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隐喻视角下的英汉情感隐喻对比研究

2014-10-08宋凯赛

关键词:对比分析

宋凯赛

摘 要:隐喻既属语言现象,也属认知现象。人们常把抽象和复杂的情感通过隐喻表达出来。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为视角,对英汉情感隐喻进行对比分析,从方位词、实体等角度研究英汉隐喻的共性、个性,从而了解中英文化差异,这对英、汉语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认知现象;情感隐喻;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202-02

情感是人类心理的表现之一,心理学对情感的理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包括刺激情境及对其解释、主体体验、表情、神经过程及生理唤醒等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比喻方法表达情感。人的情感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往往都是抽象复杂的,因此,人们常常把情感隐喻化,让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本文主要从认知隐喻的三个类型——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加以分析。

一、隐喻和情感隐喻概说

1.隐喻研究历史

在亚里斯多德学派的年代,隐喻的应用范围较广。在当时,把表达同一意义的一种语言手段称为隐喻,也就是仅把隐喻看成是着色、润彩的工具。这一观点的局限性在于,它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隐喻既是语言的文体特征,又是语言的认知特征。19世纪的柏拉图学派认为,隐喻是人类内部一种机制,既反映语言的本质又反映人类的本质。

隐喻的语义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隐喻在当时已经被认为是新的语义现象,学者们对隐喻的研究已经上升到句子层面,主要代表人物有布莱克和理查兹,他们提出了焦点框架理论和互动理论。随着认知语言学的流行,隐喻又一次成为了认知范式中的重点研究对象。心脏部位承担着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负责意义的产出、传送和加工。隐喻处于心脏之中,此时,学者们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

随着历史发展,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渐渐突破了修辞格研究的领域,扩展到了认知领域。Lakoff和Johnson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明确指出,在我们的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者有莱考夫和约翰逊(G.Lakoff& M. Johnson)、英杜克业(B. Indurkhya)等。

2.认知视角下的情感隐喻

关于隐喻的成因,主要有三种观点,即取代说(Substitution View)、比较说(Comparison View)和相互作用说(Interaction View)。其中的相互作用说认为,隐喻是两个语义项之间的相互作用,隐喻是把隐喻次项的联想含义应用于隐喻的主项。因此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不仅涉及到了起源和目标的名称,也涉及到了它们的所指称的对象,隐喻创造相似性。创造相似性属于认知问题,它创造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打破了人们所熟悉的观察目标(指称对象)的视角。

隐喻的认知功能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隐喻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途径。Black认为,隐喻有时候是“认知工具”;Schon等学者认为隐喻可以提供观察世界的新方法,还可以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角度。第二,隐喻可以表达新思想。第三,隐喻还具有能创造新意义的认知功能,表达出新想法。

在概念域的映射中有重要意义的意向图式(image schema),是隐喻的认知基础,它来源于生活。Lakoff和Johnson把隐喻分为三类,即实体隐喻(entity metaphor)、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和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英语和汉语的情感隐喻中也包含着这三种类型,其中,结构隐喻使我们超越指向性和所指,给我们提供了根据一个概念构建另一个概念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一个概念是以另一个概念为基础产生的。

二、共性

1.实体隐喻

如何理解实体隐喻?我们可以把抽象的感情、状态以及心理活动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有形的实体,建立在在这基础上的隐喻就是实体隐喻。人们可以用人体的各个器官来表达人类的感情。

(1)生理变化方面

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英语中存在着一个转喻原则,即用人类处于某种情绪时人体的特殊生理变化来表示情感。

在汉语中,用心脏的轻松表示喜悦。例如,心花怒放、心旷神怡、心神荡漾、心神目明。英语也是这样,例如用light heart、Do ones heart good、light hearted来表示心情愉悦。心脏疼痛表示悲伤,心如刀割、撕心裂肺、万箭攒心等。英语中:Break ones heart./ heartbroken/ break the heart strings of sb.

(2)具体行为变化方面

在汉语中,用“怒目”、“握拳”等来表达“愤怒”这一情感。show ones teeth/ have a lift/ throw a fit.是英语中对于愤怒的表达,这与汉语基本一致。

当人在高兴时,脸色会发亮,因而英汉中都有“幸福”、“高兴”是“光”这一共同概念隐喻。如,英语中,happiness is light/ sparking eyes ;中文则以“脸色发光”、“明亮的眼睛”隐喻“喜悦”。文学作品中则更为生动,如:

When she heard the news, she lit up.(Kvecses, 1991).

