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乾隆时期漕运领官的日常生活 ——以岭南潘宪勋《太仓诗钞》为例

2014-09-29胡玉兰

文艺评论 2014年12期
关键词:武举太仓诗歌

胡玉兰

潘宪勋(1694——1774),字华苍,广东顺德人。善骑射,为惠士奇所赏,补武生,雍正七年(1729)武举人,选卫武千总,领江南漕运。娴声律,工画花卉,墨菊犹有名,以诗谒沈德潜为序而行之。有《南归诗钞》、《鹤墅诗钞》、《太仓诗钞》(三卷)。《太仓诗钞》现藏于广东中山大学图书馆。本文拟以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嘉庆甲戌(1814)年刻本为据,初探潘宪勋作为漕运领官的宦游生涯与日常生活。

一、《太仓诗钞》释名

《太仓诗钞》三卷,现藏于广东中山大学图书馆,为嘉庆甲戌(1814)年刊刻。封面书名以隶书书写,并题有“嘉庆甲戌镌”和“板藏藜光阁”字样,无序跋。每卷平均为17

或18页,收录诗歌40至60首不等,共收录诗歌180左右。

“太仓”为地名,旧称娄东,即现在江苏太仓,隶属苏州市,为潘宪勋任官地。太仓是江南富庶之地,也是清政府重税之地,“苏、松、太三属为东南财赋之区,赋额最重”。①,“每年运京的四百万石漕粮中,江浙257万石,为漕粮总数的64%”。②漕运是封建王朝的经济命脉,直接关系到统治中心帝王将相、皇室、文武百官的日用消费与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潘宪勋在《七月初六日兵部掣签得缺赴淮阴补》里说“此去淮阴问经济,英雄何必慕登坛”,③为自己能分发到太仓领运漕粮感到自豪。潘宪勋中武举后,在京师等待兵部和吏部注官,淮阴恰有缺员,他获赴淮阴补缺。在《次和周轩采秋夜吟》一诗末有注云:“时予以分发太仓未终,会场适在灯下得见会试题名录”,④也说明他赴任所在为太仓。此外尚有《桐庐道中寄太仓诸僚友》、《娄东竹枝词十六首》、《续太仓竹枝词八首》也可证明他在太仓的为官经历。

由此可见,《太仓诗钞》以潘宪勋的任官地命名。诗集的大部分内容为他在太仓为官时的经历:或与友人交游唱和;或以诗歌拜谒名人;或以诗歌抒发情感、纪事,集中体现了潘宪勋中武举注官后的宦游生活,为探讨潘宪勋在太仓宦游生涯提供了较多材料。

二、宦遊生涯考略

潘宪勋为雍正七年(1729)武举人,时年35岁左右。潘宪勋35岁以前的生涯因资料所限,难以探讨。而35岁之后,他的活动范围在京师与太仓之间的黄河北与长江南一带地区,期间曾得假回岭南探亲。因此,从潘宪勋的《太仓诗抄》可以窥探清代乾隆时期普通领运千总的宦游生涯。

(一)从平民到武举人

惠士奇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督学广东。他到广东后,提倡经学,广收学生,涌现了有“惠门八子”⑤之称的学子,即南海的何梦瑶与同里劳孝舆、吴世忠,顺德罗天尺、苏珥、陈世和、陈海六,番禺吴秋。与此同时,他还奖掖后进。潘宪勋当时在广州学习,并参加科举考试,他因“吾力举百钧”⑥的本领,为惠士奇所赏,推荐补为武生,而后进京参加武举会试。

清代的武举“自世祖初元下诏举行,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如文科制。乡试以十月,直隶、奉天于顺天府,各省于布政司,中式者曰武举人。次年九月会试于京师,中式者曰武进士。”⑦清代武举各级考试也是三年一次,获得武举人身份后可以参加京城的会试。潘宪勋获得武举人出身后,到京师参加会试,但是屡考不中,他曾经叹自己的遭际“冷处浮名笑鸡肋,曲来仕路似羊肠”,⑧同时自我嘲笑说“吾力举百钧,不足举一羽”。然而清代的武科与文科不一样,即使不能为武进士,一样可以获得做官的机会。只要中武举者,“均可按规定到兵部注册,由兵部依据个人成绩分三等授予武职,也可以到本省军营中效力。总之,只要有一个武举人资格,就算有了进身之机,同样也有逐步升迁的机会。”⑨

