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生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探析

2014-10-08徐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三生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

徐萍

摘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来看,高校习惯于沿着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版块展开教学,从而就难免使政治理论课演变为专业课程来讲授。为此,探讨三生教育融入到原理课的教学中便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对三生教育内涵的解构,以及对融入模式的定位可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模式应围绕着深化对三生教育内涵的剖析、生命教育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融合、生活教育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融合,以及生存教育与政治经济学原理的融合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三生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融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9-0073-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来看,高校习惯于沿着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版块展开教学,从而就难免使政治理论课演变为专业课程来讲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演变,或许与教师在教学中难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关,也或许是即使联系但却空而无味有关。正因如此,探讨三生教育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中,便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所谓“三生教育”是指,即“生命教育”,让每一位学生“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关心他人和集体”;“生存教育”,强调“关心社会和自然,增强与社会的融合”。不难看出,如何将上述内容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中着实是个问题。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三生教育内容的解构

1对生命教育的解构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出发可知,人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着,这种主体就构成了人的类本质属性,使其与其他动物的存在相区分。人通过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改造世界,也从改造世界中完成了对自身的改造。因此,人类逐渐产生了意识,也逐渐产生了“我们”的觉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也就成为了人类的属性之一,同时也是最为根本的属性。因此,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首先使学生懂得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然后还需要使他们懂得在自己的生命中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从而自然引入到了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

2对生活教育的解构

恩格斯最先构建了人类的需求层次理论,他指出人类首先要满足生存的需要,然后才能获得生活的需要,当生活的需要得到满足便意味着享受的需要成为了最终目的。那么如何来理解生活呢?与西方哲学家的原子个体不同,马克思主义是从广泛的社会联系中来理解社会人的生活。因此,在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指引下,个体的生活必然与集体的生活发生联系,同时集体成员的生活也必然作用于某一个体的生活。这就要求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应是,珍视生活,关心他人和集体。实践表明,生活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这也是对近年来部分高校所发生悲剧的一种反省。

3对生存教育的解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对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做的考察和研究下逐渐形成的。其中,在阐述资本主义生产活动时流露出这样的担忧,即在资本的逐利性下,所有资源都将纳入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车轮之下。包括资本主义母国的劳动资源和自然资源,更包括殖民地国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都将被资本转换为堆积如山的商品,这也就为经济危机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可见,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生产活动中,将建立起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另外,人作为社会动物必然需要融入于社会,从而生存教育还在于理解人类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以及生产关系的本质属性[1]。

二、解构基础上的融入定位

1“生命教育”的融入定位

自从“马加爵事件”发生后,生命教育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从关注的焦点来看,其不外乎是大学生的心理干预,以及对学生的管理措施方面。然而,这种通过外围干预和约束的方式来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做法并不一定奏效,毕竟深入到大学生内心的思想教育才是规避相关事件发生的根本。因此,“生命教育”板块可以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来进行拓展,其中与历史唯物主义中的有关内容进行融合,将在增强哲学教学的落地效应的同时,促使大学生反思自己的生命观。

2“生活教育”的融入定位

这里存在着一个难题,即如何向大学生群体表述生活的内涵和意义。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似乎并没有经历过一种完整的生活体验,从而“生活教育”或许比“生命教育”更为抽象。对此,教师所能够做的便是将“校园生活”进行剖析,从中来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发生联系,进而形成生活教育的融入契合点。前面也提到,生活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更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他们步入社会的生活方式。因此,需要在二者融入中进行素材挖掘。

3“生存教育”的融入定位

这里需要指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自然观和历史观内涵的理解程度不同,社会科学类的学生较好于理工科类,包括原理课的教学效果也是这样,但这并不影响生存教育的融入。从融入定位来看,需要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关论述相结合,这在难度上或许会高于哲学板块的讲授。

三、定位驱动下的融入模式构建

1深化对三生教育内涵的剖析

将三生教育完美融入到原理课的讲授中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还需要深化对三生教育内涵的剖析。对于前者而言,已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围;对于后者来说,则需采取教研和共同备课的形式来探索出与之融入的逻辑路径。笔者在解构部分已总结出了自己的教学体会,但在逻辑上仍需要不断锤炼而使其能更为清晰。另外,对于三生教育的内涵也需要用更为生活的语言来表述。

2生命教育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融合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社会实践的类本质属性,以及人类意识的产生机理等,都应成为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从目前的教学反馈来看,部分教师过于从体例上来把握教学环节,就使得学生往往通过记忆和理解的方式来领会这些知识点。还好,学生在高中阶段也学习过相对简单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这也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但要真正实现生命教育的融入则还远远不够。因此,在教学中还需要结合现实中的案例来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endprint

3生活教育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融合

在定位部分已经提到,对于大学生的生活教育应突出“校园生活”。那么校园生活的特点是什么呢?根据笔者的自身体会,其特点包括:集体行动、缺少隐私、需要考虑集体成员的感受。然而从现阶段90后大学生的生活现状来看,个体意识十分突出,但普遍缺乏集体主义思想。可见,这就构成了生活教育的针对点,而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融合则需要纳入“普遍联系”的原理来展开。从而使大学生懂得个体与集体、社会的联系。

4生存教育与政治经济学原理的融合

不难发现,很少有同行能想到将生存教育与政治经济学原理相融合。然而,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现实来看,正是过去一味地关注GDP而忽略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可见,生存教育与政治经济学原理之间的融合有很好的现实载体。对此,教师应从资本的本质入手来延伸到对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破坏上来,进而向学生提出科学的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再引申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以上四个方面,是从主要环节构建了三生教育与原理课融合的途径。不难预期,随着同行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深入,将会使二者的融合路径更为清晰[2]。

四、支撑材料

1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2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

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3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

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3]。

当前在校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人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三生教育”的开展与实施,对于引导和树立大学生的人生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苏晓云.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特征[J].贺州学院学报,2012,(2).

[2]刘云涛.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问题[J].学理论,2012,(6).

[3]周甄武.方位·目标·关键——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总体性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20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生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