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申办决策的社会影响评价

2014-09-28黄海燕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举办地知名度体育赛事

黄海燕

(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200433)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申办决策的社会影响评价

黄海燕

(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200433)

在建立体育赛事申办决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访谈、小型会议等形式,对体育赛事申办决策社会影响的5个三级指标的评判点、评判思路和评判标准等进行探讨,得出体育赛事申办决策社会影响各三级指标的评判点。在此基础上,对8个评判点的评判思路和评判标准进行论述,以提升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申办决策理论框架的可操作性。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申办决策;社会影响;评价

Author's address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 ics,Shanghai200433,China

体育赛事集中体现了体育的娱乐性和观赏性特征,举办体育赛事不仅可以推动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还能促进旅游、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近年来,以中国和南非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纷纷举办各种高级别的体育赛事,成为全球赛事产业的生力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举办大中型体育赛事600余项。赛事规模的不断提升致使赛事运营成本也在大幅提高,承办赛事的风险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赛事申办主体在赛事选择时进行理性、全面、综合的评判,提高赛事申办、运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申办决策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笔者已通过运用多轮次的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申办决策的理论框架及指标体系,其中赛事的社会影响是该指标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申办决策中应考虑的主要内容。此外,该文还通过3轮专家调查得到了体育赛事社会影响的5个三级指标(增强居民自豪感、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体育发展、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1]。本文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在赛事申办决策中,赛事社会影响的5个三级指标的实际评判问题(在部分评判标准的确定上以上海为案例)。通过分析找出每个三级指标的评判思路、评判点及其评判方法,以提高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申办决策理论框架的可操作性。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而言,体育赛事的社会影响既包括积极也包括消极的影响,但在此前建立的赛事申办决策指标体系中已将赛事负面的社会影响纳入赛事社会风险的范畴[2],故在此不予讨论。

1 研究方法

1.1 专家访谈为了获得体育赛事申办决策中关于社会影响的5个三级指标的评判思路,本文根据研究的需要,组建了体育赛事社会影响评判专家组,该专家组由8人组成。针对每个三级指标,选择了其中3~5位专家进行多次深度访谈,以获得这些专家对赛事申办决策社会影响每个指标的评判点及其评判思路与评判标准。

1.2 小型会议为了保证本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针对上述专家访谈结果,又组织有关专家召开了3次小型会议。针对访谈中所得到的评判点、评判方法、相关知识库的建设以及评判过程程序化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为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供思路。

2 体育赛事申办决策社会影响评价中三级指标的评判点

通过多轮次的专家访谈和小型会议,本文得到了体育赛事申办决策社会影响评价中各三级指标的评判点(图1)。

图1 体育赛事社会影响各三级指标的评判点Figure 1. The Evaluation Aspects of Social Impact of Sports Events

2.1 增强居民自豪感自豪感作为一种重要的自我意识,对它的理解也是多方面的。Weiner[3]从情绪归因的角度,将自豪感定义为个体将积极的结果归因指向自我而产生的情感;Lew is等[4]认为,自豪感是个体以任务标准为参照并以此评价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一种情感;Mascolo等[5]认为,自豪感是将自己评价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时产生的情绪;Tracy等[6-7]指出,当人们将注意力指向自我,对事件进行内部归因、对事件结果产生积极的自我表征时,就会产生自豪感。在一些重大体育赛事中,运动员会因为赢得冠军或破世界纪录感到非常自豪,而其家人也会因此产生自豪的情绪,因为他们取得的成绩与其家人理想的自我表现是相一致的。简单地说,自豪感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自我参与的情绪,它能够针对当前个体所处的社会地位与团队接受程度提供信息。当个体因获成功而体验到自豪感时对于整体的自我积极感受和认知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并提高个体的自尊及其自觉的社会价值,进而产生一种豪迈的情感。

