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私募股权投资破解医药行业创新发展难题
2014-10-09程新富
摘要:PE(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种权益融资的新型方式,具有许多传统金融业务不具备的优点,不仅能有效解决我国医药行业创新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实现股东价值的极大增值。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对推动我国医药行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 医药行业 科技创新 融资
学术界将私募股权投资(简称PE)称为“非公开权益资本”、“私人权益资本”等,定义其是为获得高收益而承受高风险,投资于极具前景的非上市企业,通过为其提供长期的资本支持,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其上市募集资金,谋求股权增值的资本活动。
一、国内外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募集资金不断扩大,涉及的行业种类也持续增加,并且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已经突破地域限制,加入了全球化浪潮。私募股权投资的活跃不单单是活跃资本市场,促进二级股票市场的流通,而且也为全球范围内企业的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融资做出了巨大贡献。金融危机之后,依托于发达国家健全的制度体系、发达的资本市场、完善的退出渠道、充裕的资金支持,私募股权投资转而关注于提高运作资本效率、增加对资产负债结构的管理以及证券化等举措,通过这一系列行为再创PE行业的辉煌。
我国的私募股权市场是在国际PE行业的经验和教训上发展起来的。我国的PE募集金额在2006—2008年进入高速增长期。2012年新募PE的发行定位更加精确,兴起了一批专门投资公共设施、房地产等的专职私募股权投资。
从投资总量来看,2006—2010年PE投资总量和投资案例数量相对平稳,在2011年私募股权投资业开始结束观望,快速介入。投资数量和金额也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而在2012年则相对平稳,投资金额减少8000万人民币,案例数量则基本持平。从投资行业上来看,私募股权投资分散投资在众多行业,传统的互联网、房地产、矿产及能源、生物医药仍占据前四位。
二、医药行业发展中的私募股权投资
受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跌入谷底,私募股权投资也一改往年大笔花钱的态势,投资趋于谨慎。在私募股权投资的众多行业中,医药行业由于其刚性需求,对经济周期不敏感,使其成为私募股权投资的热点投资对象。2009年毕马威统计分析指出:私募股权投资对医药行业的投资量从2008年的第五位跃升至第二位,第一位和第三位分别是消费品和能源矿产行业。毕马威认为医疗行业受私募股权投资的青睐,主要是因为政府对于养老医疗的支出增加,公众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关注以及中国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清科数据中心对近五年私募股权投资的统计也显示,自2005年,先后有30多家私募股权投资医疗行业。
三、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医药行业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猛,但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医药行业的研发时间较长。一个创新药物从研发到最终被批准上市,整个过程通常需要约15年时间,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特征明显。据统计,1990—2011年期间,国内医药行业累计投入研发资金360亿元人民币,获得一类新药14个,平均研发成本高达26亿元人民币,该投入水平是全球平均新药研发成本的8—9倍。而创新型企业既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无法在产品成功上市之前通过IPO募集大量资金,即使对风险投资而言,也因专业壁垒高而导致专业VC数量少、金额小。这导致医药行业创新面临融资难题。
其次,融资难导致R&D经费投入不足,创新难以为继。以河南为例,2009年,河南医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达13亿多元,科技活动经费的支出总额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上升到4.92%,其中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也达到3.30%。而企业R & 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人比重是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这一比例低于2%,企业创新将难以维持,只有高于6%,企业创新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全国的“科技进步监测标准”将这一指标定为6%。因此,河南省的医药行业应当继续提高R & D的投入强度。
第三,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医药行业竞争力明显不足。国内医药行业虽然数量庞大,但是大多数为小型企业(占比74.64%),大型企业仅占5.53%。大而不强的问题除了反映在医药企业的规模上,也体现在国内市场上药品生产质量和技术含量上,在众多的药品中,只有不足5%的药品通过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在我国7000多家医药企业中,有超过13.5%的企业未盈利。这客观上对医药企业突破融资难题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获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国内7000家医药企业的应收账款大多处于较高水平,严重制约了医药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未来减轻负债,调整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压力较大。
四、私募股权投资推动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的举措
医药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日渐显著,私募股权投资的介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我国医药行业创新发展:
(一)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建立外部董事会制度
外部董事会制度是整个公司关键性、支撑性的制度安排。它的重要性体现在:首先可以确保企业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确保董事会能够从宏观层面独立做出判断,防止董事层和管理层重叠所引起的冲突;其次有利于充分发挥激励和监督作用。一个企业的激励监督不能光靠制度,更要依赖于奖惩、考核以及升迁,如果不建立独立于管理层的董事会制度,无法进行有效的考核和奖惩,将不利于管控风险。从经营层角度来说,风险总会存在,单依靠经营层去发现风险是不够的,因为一旦风险的发现会威胁经营层的利益时,往往会选择自保,因此就需要董事会管控风险,尤其在内部审计上及时发现、处理风险。
(二)私募股权投资通过并购推动产业资源整合、合理布局产业链
由于我国医药产业的市场结构不够合理,导致医药产业的市场集中度长期处在较低的水平,始终在15%徘徊,使医药企业间存在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降低市场资源配置率。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我国医药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国家鼓励具有完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强的药企兼并、重组、收购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小的企业。私募股权投资通过并购可以实现我国医药行业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市场集中程度,优化市场结构,提高产业资源的资源利用率。
(三)私募股权投资以完善公司治理为目的
私募股权投资以完善公司治理为目的,是否应当绝对控股,要依据企业特点综合分析考虑:
一是企业性质。对于国有企业,私募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必须保证绝对控股;对于民营企业则不一定要绝对控股,因为首先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权结构相对清晰,而且民营企业受非市场的因素影响较小,其本身就是市场化的参与主体。
二是行业特点。医药企业有其自身特性,医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更为复杂,私募股权投资绝对控股的前提是比原有的管理层更加专业。
三是企业经营状况。对于高速发展、经历过市场考验的企业,其经营状况是有所保证的,因此如果一味追求对企业的绝对控股,那么医药行业的后续发展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快速地运行还有待考证。
(四)私募股权投资解决融资难问题,利于医药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私募股权投资的介入,丰富了医药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了融资难题,有利于医药行业加大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加速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提高企业业绩。在私募基金进入后,通过投入资金支持其研究开发,应把重点放在打响企业品牌,改变原有药物类别可替代性高、技术含量低、利润率低的现状,进军研发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前景可观、未来利润丰厚的药物和技术市场,从而占领未来医药行业的顶端。
参考文献:
[1]唐运舒,谈毅.风险投资、IPO 时机与经营绩效,来自香港创业板的经验证据[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7):17—26
[2]袁立,张新梅.私募股权投资与上市公司股价相关性探讨[J].财务监督,2011(5):11—12
[3]王碧华,华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资本特性研究[J].经济纵横,2009(9):41—42
〔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提升河南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途径研究”(项目编号:132400410821)阶段性成果〕
(程新富,1966年生,河南南阳人,高级经济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