(二)从武举人到卫武千总

雍正三年(166年)“‘停用世职,将拣选武举候推千总人员顶补额编’,领运因而由各卫所守备和千总负责……江南设守备八人,千总九十六人”⑩。江南是漕运重地,需要配备的千总人数较多。若有空缺就要补上,确保漕运的正常进行。

潘宪勋在《七月初六日兵部掣签得缺赴淮阴补》一诗中表达了自己获官后的感叹“廿年幕府据雕鞍,一命难邀强自宽。年老岂能当重任,道穷翻喜得微官。马虽伏枥犹存志,鹰欲乘风渐展翰。此去淮阴问经济,英雄何必慕登坛。”⑪从这首诗歌可以了解潘宪勋获官后心理过程:“廿年幕府”表明他做了很久的武举人,“年老岂能当重任”表明此时他已经不再年轻,“道穷翻喜得微官”表明虽然武举之路不顺畅,也能注官,官位虽然很小,他依然很高兴。“马虽伏枥犹存志,鹰欲乘风渐展翰”表明他有施展抱负的愿望。从他雍正七年(1729)为武举人(时年35岁左右),到他获得官位历时约二十年可以判断,此时潘宪勋已经50岁了。故而他在诗歌中表达“马虽伏枥犹存志”是合于事实的。《太仓诗钞》卷三有《生朝》一诗,生朝即生日。诗句“嫁女向平粗了愿,知非蘧瑗再逾年”⑫,后自注“时年五十二”。另有“感怀都觉别人多,五十明朝可奈”⑬,“五十无闻笑病夫,苦吟心血与谁枯”⑭,“怀人路隔三千外,屈指年过五十余”⑮,可知潘宪勋做官的年龄确实在50岁左右。

潘宪勋所为之官为“卫千总”,清代漕运“领运员弁,各省粮船分帮,每帮以卫所千总一人或二人领运,武举一人随帮效力。顺治六年,奏定就漕运各卫中择其才幹优长者授职千总,责其押运,量功升转,挂欠者治罪追偿”⑯,卫千总为七品武官。因此,潘宪勋说“道穷翻喜得微官”⑰,微官即为官品较低的官位,七品的卫千总属于品位较低的武官。

(三)广交社会名流与朋友

潘宪勋到了太仓任所,或以诗歌拜谒社会名流、达官,或以诗歌寄友。这些诗歌展现了他的社交范围。而其中一些人对他的影响甚大,如惠士奇、沈德潜等。以下根据潘诗的内容略述其交际圈。

1.广交为社会名流、达官

其一,如惠士奇。惠士奇,字天牧,半农,江苏吴县人。清中期著名的礼学家。“有清为周礼之学者,有惠士奇、沈彤、庄存与、沈梦兰、段玉裁、徐养原、宋世荦。”⑱惠士奇曾经督学广东,对潘宪勋有知遇之恩。《过惠定宇红豆新庄有怀半农先生》其一“旧注精华录,握手五羊城。今来访别业,一巷泮环清。蓬蒿生有意,云水去无情。幸有名山在,流传未可轻”。⑲惠定宇即惠栋,惠士奇的儿子。惠士奇被称为红豆先生,惠栋被称为小红豆先生,故而潘宪勋称其居所为红豆新庄。潘宪勋在拜访惠栋时回顾了他在广州师从惠士奇的情形。其二“亦知清处苦,不敢忘规箴。世上漫相劝,古人无此心。风生山鬼叫,日照野棠阴。独忆文翁化,南中惠泽深。”⑳高度的赞扬了惠士奇对广东贡献。《次答云秦四原韵四首》谓自己与云秦四同出惠士奇门下,“师恩孤负恨难平,痛哭西州旧日情。燕市艳传人买马,松陵空借树啼莺。记吟好句先推项,忆坐春风后谒程。不信车前逢吏部,寒盲人笑两虚名”㉑,表达自己年老而位卑,官位不达,辜负恩师的心情。

