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传承作用,促进畲家拳的传承与发展

2014-10-08夏旭峰

考试周刊 2014年66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传承发展

夏旭峰

摘 要: 畲家拳是畲族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担负着延续畲族文化的历史任务。然而通过调查表明,畲家拳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在学校的教育传承中基本处于空白。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畲族历史文化的宣传力度,发挥引导与桥梁作用,使传承人走进学校宣传与传授畲家拳;同时,福安市少数民族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传承的作用,把畲家拳、畲族传统文化引入学校教学活动中,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使畲家拳传承和学校体育教育双赢。

关键词: 畲家拳 学校教育 传承 发展

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福安市金斗洋畲家拳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武术文库》中的《畲族拳》一书就是以福安市金斗洋畲家拳为研究对象[1]。畲家拳是畲族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担负着延续畲族文化的历史任务。然而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习练的人数越来越少、后继无人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在借鉴国内、外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成功经验的同时,笔者提出“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校的教育传承作用,加强宣传与引导、走进去、引进来”的观点,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对畲族历史文化的宣传

在东、西方各种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面临强烈冲击,这种危机已经逐步延伸到文化、体育和生活等各个领域,影响新一代的广大青少年[2]。由于畲族文化知识教育体系的缺乏,导致广大畲族青少年对畲族历史文化缺乏了解,使他们缺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甚至是对畲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因此,让广大畲族青少年了解与认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地增强广大畲族青少年对畲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是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关键所在[2]。

据宁德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介绍:宁德市现有有畲族人口18.9万人,占全省畲族人口的二分之一,全国的四分之一。分布全市9个县(市、区)的12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畲族人口千人以上的乡镇就有58个,畲族人口占30%以上的村委会235个,是历史悠久的畲族聚居地。2004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纲要》提出:中小学各学科教育要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容[3]。宁德市相关部门可根据相关精神,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作有关畲族历史方面的地方教材,并把畲族历史作为宁德市中、小学的必修地方教材,加强对畲族文化历史的宣传。条件允许的话,可把畲族历史作为宁德市小学、初中毕业升学的考查科目,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畲族历史;使青少年特别是畲族青少年产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与认同感;使他们更有兴趣了解、学习与掌握畲族的传统文化,宣传与传承畲族传统文化,这样才有利于畲家拳、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畲家拳的传承人走校园宣传与发展畲家拳

古时学艺是徒弟找上门或把师傅请进家拜师学艺。随着社会的变迁,这种方式逐步被学校教育、俱乐部等新的方式取代。学校是青少年的主要聚焦场所,畲家拳的传人应该主动走进校园去宣传、传授畲家拳、畲族武术。为了更好地宣传与推广畲族武术畲家拳,让传承古训“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中的“传内”得到延续。畲家拳的传人可把自己的族人子弟所就读的学校(金斗洋村的孩子就读的学校主要是福安市康厝乡中心小学、福安市坂中小学、福安市民职中、福安市民族中学、福安三中、宁德市民族中学)作为自己走进学校去宣传、传授畲家拳、畲族武术的主要目标学校。通过教育局、文体局或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和这些学校取得联系,争取让畲家拳走进校园。畲家拳的传人在学校可通过开设讲座、图片宣传、武术表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畲家拳、畲族武术、畲族文化的宣传,使更多青少年(特别是畲族青少年学生)了解畲家拳、畲族武术、畲族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畲家拳的健身价值;使他们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武术产生浓厚兴趣。同时,自己可担任这些学校的校外武术教练,也可对这些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畲家拳的传授,借以促进畲家拳的传承与发展。

3.开发体育教育资源,促进畲家拳在学校的传承与发展

延续畲家拳、畲族武术、畲族文化的血脉关键在传承,而传承的主体是青少年(主要是畲族青少年),青少年主要在学校。同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版)都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宝贵的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

3.1学校加大对畲家拳、畲族历史文化的宣传。

福安市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是畲族学生,学校要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学校可定期召开有关畲族历史文化的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畲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学校还可利用文化艺术节期间进行畲族历史文化的宣传,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请畲家拳的传承人在校文化艺术节上进行演出,使广大学生(特别是畲族学生)和畲家拳有更进一步的接触,使他们对畲家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使他们对畲家拳、畲族历史文化产生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喜欢上畲家拳、畲族历史文化。

3.2畲家拳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必修内容,同时开设校本课程,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明武术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练习的项目。学校教育传承模式具有稳定性的优势,在师资力量和资金方面有充足保障,这些是在社会上进行传统武术传承所不及的优越条件。为促进畲家拳的传承与发展,福安市的少数民族中、小学可把畲家拳作为本校各年级体育教学的必修内容,并开设畲家拳的校本课程,使学生从小就接受畲族传统武术文化的熏陶。从小学到了高中,经过多年的练习,对畲家拳必然会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体会。通过学生一代一代的成长、毕业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必然把畲族武术融入到社会当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4]。与此同时,学校发展了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以起到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

3.3加强学校体育教师畲家拳的培训,使畲家拳真正走进学校体育课堂。

“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在通过对福安市的13所少数民族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项进行调查中发现,这些学校的27名体育教师中只有2名教师是武术专项的教师,其中只有吴学椿老师有跟当地畲家拳的传人学过一套畲家拳的套路。教师的武术专项教学水平不高和对畲家拳的不了解,限制了畲家拳在这些学校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政府的相关部门要针对各学校体育教师中武术专业教师不足与体育教师不懂畲家拳、畲族武术基本技术与理论方法的情况,加大对体育教师的武术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畲家拳的培训班、研讨会等,提高体育教师武术的基本技术、理论方法与武术教学与研究水平。只有使站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掌握畲家拳的基本技术与理论方法,才能使畲家拳真正走进学校,走进学校体育课堂。

4.结语

为使畲家拳传承后继有人,社会、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畲家拳传承的引导,加大对畲家拳、畲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与畲族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通过社会、政府相关部门的桥梁作用,使畲家拳的传人主动走进校园,到福安市的少数民族中、小学宣传与传授畲家拳;福安市的少数民族中、小学要把畲家拳作为教材引入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使畲家拳的传承与发展与学校教育双赢。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传承,使畲家拳传承后继有人;福安市的少数民族学校既发展了本学校的民族特色教学,又起到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林荫生.畲族拳[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2]刘军,邱丕相.我国武术文化教育现状及其教育功能的传承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01:126-128.

[3]王林,秦子来.日本能剧传承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8,02:99-102.

[4]徐贵华,赵光勇.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路径探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2,01:51-53.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发展基金课题:金斗洋畲家拳在福安市少数民族学校的传承研究——民族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体育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课题编号:FZJJ20130900256。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传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红色歌曲与高校主流文化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