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2014-10-08张凤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低年级培养

张凤艳

摘要:现在的小学生和别人交流时不注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课间不注意文明活动的现象时有存在;部分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少部分学生的饮食卫生习惯差;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宠惯了,到了集体中延续了在家中唯我独尊的作风;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良好的作业习惯没养成;缺乏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小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我们当老师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低年级;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30-02

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语言、思维、行为方式,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不需意志努力就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培根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乌申斯基曾说:“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些都说明了良好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比学会一些知识重要得多。加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成为小学阶段教育的关键内容。

作为教师,要把培养良好的习惯当作育人成功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获得多少知识更重要,会使学生终身受益。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1.正确认识,认真面对。对于小学生来说,简单的说教对他们是不起作用的,或者说收效甚微,过一段时间又反复了。我们可以利用班会、晨会和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方式,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并把这一点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健全规范,形成班风。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有健全的规范作保障。但值得注意的是,班级规范最好让学生参与讨论制定,制定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他们就会自觉遵守,认真执行。可以根据班级情况来制定行为规范。另外,一个良好的班风的形成,必须有优秀的班委会来协助管理。因此,班干部的产生也非常重要。

3.榜样示范,培养兴趣。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首先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据小学生接受力强的特点,要经常给他们讲名人的故事,使他们自觉克服不良的行为。教师要做好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在平时的教学中,以庄重大方、和蔼可亲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作出示范。其次是学生的示范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那种榜样作用可以说是我们不可想象的。小学生具有上进心,都不甘示弱,别人能做,他觉得自己也能做,可以利用这点,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利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给学生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教师要在小学生中找出行为表现较好的,在全班树立为榜样,使其他学生自觉地向其学习。再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兴趣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人们也常说,学生身上有着教师和家长的影子,教师举手投足间都体现着对学生的教育。

4.严格训练,反复实践。习惯的培养有很多种方法,但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段时间。这样的训练不是天天练正步走,而是要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而且要有阶段性目标,这是不可缺少的。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从平时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请教的习惯和查阅工具书的习惯,等等。教师可联系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所成效的。

5.自我教育,锻炼意志。矫正不良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都需要锻炼和培养意志。教师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督促、自我控制。例如引导学生通过写日记或周记,记名言、格言、警句鞭策自己,促进意志的锻炼,从而养成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我还教育学生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例如要求学生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每次作业都能准确工整,每堂课都能积极思考,注意听讲,等等,都是锻炼意志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及时检查,直到学生养成习惯。

6.发挥优势,多方配合。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社会、学校、家庭也是学生生存、学习、成长的环境。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在学生的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因此,家庭教育更有持续性与稳定性。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优势,在儿童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会则是通过新闻传媒、社会风尚、意识形态、人际交往等各种形式,对青少年的行为实施有着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全面的影响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教师要起到纽带作用,做好家访工作,适时地进行调解、反馈,争取达到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教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作为教师,我们要能够用远大的目光、宽容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培养每一个学生。我们坚信,只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即使不会建成摩天大厦,那也一定会是幢幢高楼。endprint

猜你喜欢

良好行为习惯低年级培养
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几个转变
游戏角色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