其二,如沈德潜。有诗《过学山园次归愚沈侍郎韵》、《纸鸢用沈侍郎恭和御制韵》、《寄呈归愚沈侍郎三首》、《屡承沈归愚先生以诗序及昌华卷跋见赠作此奉谢》。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江南长州人(今江苏苏州人)。“德潜少受诗法於吴江叶燮,自盛唐上追汉、魏,论次唐以后列朝诗为别裁集,以规矩示人。承学者效之,自成宗派。”㉒沈德潜因为主张格调说,自成一派,影响甚大。潘宪勋到了苏州常常以诗歌寄呈给沈德潜,期望得到他的指点。在《寄呈归愚沈侍郎三首》中“请业心徒切,歌诗气未昌”表明了他渴望得到指点的心情。在《屡承沈归愚先生以诗序及昌华卷跋见赠作此奉谢》里说“偶世独怜中散懒,论诗不废孟郊寒”㉓则赞扬了沈德潜不因为他官位底而不提点,反而还为他的诗集做序言,鼓励他的行为。潘宪勋因得到沈德潜的赞许而为寓居苏州的文士所知,也为他在苏州社交奠定基础。

其三,如京官、地方官及其上司。京官如,督学庄滋圃。潘宪勋有《送庄滋圃侍郎督学江苏》。庄滋圃即庄有恭,“字容可,广东番禺人。乾隆四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直上书房”㉔。又如,太史蔡万松。他的诗歌《舟至天津直沽口蒙蜀人蔡太史枉顾以风利不得泊匆匆告别率尔奉赠兼送还朝》、《姑苏怀古次蜀人蔡太史韵》、《游韬光次蜀人蔡太史韵》、《赴都不果奉寄蜀人蔡太史》、《雨中赴都访蜀人蔡编修万松梁户部》记录他跟京官太史蔡万松的往来。蔡太史在杭州听说潘宪勋,仰慕潘宪勋的才华,曾要拜访他。“千里逢人劳问讯(太史于杭州识予贱名,自姑苏一路遍访至此始晤)”㉕一直到天津才如愿以偿,但由于天气恶劣,漕船不能顺利停泊,故而匆匆会晤后就分别了。后来,潘宪勋曾经到京师专门拜访他。再如,上司顾总宪。《顾总宪再任督漕》一诗写道“汉晋名臣擅美誉,风云依旧护粮储”㉖,“护粮储”是漕运总督的重要职责,为主管漕运的最高长官,顺治元年(1644年)设置,管秩从一品,驻扎于江苏省淮安府。“掌督理漕挽,以足国储。凡收粮、起运、过淮、抵通,皆以时稽覈催趱,综其政令”㉗,“直隶、山东、河南、江南、江西、浙江、湖广等省文武官员经理漕务者,皆属管辖”㉘,可见漕运总督的地位非常高,堪比丞相,故而潘宪勋说“制函迭眷黄丞相,漕节重持杜尚书”㉙即表明了漕运总督位高权重的事实。

2.广交同僚与诗友

潘宪勋的同僚、朋友甚多,他组诗《漕舫怀同会三十七首》就是在漕船上怀念个37位朋友所为。这些朋友有秀才,有孝廉,有明经、明府、太学、有僧侣,甚至还有自己的侄儿与兄长。另外,潘宪勋虽然为武举人,他的诗友也很多,而且这些人大多侨居太仓。潘宪勋在漕船休歇停运之时常常与他们共游苏州,共赏梅花或者诗酒唱和,充满了文士的风雅之情。常常与他往来的诗友有:梅淡香、云秦四、方仁趾、张颖中、支玉山王蕴阿等。如《与梅淡香方仁趾席上拈韵拟于三月一日文燕先柬左振兮张颕中云秦四老宗彦》、《方仁趾张颕中云秦四同集寓斋咏雪中山茶》、《冬日同王韫阿过染香庵寻弇园故址追次陈黄门重游弇园韵》等诗歌记录了他与友人共赏山茶,共游弇园、在筵席上拈韵作诗的生活经历。

三、日常生活表现

潘宪勋的日常生活通过形式多样的诗歌表现出来。这些诗歌内容记录了他在太仓做漕运领官往返于太仓与北京路途的所见、所闻、所想,公务之余与朋友的交游唱和,以及孤身在外对家人与朋友的思念之情,有独特的个性与风格。要而言之,这些诗歌是他作为江南领运的日常生活记录。