体育赛事居民自豪感是指举办地居民因为赛事在本地举办而产生的一种对本地区和本民族的一种油然而生的情感。体育赛事的举办可能会给那些希望本地区的名字能在全国乃至全球广泛传播的居民带来自豪感,让这些人及其他外地人相信他们居住的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体育赛事对增强居民自豪感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实力的体现,是国际社会对举办城市能力与地位的肯定。居民作为举办地的主人,自然而然对所在城市产生一种自豪感。二是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为举办地搭建了一个展示城市形象的平台,它反映的是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城市竞争力。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同时,能够加强国际交流,通过赛事宣传城市,充分展现赛事举办地的人文景观和居民的精神风貌,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引起全国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从而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增强举办地居民的自豪感。

一般而言:体育赛事的知名度越高,对增强居民自豪感的作用越明显;体育赛事的知名度越低,对增强居民自豪感的作用越不明显。

2.2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体育赛事的举办可能从以下4个方面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是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够提升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举办大型体育比赛不仅要有高规格的体育比赛场馆,同时要有高度发达的交通、通信等配套设施。对于各方面基础较薄弱的城市,更要斥巨资对城市进行更新和改造,这无疑促使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飞跃式发展。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例,希腊政府完成了原本打算花20~30年时间完成的城市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雅典的市容市貌,也解决了让雅典城市一直饱受困扰的交通问题,与此同时,欧盟还为希腊的某些通信和基础设施工程提供了20亿欧元资金。对赛事举办地的居民而言,由于赛事的举办,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兴建无疑会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有助于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位。

二是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够改善举办地的生态环境。目前,环境问题受到全球的瞩目,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申办与举办地环境保护水平也息息相关。北京为把2008年奥运会举办成历史上最出色奥运会,提出要实现“绿色奥运”的理念[8]。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要加以保护。现在提倡的“绿色体育”顺应时代发展,通过体育比赛可以更好地宣传环保意识,这对进一步提升举办地居民“体育环保”理念和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三是推动举办地体育文化的交流。体育本身有着自身的文化传承和文化魅力。赛事举办地在进行竞技比赛的同时,也会开展体育艺术节、大型文艺演出、体育运动的展览会,进行运动服装、体育摄影和体育邮票等文化交流活动,这为不同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大规模的赛事文化宣传活动往往能激发当地居民积极投入到赛事相关的各种活动中,从而使体育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体育文化氛围,更加丰富赛事举办地的文化内涵。

四是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体育赛事的娱乐体验性的文化特质为举办地居民提供了一种陶冶情操、享受生活的积极的余暇活动方式。当前体育赛事已被当作一种文化娱乐产品精心包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体育娱乐的审美精神需求。人们在余暇时间通过观看体育赛事,既可以欣赏运动员的精彩表演,又在一定程度上愉悦了心情,满足了心理需要。同时,举办地居民对体育赛事的关注还进一步推动了运动项目的普及。在赛事举办期间,组委会大规模宣传活动及精彩纷呈的体育竞赛引起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关注,从而激发居民的体育参与热情,形成积极的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

在通常情况下:体育赛事的规模越大,提升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举办地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举办地体育文化交流的能力就越强;项目的群众基础越好,居民对该体育赛事的项目越喜好,该赛事丰富居民精神生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3 促进体育发展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够促进举办地体育的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赛事的举办对体育发展的促进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体育赛事的举办促进举办地竞技体育的发展。举办高水平、高级别体育竞赛本身就是一个地区推动地方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有利于举办地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同时还有利于为地方竞技体育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源。

第二,体育赛事的举办促进举办地群众体育的发展。一方面,举办体育赛事尤其是高级别的体育赛事将进一步完善赛事举办地的体育场馆和设施,为群众体育提供优质的场馆资源。例如上海为举办2011年世界游泳锦标赛新建了包括综合体育馆、游泳馆、室外跳水池、新闻服务中心等为主要建筑的上海东方体育中心,赛事结束后,该中心坚持公益性的原则,尽可能向公众开放,为更多渴望锻炼的大众带来健康和欢乐。另一方面,体育赛事的举办还能增强居民的体育意识,掀起群众体育的热潮。例如,“十一五”期间,广州以“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等为主题,先后组织了市级群体活动480多次,参加人数超1 500万人次,活动次数与参加人数比“十五”期间增长近2.5倍;社区群众体育组织和健身队伍达1.8万余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超过1.5万名,成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主力军[8]。

