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课堂背景下教师的引导作用

2014-09-30武传方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引导作用自主课堂教师

武传方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是的,教师一切的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我们的课堂理所当然也应该是学生自主的课堂。自主课堂的理想境界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学会”的过程,达到“会学”的目标。本文重点探讨了自主课堂背景下教师如何发挥引导作用。

关键词:自主课堂 教师 引导作用

正如洪宗礼先生所说的那样:“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无助于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这里仅就“自主课堂”背景下教师的引导作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自主课堂”背景下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表现在教师对文本价值的选择与确定

“自主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自然也赋有“定向”的责任。语文和数理化等学科不同的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教师对教学文本价值的选择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文本的价值选择不同,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也就不同。人教版七年级下有一篇丰子恺的《竹影》,有的老师把它作为一篇儿童成长故事来教学,有的老师把它作为一篇儿童教育故事来教,也有的老师把它作为一篇绘画艺术启蒙教育的文章来教。教师的文本价值选择不同,课堂教学的方向自然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需要依据教学文本的内容特点,不同学段,不同班级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况来定。就《竹影》而言,教师不妨分别选择第一、第二种内容进行教学,第三种文本内容则相对难一些,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很难接受。我在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比较,认为第一种选择更符合初一年级学生阅读需要,教学效果也更好。

对文本价值的选择与确定,教师要扮演好课堂教学引导者的角色,一要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二是要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学生,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学。教师要了解同一文本在不同的学段,针对不同的学生,什么是适合学的,什么是不适合学的,什么应该是重点探究的。所有超越或者滞后这一要求的文本价值选择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成熟教师的标志就是帮助学生找到文本价值体系中最好的哪一个!

2.“自主课堂”背景下的教师的引导作用其次表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探讨话题的设计

有人说“自主课堂”应该是生成性的课堂,预设的课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课堂”。我以为这是对“自主课堂”生成的片面理解。通常情况下,学生总是希望教师教给他们知识,或完成教师下达的学习任务,而不是通过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所以处于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有责任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促进其自主学习。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让我明白,课堂的生成不会自然产生,特别是在“自主课堂”的初始阶段。因此,在教学文本价值选择确定以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自主学习”,还需要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适当的探讨话题,这是教学文本价值选择的具体化。它决定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学习的效率。脱离了教师预设探讨话题的课堂只会是远离文本教学核心目标的“自由讨论”。

比如《奇妙的克隆》一文教学。有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探究话题:四个小标题把课文分成四节:(1)克隆是什么?(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3)克隆绵羊“多利”。(4)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这四节的位置及排序合理吗?另一位老师设计的探究话题:准确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品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请各组同学在全文中找一找这样的词语、短语或句子。

第一位老师设计的话题显然是把本课的学习重点选择为说明顺序,第二位老师则把学习重点选择为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简明。

以上的例子表明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同,会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不同的方向。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当,更会大大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笔者在教学《香菱学诗》一文时曾在自己执教的两个教学班进行对比实验。A班的讨论话题是:香菱学诗成功,是香菱学得好,还是黛玉教得好?B班的讨论话题是:比较香菱先后写的三首诗,说说香菱学诗有怎样的进步?实践表明,第一个讨论话题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能更好地把握黛玉和香菱在“教诗”“学诗”过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合乎小说阅读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初中学生小说阅读的实际情况。而第二个话题则是从诗歌写作方法的角度来预设,让学生一头雾水,无从说起,最后只能是教师的一言堂。

3.“自主课堂”背景下的教师的引导作用还表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讨论过程的指导和调控

“自主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阅读者和思考者,都有自己的认知基础和个性思维方法,他们在讨论过程中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教师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搭建“活动”舞台,学生在“舞台”上的活动有规矩的也有零乱的;有笔直向上生长的,也有“旁逸斜出”的。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要扮演好参与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思想脱轨时,教师要善于调控。有时还要以身示范,扮演好自己“平等中首席”的“参与者”角色。

请看一段《紫藤萝瀑布》的课堂教学实录:

师:自由品读,说说课文美在哪里。用“我读了这个地方,觉得它美,美在……”的句式来说,每个人说一点。

生1:我读了第2段中“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觉得写得很美,她把每一朵花最浅淡的颜色比作银光,很有新意。

师:而且紫色和银光相互映衬,色彩对比很强烈,给人以绚烂之感,而迸溅的水花呢,又有一种动感,使画面更显得生动活泼。好!你来。

生2:我觉得第7自然段写得很美,因为它这一段的感情色彩很浓重。而且作者非常具体地写了她看花时心里的感受。

师:说得非常好!作者写这一段,实际上有个背景在里面。作者唯一的弟弟得了癌症去世了,这就是文中为什么提到“生死谜 手足情” 她很悲痛地看这个花,而花这么明艳,这么美好,又滋润了她的心情。说得好!见解独特。

生3:我很喜欢第2段的第一句话:“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使人感受到藤萝非常地繁茂,看不到起点,也看不到终点,让人感到很神秘。

师:对!给人一种摄人心魄的气势之美。是吧?

教师给学生的讨论话题“我读了这个地方,觉得它美,美在……”本身即是对课堂讨论的方向性引导。教师对生1发言的点评是对学生发言的丰富和拓展,既肯定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教师对生2发言的点评给学生理解文章适时地提供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具体可感地理解课文;教师对生3的点评则是一句画龙点睛的总结。总之,教师对三个学生回答的点评都是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回答加以拓展分析,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达到预期的生成结果,教师心中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及时地引导调整课堂讨论中“旁逸斜出”的内容,使之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实现自主学习中生成的目标。

4.“自主课堂”背景下的教师引导作用也表现在教师对课后练习的设计

“自主课堂”与传统语文课堂不同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那么,教师怎样在课外继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巧设课后练习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在教学《香菱学诗》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后习题:香菱学诗的老师为什么是黛玉而不是宝钗?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在课堂讨论理解分析黛玉和香菱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比较,探究黛玉和宝钗性格的不同,使黛玉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更加具体可感,更加丰满。从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看,虽然“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大多能立足文本内容来谈自己对两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比如“黛玉是热情的、率真的,宝钗是冷漠的、世故的”等,达到了练习设计的预期目标。

“自主课堂”背景下课后练习不再是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的机械操作,而是从不同的角度深化和拓展课堂学习内容,是课堂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设计课后练习思考题引导学生的课后学习与探究,学生在完成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渐渐领悟到教材文本内容的博大丰富,认识到不能满足于课堂学习,从而把自主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自主学习”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但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不会自然发生,“能力”也不会自然生成。特别是在“自主学习”的初期和中期阶段,它需要教师启发引导。从某种程度上说,否认“自主课堂”教师的引导作用,就等于否定教师存在的必要性。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猜你喜欢

引导作用自主课堂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提高语文课堂的活力与实效研究
“教”与“学”结合,构建高效自主课堂
广播新闻评论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剖析
历史教学中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