(一)随漕船北上南下,辗转京师与太仓之间

潘宪勋的纪行、写景诗歌有明显职业特征,所记之行、之景大都为漕船所经过的城、镇、闸、码头。清代基本沿袭明代的漕运制度与路线,清代前期到乾隆年间,漕粮运输以河运为主,京杭大运河在乾隆年间漕粮的运输过程中起到巨大的作用。京杭大运河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沟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由北京而南经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怀念、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潘宪勋的诗歌记录漕船经过的地点,多为京杭大运河流经之地。

其一,记录漕船所经历的地点。如,在河北境内的有:《暮春舟过故城邢成申孝廉冒雨相访作此奉谢》、《滹沱河怀古》、《芜蒌亭》。其中的故城、滹沱河、芜蒌都在河北境内。在天津境内的有:《舟至天津直沽口蒙蜀人蔡太史枉顾以风利不得泊匆匆告别率尔奉赠兼送还朝》、《初晴闲兴》、《天津卫》、《通州望海》。其中,天津,天津卫、通州不仅是漕船必经之地,通州还是漕粮卸载的重地,是漕运的终点。在山东境内有:《渡黄河追次谢茂秦韵》、《张秋镇挂剑台和徐立安》、《分水龙王庙》、《卫河(临清出口十三站至天津,引黄河水入海)》、《闸河》、《徐州道中雪》、《过临清用儿韵怀凤城诸公》、《自济宁石佛闸至夏镇舟次》、《八月十四夜望韩庄湖》、《临清寻四溟山人故宅》、《中秋前二夕泛韩庄湖》、《黄河夜泊舟》。其中临清、济宁、徐州都是京杭大运河的沿岸的重要城市。在江苏境内有《望锡山》、《露筋祠》、《天妃闸》、《金山夜泊》、《重阳前三日归舟晓渡大江》、《淮安九日》、《夜泊露筋祠》、《金山》、《舟过吕城伤镇海王外蔚》。锡山即无锡,露筋祠即高邮县城南的仙女庙,金山即镇江。淮安是漕运总督府所在地,是漕运的必经之处,而且还规定漕船过淮、抵通的时间。据《清史稿》记载“各省漕粮过淮,顺治初,定限江北各府州县十二月以内,江南江宁、苏、松等处限正月以内,江西、浙江限二月以内,……其到通例限,山东、河南限三月朔,江北四月朔,江南五月朔,江西、浙江、湖广六月朔。”㉚可见太仓的漕船要在正月过淮安,在五月初一到达通州卸载漕粮。

以上地点基本在京杭大运河沿岸,真实反映当时漕船所经历的地点和时间,以及沿路的风景及其作者的心情。潘宪勋在《三月二十九日作》里感叹“咄哉过白日,转漕自南北。繁华曾几时,李桃已无色”㉛,南来北往就是他领运漕船的真实写照。

此外,潘宪勋还记录了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的情形。《太仓诗歌钞》有《元旦(辛未)》《渡海(辛未四月)》两首诗歌,辛未即乾隆十六年,也就是1751年。“十六年春正月庚子,以初次南巡”㉜。潘宪勋的诗歌《金山》“金银宫阙新龙象,万岁恩深足豫游”㉝有注云:“皇上时将南巡”,又《张颕中屡枉寓斋复拉云秦四相过并招梅淡香同燕江楼》“二月五日春色晴,风光满眼旅人情。”㉞后有注:“时诸子将迎驾献诗”。乾隆曾多次下江南。所到之处的文武百官奉迎,文人则献诗迎驾。潘宪勋作为太仓武官,也在恭奉的行列。在《圣驾南巡恭纪诗九首》里写道,“聚米赐钱平价值,爱民原不待饥寒。……南亩有田皆免赋”㉟,就记录了乾隆到江南后减免赋税的情况,与《清史稿》记载“十六年春正月庚子,以初次南巡,免江苏、安徽元年至十三年逋赋”㊱一致。