第三,体育赛事的举办促进举办地体育产业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赛事的举办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体育人才队伍,提高国际大型赛事组织能力;有利于全面学习、了解国际体育事务和先进管理方式,形成与国际规范接轨的体育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

总体而言,高级别的体育赛事对举办地体育的整体发展有较大影响。此外,赛事项目的群众基础越好,明星运动员的示范效应越明显,则对举办地群众体育的影响越大。举办地重点运动员参赛机会越多,则对举办地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贡献越大。

2.4 塑造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指城市以其自然的地理环境、经济贸易水平、社会安全状况、建筑物的景观、商业、交通、教育等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法律制度、政府治理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和行为方式等要素作用于社会公众并使其形成对某城市认知的印象总和。城市形象包括3个层次:一是城市理念形象;二是城市行为形象;三是城市视觉(景观)形象。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塑造城市形象:

第一,促进举办地经济的发展。良好的城市经济形象是城市形象的基础,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可能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塑造、提升举办地城市形象提供良好的契机。

第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美化市容市貌。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将直接为城市带来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市容环境改造工程以及一大批造型特异的体育场馆,极大地丰富了城市视觉形象,直接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

第三,提高市民素质,促进举办地的改革与开放。大型体育赛事是举办地树立和展示良好形象的重要契机,从政府到居民,从企业到社团,无不努力改善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消除各种陈规陋习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将一个文明、开放、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形象展示在世界面前。特别是由于现代大型体育赛事的综合性和国际性,举办地居民将有更多的机会提高外语水平,接触国外不同的文化,举办地政府和组织将有更多的机会建立国际联系,借鉴国际经验,加大开放力度。

总体而言,体育赛事举办带来的基础设施和场馆的建设与改造对举办地城市形象的塑造有较大影响。此外,赛事的规模越大,则对举办地城市形象塑造的影响越大。

2.5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从理论而言,城市管理在中国是一个受多学科关注的、非常复杂的概念;从实践看,它也是一个范围模糊、特征不确定并不断变化的现象。从一个具体城市的管理实践而言,在通常情况下,城市管理主要有以下2种理解方式:一是指与城市建设有关的城市的规划制定与实施,工程项目的建设、建造过程管理,以及规划落地、工程完工后的设施与环境秩序的管理事项及其活动;二是仅指城市规划落地实现、工程建设完成后的设施与环境秩序管理。在特定情况下,城市管理也包括社会治安、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本文采取第2种理解方式。

一项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会给城市管理带来以下挑战:首先,众多人流本身将给赛事举办地城市空间和各类城市设施增加前所未有的负荷;其次,不同人群大规模、高密度的集聚与流动,有可能产生更多的文化观念碰撞、发生更多的问题;再次,这一充满机会与活力的赛事也会吸引国内外各类消极负面因素向举办地集聚,给举办地城市管理带来更多的负面因素。正因为体育赛事的举办可能给举办地带来各种城市管理方面的挑战,使得各地政府通过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提高举办地城市管理水平。

一项体育赛事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作用大小与该“赛事的规模”直接相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赛事的规模越大,给城市管理带来的挑战越大,对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作用也就越大。

3 体育赛事申办决策社会影响评价中各评判点的评判思路与标准

3.1 体育赛事的规模

3.1.1 评判思路 “体育赛事的规模”是指某一体育赛事项目所涉及的范围。在通常情况下,用参与赛事组织和筹备的人数、参与赛事及相关活动的居民人数、运动员人数、现场观众人数、电视观众人数以及所动用的资源数量等指标具体反映赛事规模。尽管在实际运用中,反映赛事规模的指标存在细微的差异,如在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进行评判时,最好能够用“赛事现场观众的人数”反映赛事的规模;而在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评判时,用“参与赛事及相关活动的居民人数”更为贴切。由于“赛事现场观众的人数”“参与赛事及相关活动的居民人数”等反映赛事规模的指标之间关联度较高,故从评判的可行性角度考虑,“体育赛事的规模”可以根据“现场观众的人数”来反映。一项体育赛事现场观众的人数越多,则说明该项体育赛事的规模越大。