一抹晨曦落在叶秋红那荣光焕发的俊俏的脸上,也落在所有游击队员振奋欣喜的脸上(黎汝清,《叶秋红》)。

(3)液体隐喻

实体隐喻中一个典型的隐喻是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另一种实体隐喻为拟人隐喻,即用人类动机、性格、行为等理解非人类物体。

容器隐喻理论认为,任何有边界或能构想出边界的物理空间,甚至是无形抽象的事件、行为、活动、状态都是容器。作为主体的人体就是情感的一个容器,人体在进行情感体验时,血液循环会发生变化,我们说,“情感是容器中的液体”,有深有浅,有浓有淡,心情也有时平静、有时波澜起伏。endprint

汉语中用河水形容情感,人类的古老文明发源于河流,所以说,汉语的表达中也有河流的影子,是我们容器中的液体。例如:

他们很快坠入了爱河之中;通过和他谈话,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我们之间的感情一直很深;见到昔日的老同学,他觉得有一种无名的欢愉涌上心头;喜悦之情如泉水流入她的心田。

我们要表达的喜、怒、哀、乐均为容器中的液体。例如,We are full of joy(我们心中充满喜悦) 。英语中的boiling with anger中暗含一个容器模式的隐喻。我们可以理解为:“Anger is a hot fluid in a container.”这与汉语中的“怒气冲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2.方位隐喻

在中西语言中,有很多方位词,如“上下”、“内外”、“前后”、“深浅”、“中心与边缘”等,都被用来隐喻概念。人们在高兴时往往嘴角上扬,肩头上抬;情绪低落时,眉毛下斜、嘴角下拉;愤怒时怒气冲向头部。所以说,“高兴为上,悲伤为下”这种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表达。肖恩?霍尔登说:“我们可以认为情绪在体内的运动是一种上下的垂直流动,这是一条一般的规律。”Up表示兴致高;down, low表示悲伤,情绪低落;rise表示愤怒。Were in high ,spirits.,We are up(我们情绪高涨,兴致勃勃);He is very low,He is down in dumps.(他很低落、消沉);going rise/ flash up(火冒三丈/怒气冲天)。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发现,中英请感隐喻的表达有很多共性,这源于二者有着共同的情感体验,有着共同的生理和心理感受。

三、个性

尽管英文和中文的情感表达均是来自于人类的体验,但体验的具体形式也有不同。

(1)具体行为变化方面

表达同样一种情感,东方人和西方人所用的表达方式是有不同之处的。在表达愤怒方面,汉语和英语的习惯不同,运用不同的器官。汉语通常用眼睛、嗓子等表达自己的愤怒。例如,眼中喷火,嗓子冒烟;而英文中却用耳朵来表达怒气。例如:“Smoke was pouring out of his ears.”因此中英对于情感的身体反应特征是由差别的,这源自观察点的不同。

(2)容器中的物质方面

中英通常都用液体隐喻情感,而对于汉语来说,容器中不一定是液体,还可以是气体。汉语中通常用气体表达热烈的情感,例如愤怒这一感情,用“怒气冲天,心中充满怒气”。而英语中仍是用液体表达,如:“Anger is a hot fluid in a container. ”这是因为中西文化的不同造成的,用中医阴阳说说明:汉语中,月、地、夜、冷、水等都属于阴性,日、天、热、火、夏等属于阳性。气和热属于阳,所以用气体表达热烈的情感,这源于文化习俗的不同。

(3)隐喻的表达细致度方面

汉语中隐喻对情感的表达往往更加细致、丰富,运用全身的各个器官,如眼、鼻、喉等。另外,汉语的描述更为精细。这源于不同民族观察感情发生时,身体反应特征的细致度不同。

综上所述,认知隐喻下英汉情感隐喻有共性,也有个性。相同之处主要在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方面。实体隐喻的共性主要为生理变化方面、具体行为变化方面、液体隐喻情感方面。由于观察点和文化习俗的不同,英汉在具体行为变化、容器中的物质、隐喻表达的细致度三方面有不同之处。

——————————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Lakoff, G & Turner, M. More Than Cool Reason, Chicago: Chicago Press, 1989.

〔3〕Kvecses, Zoltan. Metaphor and Emotion: Language, Culture, and Body in Human Feeling[M].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4〕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5〕李福印.介绍《当代隐喻理论:从汉语的视角谈起》[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

〔6〕周红.英汉情感隐喻共性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3).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孙国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
国内外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与缺失现象对比分析
理想液体元流能量方程推导的对比分析式教学模式探索
留学生形容词谓语句的习得研究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成绩分析及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