其二,吊怀先贤古迹,抒发怀古之情

漕船往来通州与太仓之间,经过许多名胜古迹。潘宪勋利用漕船停歇之际,登岸游玩凭吊。写下了不少怀古之作。如《张秋镇挂剑台歌和徐立安》、《姑苏怀古次蜀人蔡太史韵》、《滹沱河怀古》、《云阳怀古丹》、《太湖怀古》、《夜泊老君堂闻钟》、《项王庙等》。《云阳怀古丹》题注云:“丹阳县有吴季子及石曼卿墓,今皆为园厩矣”㊲,既怀念先秦的吴季子,又怀念宋代的石曼卿。吴季子是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封地在延陵,石曼卿是宋代文学家。因此,潘宪勋写道“延陵高义传坏土,叹息凋零锁断云。……更向曼卿歌髣髴,芙蓉城外吊斜曛”㊳。《太湖怀古》更是感叹吴越之争,遥想西施、夫差、伍子胥等人。《临清寻四溟山人故宅》是对明代布衣诗人谢榛的缅怀之作,“布衣重肝胆,著作成邱墟”㊴赞扬谢榛不慕仕宦,专注著作的品行。

(二)在寓所与朋友同僚诗酒唱和,外出游玩,度假回乡

潘宪勋的寓庵在太仓海宁寺。海宁寺“寺右学山园有湖岛之胜”㊵,“学山园”是明代江苏太仓人张溥的故居。生活在人文荟萃的江苏太仓,潘宪勋也跟朋友诗酒唱和,有浓厚的文人士大夫情趣。诗集中有多首诗记录了他在海宁寺寓所跟朋友同僚唱和的情形。如《与梅淡香方仁趾寓庵偶集》、《寓庵玉兰盛开同云秦四赋》、《梅淡香张颕中同过寓斋》、《张颕中屡枉寓斋复拉云秦四相过并招梅淡香同燕江楼》、《方仁趾张颕中云秦四同集寓斋咏雪中山茶》。他们在寓所或开筵席,在席上拈韵作诗,或共同赏雪、赏花等,有浓厚的闲情雅致。

此外他还常与朋友结伴出游,共赏美景。如《和老宗彦雨中邓尉山探梅》、《同支玉山王蕴阿拣儿游乐郊园柬王中丞》等。

清代的漕运领运官由各卫所守备、千总负责。“卫所军挽漕北上,船数十只编为一帮,每帮设千总二人,分年番休,一员领运当年漕粮赴通州交兑,一员留省预备领运翌年漕粮”㊶,因此潘宪勋的领运生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领运船只北上,另一部分则为留在驻地预备漕粮北运。这也是有时间跟朋友诗酒唱和、结伴出游的重要原因。

潘宪勋做了三年领运官,如他所记“三年督运系粗官,”㊷“薄宦三年拙”㊸。三年后获得了一次休假的机会即“投闲官得假”㊹,得假后他写诗《岁暮得假呈苏州邵使君》寄送苏州邵使君。岁暮本为江南太仓漕船北上的时间,他因得假而休息。所以他决定回岭南家乡探视,《得假南还承罗宇三以诗速归作此答之》一诗表明了他决定南还的决定。《桐庐道中寄太仓诸僚友》、《夜泊十八滩大水》、《南归度岭》记录他南还途径桐庐、韶关十八滩以及梅岭的经历。《闰端午》里有注“时领咨北上不果”㊺,咨,即官署公文。表明他领到咨文,假期结束,即将北上太仓继续领运的生涯。

(三)写诗怀念亲朋好友,寄托思念之情

潘宪勋常年孤身在外做官,远离岭南的妻子儿女亲朋好友,而且“屯军领运漕粮,冬出冬归,备极劳苦”㊻。故而他在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妻儿的思念、愧疚和眷恋。

他有《寄内三首》,其一“长吾过四载,与妾并双儿。营娶持家日,迁居教子时。(余自移居后赴京内子为大儿娶妇)花开栖凤岭,月上种鱼池。独向长安望,幽怀小妇知。”㊼表达了对妻子的愧疚,妻子比他大四岁,跟妾一样生了两个儿子。他想象了妻子操持家务及其思念身在远方的自己的情形。其二“有子孤身去,千滩为我来。信疑梅岭断,忧逐客船开。逸思吴中笔,闲心海外才。(拣儿年十六孤身四千里省予官署,路上学作诗,到帮后作文十余篇)。少年饶著作,安稳赴金台。夜绩麻成布,”㊽写儿子千里迢迢来到自己的寓所探望自己,在途中学作诗,到寓所后自己亲自指点,有很大的进步,同时也表达了希望儿子今后能够金榜题名的愿望。其三“朝餐菜作斋。劬劳先子意,淡泊老姑怀。先父母勤俭起家持斋戒杀。官菊发三径,闺阑秀一阶。(余赴京后两月,妾举第四子大儿文思大进)终当赋归去,森立看儿侪。”㊾写妾同样很贤惠,在家里教育儿子,让两个儿子的学业大有长进。《得拣儿来苏消息》“落落孤城远,明明问讯疏。有怀各不寐,风入客窗虚。”㊿更表明了他得知儿子要来苏州探望他时激动难以入眠的心情。在《寄大儿鸣岐》里则劝勉大儿子要“远水潮千折,高山路几盘。从来成大业,不作一程看”即要坚持,要能够经得起挫折和磨难,表达了一位父亲望子成龙的心情。