3.1.2 评判标准 赛事规模评判标准的设计既与举办地的人口规模、承载力等相关,还与当今各种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现场观众人数的客观实际有一定关联。另外,体育赛事规模的评判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动态变化。从当前上海体育赛事申办决策中对赛事社会影响评判的客观需求出发,并经过多方专家论证,将体育赛事规模分为5个等级:第1等级为现场观众超过100万人次,如男子足球世界杯赛等属于这一等级;第2等级为现场观众50万~100万人次,如欧洲足球锦标赛、亚洲足球锦标赛、世界田径锦标赛等属于这一等级;第3等级为现场观众15万~50万人次,如F1大奖赛、世界游泳锦标赛、世界篮球锦标赛等属于这一等级;第4等级为现场观众5万~15万人次,如网球大师赛、世界田径大奖赛等属于这一等级;第5等级为现场观众5万人次以下,如世界斯诺克锦标赛、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属于这一等级。

3.2 体育赛事的知名度

3.2.1 评判思路 “体育赛事的知名度”是指一项体育赛事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以及这一赛事在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它是评价一项体育赛事名气的客观尺度。根据区域影响的不同,体育赛事的知名度可再细分为赛事的区域知名度、全国知名度和国际知名度。一项体育赛事的区域知名度高,并不表示全国知名度就高,更不能表示该赛事的国际知名度高;相反,一项体育赛事的国际知名度高,也并不代表它的全国知名度或区域知名度就高,例如NFL的国际知名度非常高,但在国内的知名度很小。从当前上海体育赛事申办决策中对增强居民自豪感的评判而言,赛事知名度主要是国际知名度。一般而言:体育赛事的知名度越高,对增强居民自豪感的作用越明显;体育赛事的知名度越小,对增强居民自豪感的作用越不明显。

3.2.2 评判标准 在不开展大规模的体育赛事知名度调查的前提下,要对一项体育赛事项目的知名度进行精确的判断非常困难。此外,在对赛事在增强居民自豪感的作用评判中,我们也没有必要对某一体育赛事的知名度进行较为精确的评判。为此,本文从评判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角度,运用专家访谈和小型会议形式,将体育赛事的知名度分为5个等级(表1)。

表1 体育赛事知名度的评判标准Table 1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Popularity of Sports Events

3.3 体育赛事的级别

3.3.1 评判思路 体育赛事的级别是国际体育组织为了区分各种赛事的重要性而对赛事进行的划分。在通常情况下,同一个运动项目的竞赛,赛事的级别越高,参赛的优秀运动员越多,赛事的精彩程度越高。由于不同项目国际体育组织对赛事级别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很难对所有项目的国际体育赛事的级别进行统一判断,故本文只能按照综合性赛事和单项赛事的不同项目,收集相应的判断标准,进行一一评判。

3.3.2 评判标准 尽管不同项目的体育赛事级别划分不尽相同,但由于单项体育赛事级别由国际体育组织划定,其判断标准相对客观,故本文对于有赛事级别划分的赛事项目,以国际体育组织划分的赛事级别为评判标准,如网球(表2)、羽毛球(表3)等;对于没有赛事级别划分的赛事则通过专家咨询的方式设定评判标准。

表2 国际网球赛事级别评判标准Table 2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Level of International Tennis Events

表3 国际羽毛球赛事级别评判标准Table 3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Level of International Badm inton Events

3.4 赛事项目的群众基础

3.4.1 评判思路 赛事项目的群众基础是指居民在闲暇时参与该运动项目的比例,代表了居民对该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及参与的积极程度,由参加该项运动项目的人数进行评判。通常来说,居民参与某一项运动的积极性越高,其群众基础越好。

3.4.2 评判标准 赛事项目群众基础的评判,重点在于了解各赛事项目居民参与数量的分布,这是一项工作量巨大、复杂、持续时间长的调查工作。本文根据上海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研究中心2011年对上海市居民体育项目参与、喜好现状调查的结果,总结出上海居民参与体育锻炼项目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专家访谈法,对上海居民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情况进行等级划分,以此判定赛事项目的群众基础(表4)。

