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汉语的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2014-09-30陶立军裴文倩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传统文化实践

陶立军+裴文倩

内容摘要:古代汉语是高校中文系开设的一门核心基础课和工具课,古代汉语教学除要求掌握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外,传统文化教育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汉语的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强化传统文化教育;要在延伸阅读和作业练习中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教师专业素养、转变教学观念、选取好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使学生形成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

关键词:古代汉语 传统文化 教学 实践

一.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

古代汉语是高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自王力先生于1962年主持编写并出版第一套古汉语教材以来,古代汉语课程有了较为确定的教学内容, 即采用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原则, 并以此作为古汉语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从此,古代汉语课程明确了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素养和古代典籍解读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等教学任务。这一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古代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文献学等知识,甚至包括天文、律历、姓氏名号、职官等文化常识。而凡此种种,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在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中,应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该门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本身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

现行的古代汉语教材,不论是采用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编排原则(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1],郭锡良先生编著的《古代汉语》[2]等),还是采用文选和通论“两结合”的编排原则(如易国杰主编的《古代汉语》[3]),这些教材的文选及通论中涉及的大量古代文化知识,都彰显了我国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本文以郭锡良先生编著的《古代汉语》教材为例(以下简称郭本),仅就文选部分和通论所承载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加以探讨。

郭本《古代汉语》在“文选”部分选取了《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史学作品,还选取了《诗经》、《离骚》、唐诗宋词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论语》、《老子》、《庄子》等诸子百家的哲学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反映儒家的“道德”观念的,在郭本的文选中随处可见;反映宗法制度观念的“嫡长子继承制”在《郑伯克段于鄢》(《左转》)等多篇文章中都有所涉及;关于“晋国三军六卿”在《鞌之战》(《左转》)等多篇文章中都有所涉及;同姓不婚、齐国起源、楚国起源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点,在《齐桓公伐楚》(《左转》)等多篇文章中也均有涉及。对于在不同篇章中出现的传统文化知识,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衡水学院中文系的郭伦老师等认为,“可以按照几个原则处理,一是典型性原则,二是均衡性原则,三是适宜性原则。”[4]关于这一点,本文不作详细介绍与研究。

郭本《古代汉语》在“通论”部分,不仅涉及到文字学、音韵学、语法学、修辞学、训诂学、古代文体等的诸多知识,还涉及到古代的姓氏名号、职官历法、天文地理、车马宫室、辞赋乐律等文化常识。学生在将其作为古代汉语知识学习的同时,必然会观照到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而这种学习和观照的过程,其实恰恰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接纳与传承过程。

三.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措施

在当前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将古代汉语课堂作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那么,古代汉语教学如何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呢?笔者认为,这不仅要求古代汉语教师要有专业的文化素养,还要适时地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这种改革的重点正如东北师范大学张世超教授所讲:“我们的古汉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语法等知识的讲解上,我们更要通过《论语》《古文观止》以及教材中的优秀篇目来塑造学生的品格,了解我们华夏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并要将之发扬光大。”[5]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将自己在古汉语课程教学中,为实现传统文化传承所进行的改革及采取的相关措施梳理如下: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强化传统文化教育

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笔者在自己的古代汉语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对“文选”的文本以及“通论”中的例句进行选择,力争做到例句的讲授不仅具有语言的典范性,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便于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1.文选的学习,精读加诵读。郭本《古代汉语》“文选”所选的165篇文本大多都非常精当,可谓语言的典范性和文化的深厚性并佳。笔者在教学中,也通常会选择语言与文化并重的文本,在分析落实字、词、句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但受课程学时学分影响,郭本教材所列文本,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详细解读。面对这种教学实际,笔者对学生文选的学习要求是精读+诵读。其中,精读20篇,主要由教师或学生登台试讲,学生根据教师或试讲学生的讲解整理文章的语言要点,并把它翻译成白话文;诵读20篇,主要是要求学生大声朗读以熟而成诵。诵读法是一种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的艺术再创造活动,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方法,也是日渐被现代语文教育者注意的一种传统教学方法,大声朗读以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

2.通论的讲授,力争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古代汉语通论部分知识点多,容易讲得枯燥乏味。笔者在讲授过程中,在重视学生常用词和常见句式积累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背景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力争使古汉语通论知识的讲授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例如,笔者通常把要讲授的内容分门别类列出专题,对每一个小专题作一个历史的分析概括,其间穿插一些名人轶事,或是与文学结合,或是与当今的一些现象结合,力求深入浅出,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充满兴趣。又如,在讲解汉字的形体结构时,让学生了解汉字与中国古人的衣食住行以及思维和情感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淀着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和道德观念等文化信息。如“里”,上为天,下为土,本义是填土集中的地方。在古代农业社会里,人民“恃田而食,恃土而居”,所以“里”揭示了古代人民的居住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信”字,将一人之言传于他人,或解读为“人言”可谓信(非“人”言非“信”)。又如“仁”字,从人从二,《说文解字》曰:“亲也”,二人为亲,体现出古人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揭示的是古代中国社会道德文化内涵。endprint

