加强乡镇文化阵地建设,加快以乡镇文化中心、文化馆、文化站(室)为核心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县有科技馆、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有集文化、体育、广播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村有“四室二场”,等等。到2015年形成具有规模的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确保建成自治区文化大县,力争跨入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行列。

2.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人才保障。一是为文化系统配备实用性、创新性、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充实文化工作者队伍。二是制定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特殊专业人才列入紧缺急需人才引进计划,并给予政策倾斜。三是加大对文化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选派优秀人才到艺术类院校深造,组织文艺团体到周边县市交流学习。四是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让那些优秀的艺术人才无论是在编制内,还是在编制外都能安心工作。五是提高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的专业技术人才待遇,留住文化拔尖人才。

3.加大投入,保证文化惠民可持续发展。一是强化文化阵地建设。二是加大对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的力度。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并改进投入的方式,即把全年常规性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把文化投入占财政投入的比例列为法定数据。同时,要积极扩大民间资金参与度,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4.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文化惠民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一是以“弘扬先进文化、服务科学发展”为主线,深入挖掘大盘饮食文化,全面推进温泉洗浴文化研究和保护工程,加强对大盘饮食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森林文化的区域性研讨,萃取各类文化资源精髓。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多出文化精品,打响特色文化品牌,不断强化沙湾文化品牌发展意识,力争将“沙湾大盘美食”创建为全国性品牌。二是积极配合支持国家关于丝绸之路(新疆段)大遗址保护与规划工程,加快推进县域重点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与传承开发工作。

5.改进文化信息传输工作,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结合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点等,依托县图书馆先进电子阅览室,规划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数字化资源传输上的优势,按照因地制宜、示范在先、以点带面、跟踪服务、循序渐进、全面铺开、总体推进的原则,为各乡镇场、村服务点提供文化信息,让农牧民充分享受文化资源工程带来的快捷丰富的文化服务。同时要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县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以及文艺下乡等要改进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

6.积极推进文化体育事业改革。依托现有文体资源,借助兵地融合的契机,与周边距离较近的石河子市开展合作,使石沙两地的群众共享文化成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立文艺演出服务公司。要积极实行“体教结合”,大力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形成人才梯队,推进文体事业可持续发展。开发文化对外交流项目,扩大民间文化交流,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增强沙湾文化对周边以及疆外的辐射力,全面提高沙湾本土文化对外开放水平。

注释:

①资料引自沙湾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2012、2013年工作总结

②资料引自2013年《沙湾县委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报告》

参考文献:

[1]杨梅枝,劳侠. 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人才保障。一是为文化系统配备实用性、创新性、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充实文化工作者队伍。二是制定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特殊专业人才列入紧缺急需人才引进计划,并给予政策倾斜。三是加大对文化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选派优秀人才到艺术类院校深造,组织文艺团体到周边县市交流学习。四是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让那些优秀的艺术人才无论是在编制内,还是在编制外都能安心工作。五是提高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的专业技术人才待遇,留住文化拔尖人才。

3.加大投入,保证文化惠民可持续发展。一是强化文化阵地建设。二是加大对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的力度。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并改进投入的方式,即把全年常规性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把文化投入占财政投入的比例列为法定数据。同时,要积极扩大民间资金参与度,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4.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文化惠民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一是以“弘扬先进文化、服务科学发展”为主线,深入挖掘大盘饮食文化,全面推进温泉洗浴文化研究和保护工程,加强对大盘饮食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森林文化的区域性研讨,萃取各类文化资源精髓。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多出文化精品,打响特色文化品牌,不断强化沙湾文化品牌发展意识,力争将“沙湾大盘美食”创建为全国性品牌。二是积极配合支持国家关于丝绸之路(新疆段)大遗址保护与规划工程,加快推进县域重点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与传承开发工作。

5.改进文化信息传输工作,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结合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点等,依托县图书馆先进电子阅览室,规划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数字化资源传输上的优势,按照因地制宜、示范在先、以点带面、跟踪服务、循序渐进、全面铺开、总体推进的原则,为各乡镇场、村服务点提供文化信息,让农牧民充分享受文化资源工程带来的快捷丰富的文化服务。同时要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县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以及文艺下乡等要改进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

6.积极推进文化体育事业改革。依托现有文体资源,借助兵地融合的契机,与周边距离较近的石河子市开展合作,使石沙两地的群众共享文化成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立文艺演出服务公司。要积极实行“体教结合”,大力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形成人才梯队,推进文体事业可持续发展。开发文化对外交流项目,扩大民间文化交流,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增强沙湾文化对周边以及疆外的辐射力,全面提高沙湾本土文化对外开放水平。

注释:

①资料引自沙湾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2012、2013年工作总结

②资料引自2013年《沙湾县委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报告》

参考文献:

[1]杨梅枝,劳侠. 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人才保障。一是为文化系统配备实用性、创新性、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充实文化工作者队伍。二是制定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特殊专业人才列入紧缺急需人才引进计划,并给予政策倾斜。三是加大对文化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选派优秀人才到艺术类院校深造,组织文艺团体到周边县市交流学习。四是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让那些优秀的艺术人才无论是在编制内,还是在编制外都能安心工作。五是提高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的专业技术人才待遇,留住文化拔尖人才。

3.加大投入,保证文化惠民可持续发展。一是强化文化阵地建设。二是加大对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的力度。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并改进投入的方式,即把全年常规性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把文化投入占财政投入的比例列为法定数据。同时,要积极扩大民间资金参与度,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4.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文化惠民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一是以“弘扬先进文化、服务科学发展”为主线,深入挖掘大盘饮食文化,全面推进温泉洗浴文化研究和保护工程,加强对大盘饮食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森林文化的区域性研讨,萃取各类文化资源精髓。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多出文化精品,打响特色文化品牌,不断强化沙湾文化品牌发展意识,力争将“沙湾大盘美食”创建为全国性品牌。二是积极配合支持国家关于丝绸之路(新疆段)大遗址保护与规划工程,加快推进县域重点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与传承开发工作。

5.改进文化信息传输工作,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结合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点等,依托县图书馆先进电子阅览室,规划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数字化资源传输上的优势,按照因地制宜、示范在先、以点带面、跟踪服务、循序渐进、全面铺开、总体推进的原则,为各乡镇场、村服务点提供文化信息,让农牧民充分享受文化资源工程带来的快捷丰富的文化服务。同时要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县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以及文艺下乡等要改进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

6.积极推进文化体育事业改革。依托现有文体资源,借助兵地融合的契机,与周边距离较近的石河子市开展合作,使石沙两地的群众共享文化成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立文艺演出服务公司。要积极实行“体教结合”,大力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形成人才梯队,推进文体事业可持续发展。开发文化对外交流项目,扩大民间文化交流,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增强沙湾文化对周边以及疆外的辐射力,全面提高沙湾本土文化对外开放水平。

注释:

①资料引自沙湾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2012、2013年工作总结

②资料引自2013年《沙湾县委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报告》

参考文献:

[1]杨梅枝,劳侠. 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沙湾县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分析
新疆沙湾县南山温泉地热资源地质特征
沙湾县绿色产业+互联网的几点思考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长效机制
沙湾县失地农民安置现状及意愿调查分析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 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