表4 赛事项目群众基础评判标准Table 4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Different M ass-based Sports

3.5 明星示范效应

3.5.1 评判思路 明星示范效应是指体育明星对公众、媒体具有的巨大感染力与号召力。通常有体育明星参加的比赛上座率与被关注度较高,甚至能产生轰动效应。公众对于明星的崇拜,使得其更为关注、喜爱明星所参与的运动项目,增加赛事的上座率、曝光率和被关注度。根据影响范围的划分,体育明星可分为国际、国内和本地明星3类。国际、国内明星是在国际性、全国性赛事中有优异表现的运动员,其明星示范效应的影响范围较大,影响深度更广;本地明星则在区域性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来说,体育赛事中的国际、国内明星越多,其明星示范效应越大。

3.5.2 评判标准 专家们认为,明星示范效应可以根据运动项目的国际化程度,本国、本地运动项目水平,体育赛事级别3个因素相结合进行综合判断。运动项目的国际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参与赛事的国际明星的数量。按照运动项目的国际化程度,可以将项目分为3个等级:足球、网球、篮球国际明星众多,为等级一;游泳、田径国际明星数量一般,为等级二;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国际明星数量较少,为等级三。

本国、本项目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内、本地明星的数量。按照我国运动项目水平,本文将运动项目分为2个等级:篮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本地与国内明星较多,为等级一;足球、排球、网球本地与国内明星数量一般,为等级二。

体育赛事的级别直接关系到参与赛事的明星的数量与质量。体育赛事的等级划分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参照上文体育赛事的级别这一判断点进行评判。

通过专家访谈,综合以上3个因素将明星示范效应分为3个等级:若因素一、因素三均为第1等级,则明星示范效应明显;若因素二、因素三均为第1等级或因素一为第1等级,因素三为第2等级,明星示范效应较明显;其他情况,明星示范效应一般。

3.6 重点运动员参赛机会

3.6.1 评判思路 重点运动员参赛机会是指各个运动项目重点运动员参加本项目大型、专业性赛事的机会。举办重点项目的体育赛事,可以为重点项目的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参赛机会。通过参加大规模、国际性赛事,丰富重点运动员的参赛经验,锻炼其心理素质,提高运动竞技水平。总的来说,重点运动员参赛机会越多,对体育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3.6.2 评判标准 重点运动员的参赛机会与本地运动员后备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相关。根据这一思路,对上海市参与下届奥运会、全运会、城运会、青奥会的后备人才数进行汇总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得出不同运动项目上海市重点运动员参赛机会的排序,在此基础上将上海市重点运动员参赛机会分为3个等级:排位第1~4的运动项目(游泳、田径、羽毛球、乒乓球)为等级一;排位第5~7的运动项目(跳水、沙滩排球、排球)为等级二;排位为第8~10的运动项目(女子足球、花样游泳、网球)为等级三。

3.7 居民对赛事项目的喜好程度

3.7.1 评判思路 居民对项目的喜好程度是指举办地居民对所举办的赛事项目的喜爱程度。不同的人对体育赛事项目的偏好不同,若主办社区举办的体育赛事是不受居民欢迎的运动项目,居民就不会对项目给予关注,也不能为其带来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反之,当举办地举办居民喜爱项目的赛事时,居民就可以通过身体力行的锻炼、观看电视转播等方式接触与了解该体育项目的发展。受居民喜爱项目的体育赛事的举办时,他们可到实地观赏赛事,提高了其生活质量。总的来说:居民对赛事项目的喜好程度越高,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越明显;居民对赛事项目喜好程度越低,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越不明显。

3.7.2 评判标准 根据上海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研究中心多年对上海市居民的调研,总结出上海市居民对赛事项目喜好程度排名。通过专家访谈,本文对居民对运动项目的喜好程度进行分级,共分为3个等级:居民对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排名第1~4的运动项目(篮球、羽毛球、足球、水上运动),为居民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居民对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排名第5~8的运动项目(乒乓球、田径、排球、网球)为居民较喜爱的运动项目;排名第9~11的运动项目(体操、赛车、台球)则为居民一般喜爱的运动项目。