(二)在延伸阅读和作业练习中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1.延伸阅读。所谓延伸阅读,是指学生在学习掌握一定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在获得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后,进行更广泛、更全面的阅读。笔者配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对学生延伸阅读要求是40篇,具体做法是:教师给学生指定必读篇目或书目后,学生先阅读指定作品,然后再量力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篇目或书目。阅读时只要把字、词、句看懂就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累感性认识,巩固和检验已经学过的理论。同时,也期待在这种延伸阅读能把课堂上习得的孤立的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系统化,内化为学生知识结构的一个有机组成,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然,为了不使延伸阅读流于形式,在学生每一次阅读前,笔者都会提出具体的阅读目的和要求,定期进行检查,并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作为书面作业。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阅读效果,笔者还适时开展读书汇报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促进,在虚心中接纳,在碰撞中领悟,在互助中成长。

2.作业练习。作业和练习是对课堂讲授内容的训练和强化,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笔者对每一次作业和练习都精心设计,在选择能传承文化知识点较多的文本让学生学习的同时,还在课堂上及时进行相关文化知识的讨论,并要求学生根据讨论情况撰写专题传统文化论文。例如,笔者在讲解“古代姓氏和名号”这个章节时,让学生对自己姓氏来源和父母给取的名字进行多角度考查,从而了解古代姓氏的来源,以及命名的方式。

(三)加强教师专业素养,转变教学观念,选取好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1.加强专业素养。好的专业素养不仅要求古汉语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对我国古代的政治、历史、天文、哲学、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都有所了解。教师只有具备这些素养和知识,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理解教材,并有效地进行课程教学。

2.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古汉语课程都被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古汉语课程的教学主要目的也主要是打通语法、扫除文字障碍。当前传统文化复兴大背景下的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材承载的传统文化信息进行正确的引导。

3.选取好的教学内容。如前所述,郭本《古代汉语》已将古代汉语通论、文选和常用词三个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很好的分类与梳理,我国传统文化中“仁、智、勇以及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就蕴含在古汉语教材中。为了更好地在古汉语课程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就需要古汉语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再次的甄选,妥善处理不同篇章中出现的传统文化知识。

4.改革教学方法。古汉语教师不能一味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应及时运用新的教学手段,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采用各种方法、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探究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在古汉语课程中进行文化教学时,一方面可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历史电视剧、影片、最新考古图片、视频等媒介,把文字、图表、照片、实物等通过大屏幕投影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直观、形象、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利用网络功能,通过央视的文化教育节目“探索发现”、“百家讲坛”、“国宝档案”类材料,及时向学生提供高效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笔者在近几年的古汉语教学工作中,一直致力于上述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求这种改革能符合古汉语的学习规律和学生心理特征,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和研究学习能力的教学效果。笔者为此所采取的具体方法是:

①分组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分组讨论某些问题,互相启发;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②学生登台试讲:开课之初,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篇文选或一个专题,每个同学分工协作,每人领受一定的任务。讲课前2-3周,教师先对各小组进行集体辅导,告诉他们要注意查阅哪些资料,如何互相协作,怎样写备课笔记等,之后让学生自己去实施;讲课前一周,教师审阅每个同学的备课笔记,提出修改建议和讲课注意事项;学生讲课时,教师认真听讲并记录;学生讲完课,在组织全班同学点评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评分析,并让每位同学写实践小结,总结得失。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材料和研究疑难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教学实践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也有很大的启发。

③学生自己学习:某些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容易或已在中学时有所涉及,则通过做作业、课外阅读、课堂答疑等方式,安排学生自学。

④组织学生参加研讨:如,每学期规定每个学生必读一篇专著,阅读后要求写出每章概要,评论全书得失,或就某一专题搜查资料,撰写小论文(作为一次作业);或组成小组讨论研究,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研意识。

⑤教给学习方法及记忆方法,设计富有创意的作业:如,让学生设计一些表格以表现某些语言规律。

⑥改革考试方法:如,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相结合,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

⑦进行基本功训练:如,以作业形式要求学生每人每天以正楷抄写文言文300字。又如前文提到的规定朗读篇目等。

⑧学生互改作业:如,让每位同学自行抄录20段经典没有标点的文本,同学之间交换加标点,加完后再交原选录同学批改,老师最后审阅,等等。

以上各种教学方法在古代汉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笔者总是会有意或无意地把课堂教学内容与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糅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传统文的精髓。这种糅合和方法,不求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求自然、润物无声。

综上所述,在古代汉语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涵盖了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实践中,必须要立足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做到既要体现古代汉语的课程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以提高素养为基点,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古代汉语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学,我们应有更系统、科学的安排,付诸更多的实践与思考。笔者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所进行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四册)[M]. 北京:中华书局,1981.

[2]郭锡良等.古代汉语(上、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朱振家.古代汉语[ 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

[4]郭伦,李爱云.论《古代汉语》传统文化教学的系统性.语文建设.2013(10):14.

[5]韩振.传统文化:古汉语教学的重心——张世超教授访谈录[J].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版),2007(2):14-15.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荆楚理工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传统文化实践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方法的坚守和信息传播时代的创新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