除了思念妻儿,潘宪勋对兄弟同样充满怀念之情。怀念三兄的“寂寞荆蛮天外隔,飘零吴市夜深哀。竹鸡唤醒南回梦,又过淮阴旧钓台”,诗歌表达了岭南与江南相隔数里,只能与他在梦中相会的情感。他在漕运路途上还写下《石河偶感奉寄家三兄》“到处难行似石河,鹧鸪声断忆哥哥。爱吟破被舂梨句,(余旧与三兄菊园席上咏《破被诗》,又公车道中共赋《舂梨诗》)。怕唱然萁煮豆歌。自古恩情由契阔,从来历练在磋磨。西堂亦有荆花树,培植先君手泽多”,诗歌回忆了弟兄相聚和同赴京师应考、吟诗作赋的情形,充满浓厚兄弟之情。因此当他得到三兄去世的噩耗时又写《得家三兄凶问哭之以诗》,“与君共被为兄弟,风雨连床历苦辛。几度云遮生别月,二年诗寄死吟人。(三兄工诗,旧年十一月弃世,予以道远音问屡阙,于旧年十二月在常熟寄诗,有‘寂寞荆蛮天外隔’,今年八月在望亭寄诗,有‘鹧鸪声断忆哥哥’之句)”。当兄弟离世时,他正在漕船上,而没有及时得到消息。三兄去年十一月离世,而他十二月在常熟并不知情,还给三兄寄诗。诗句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此外,他的同僚也是他感怀对象。他的《漕舫怀同会三十七首》,《夜坐忆娄东陆向直王蕴阿支玉山王旬梁诸公次徐绵初〈夜坐忆娄东故〉旧韵》、《怀故园》无一不透出在孤寂的漕运路中对家乡,对亲人,对朋友的思念。

综上所述,潘宪勋作为乾隆承平时期广东籍诗人,他久居他乡,领运漕船,故而诗歌内容跟久居岭南故土喜欢吟咏岭南的风土民情的其他岭南诗人不一样。《太仓诗钞》是潘宪勋作为清代乾隆时期漕运卫武千总的领运官日常生活的纪录,其诗歌真实地记录了漕运领运官的生活,同时也表现了他作为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他的诗歌内容贴近他的生活,语言质朴,诗歌样式多样,呈现平和、雅正、恬淡的风格特正是乾隆承平时期的时代回响。

①⑤⑦⑯⑱㉒㉔㉚㉜㊱㊻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 1997年 版, 第 3592、13375、3171、3579、13253、10511、10813、3581、410、410、3584 页。

②㉗㉘㊶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494、1463、1463、1465 页。

③④⑥⑧⑪⑫⑬⑭⑮⑰⑲⑳㉑㉓㉕㉙㉖㉝㉛㉞㉟㊲㊳㊴㊵㊷㊸㊹㊺㊼㊽㊾㊿清潘宪勋《太仓诗钞》甲戌(1814)年刻本,卷一、卷一、卷二、卷一、卷一、卷三、卷一、卷一、卷二、卷一、卷一、卷一、卷三、卷三、卷一、卷一、卷一、卷二、卷三、卷三、卷三、卷三、卷三、卷三、卷二、卷一、卷一、卷二、卷三、卷二、卷二、卷二、卷一、卷二、卷一、卷一、卷二。

⑨马明达《清代的武举制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4期。

⑩李群《清代漕运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07页。

猜你喜欢

武举太仓诗歌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诗歌不除外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从前有只猴儿
从前有只猴儿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宋代武举华岳的军事思想
江苏太仓元代古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