3.8 是否需要大规模建设与改造基础设施和场馆

3.8.1 评判思路 是否需要大规模建设与改造基础设施和场馆,是指举办该赛事是否需要通过城市改造与场馆建设来满足、改善赛事举办所必需的硬件设施。该评判点的判断与举办赛事的级别、举办城市的基本情况相关。举办赛事的级别越高,其对场馆设施、城市接待能力的要求就越高。特别是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这类高级别的体育赛事,举办城市通常需要进行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场馆建设与改造。若举办城市本身已举办过类似级别的赛事,其在场馆设施、城市接待能力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与承受能力,则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性建设。

3.8.2 评判标准 上海目前已成功举办奥运会足球分赛场比赛、女足世界杯赛、F1中国大奖赛、ATP1000网球大师系列赛、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等国际知名赛事,其在场馆配备及城市、交通设施上已具备较好的基础。目前,上海已有足够的条件承办除奥运会与世界杯赛以外的大部分国际性赛事。通过专家访谈,将是否需要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与改造的判断分为3个等级:奥运会、世界杯赛为等级一,非常需要大规模建设与改造基础设施和场馆;等级二、三则根据本赛事申办指标体系体育赛事项目资源条件中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场馆设施建设2个指标,最终确定举办该赛事上海是否需要大规模建设与改造基础设施和场馆。

4 结束语

体育赛事社会影响评价是体育赛事申办决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在体育赛事申办决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访谈、小型会议等形式,对体育赛事申办决策社会影响的5个三级指标的评判点、评判思路和评判标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得到了赛事申办决策社会影响每个三级指标的评判点。在此基础上,对8个评判点的评判思路和评判标准进行了详细论述,这为体育赛事申办决策专家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上述评判点的评判思路并不是固定的,它只是在现阶段较为科学、可行的方法。随着认识的深入以及数据的丰富,对这些评判点的评判思路还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 王云飞,黄海燕,杨丽丽.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申办决策指标体系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5):1-5

[2] 马辉,黄海燕.国际体育赛事申办决策风险指标的建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2):38-41

[3] Weiner B.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1985, 92:548-573

[4] Lew is M,Alessandri S M,Sulliva M W.Differences in Shame and Pride as a Function of Children's Gender and Task Difficulty[J].Child Development,1992,63:630-638

[5] Mascolo M J,Fischer K W,Li J.Dynam ic Development of Component Systems of Emotions:Pride,Shame,and Guilt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M].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21-23

[6] Tracy JL,Robins R W.Emerging Insights into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Pride[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y Science,2007,16:147-150

[7] Tracy J L,Robins R W.The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Pride:A Tale of Two Facet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7,92:506-525

[8] 陈楠.北京居民对重大事件影响的感知及参与合作意识关系研究: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例[J].兰州学刊,2008(12):93-96

Evaluation of Social Im pact during the Decision-M aking Process of Bidding for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HUANG Haiyan

By way of expert interview and small meetings,the paper analyzes 5 third-degree indexes related to the social impacts of decision-making in bidding sports events,including the evacuation aspect,evaluation track and criteria,based on the indicator system for the decision-making in sportevents bidding.It works out every evaluation aspect of social impact in bidding decision-making.Then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evaluation track and criteria of the 8 evaluation aspects,thus increasing the operation feasibility of the theory framework for the decisionmaking in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bidding.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decision-making of bidding;social impact;evaluation

G80- 05 文献标志码 A

1000- 5498(2014)04- 0035- 07

2013- 12- 18;

2014- 02- 2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 -12-1055)

黄海燕(1981-),男,江苏宝应人,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美国佐治亚大学体育管理学博士后;Tel.:(021)51253519,E- mail:haixi021@126.com

猜你喜欢

举办地知名度体育赛事
国际奥委会推迟2030年冬奥会举办地选举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走近上合峰会举办地——青岛
涂“鲨”
小众产品企业利用微博打造知名度的模式探析
创意运营让“浙江24 小时”知名度从区域走向全国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畅聊体育赛事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