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催芽药剂对秋季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产量的影响

2014-09-28蔡甫格张秀伟谭美林钟成飞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22期
关键词:原种单株马铃薯

鲍 菊,唐 虹,蔡甫格,张秀伟,张 毅,谭美林,钟成飞

(安顺市农业科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马铃薯是一种高产高效、适应性广、粮饲菜兼用的高产经济作物。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秋季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对其原原种进行脱毒繁育,能使马铃薯提纯复壮,保持优良种性,延缓品种退化,有利于加速优良品种的推广,从而解决春种马铃薯优良品种紧缺的问题[1]。马铃薯块茎休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环境、生理和遗传因子对生产和储藏过程中马铃薯的休眠和发芽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春秋季栽培马铃薯时,休眠几乎影响农业生产的每一方面[2],因此催芽播种是马铃薯栽培的第一道农艺措施[3]。目前,打破马铃薯休眠的方法有很多,所使用的化学药剂有GA3、2-氯乙醇、2,4-D、四氯化碳、硫脲、溴乙烷、二硫化碳等[4]。试验根据安顺市生态气候条件,开展打破马铃薯休眠的试验研究,以期为马铃薯大面积秋繁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地点及材料

试验在安顺市农业科学院科研试验地进行,海拔高1 390 m,当地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土质为黄壤,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力中等,pH 值在6.0~7.0 之间;远离茄科作物,前作为禾本科作物,无马铃薯检疫病害发生。供试马铃薯为安顺市农科院自繁的费乌瑞它原原种,薯粒大小5~10 g。供试药剂为赤霉素(上海同瑞生物有限公司生产)、吲哚丁酸(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生产),萘乙酸(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对

1.2.1 试验设计 3 因素3 水平试验采用L9(34)正交排列法设计(见表1),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3 次重复;各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长5 m、宽3 m,面积15 m2,处理间不留走道,重复间留50 cm 走道;每穴单株种植,每小区种植3 垄,每垄双行,每行种25 株,共种150 株。收获前在小区中间地块选取20 株马铃薯植株调查基本性状,并记录小区实际产量。

表1 马铃薯原原种打破休眠措施因素水平

1.2.2 试验管理 播种前精选种薯,除去烂薯、病薯、伤薯,于2012年8月20日分别按表1 中的方案进行处理,然后将种薯晾干,放置到通风的房间进行催芽。8月29日芽头露白时播种。田间出苗后进行除草、培土、病虫害防治等管理,12月7日收获。

1.2.3 数据分析 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PS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性状分析

2.1.1 不同处理的产量效应 从表2 中可以看出,各处理的产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处理2>处理3>处理1>处理5>处理8>处理7>处理6>处理4>处理9,其中以5 mg/L 的GA3 药剂浸泡10 min(即A1B2C2)的组合,产量最高,达724.93 kg/667m2,比其他处理增产17.6%~114.9%。按正交设计随机区组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处理间=85.542 9>F0.01(6,18)=4.01]。其中,处理2 的产量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处理3 的产量也极显著高于处理8、处理7、处理6、处理4 和处理9,显著高于处理5,与处理1 的差异不显著;而处理1 的产量与处理8、处理7 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与处理6、处理4、处理9 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5 与处理6 的差异显著,与处理4、处理9 的差异极显著;处理8、处理7 与处理9 的差异极显著;处理6 与处理9 差异显著。

表2 各处理的产量比较

2.1.2 不同因素的产量效应 从表3 中可以看出,区组间[F(2,18)=0.5277<F0.05(2,18)=3.55]产量差异不显著。催芽药剂(A)、浸泡浓度(B)各水平间产量达1%的极显著差异水平,而浸泡时间(C)各水平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从F值大 小FA(2,18)=63.835 0>FB(2,18)=18.670 7>FC(2,18)=3.037 2可以看出,各因素对产量的决定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催芽药剂(A)>浸泡浓度(B)>浸泡时间(C)。

2.1.3 不同药剂对产量的影响 不同催芽药剂处理的产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A1(634.70 kg/667m2)>A2(475.58 kg/667m2)>A3(445.80 kg/667m2);其中,A1与A2、A3间产量达极显著差异水平,A1的平均产量分别比A2和A3增产33.46%和42.37%;而A2和A3之间差异不显著。这表明秋季繁育马铃薯,采用A1即GA3 处理原原种薯,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

表3 正交设计方差分析表

2.1.4 浸泡浓度对产量的影响 不同浸泡浓度处理的产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B2(584.50 kg/667m2)>B1(576.00 kg/667m2)>B3(559.50 kg/667m2);其中,B2、B1与B3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B2与B1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B2的平均产量分别比B1和B3增产8.5%和25.0%。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浸泡浓度对马铃薯秋繁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较低浓度激素处理原原种薯时,马铃薯的产量较高。

2.2 植株性状和块茎性状分析

从表4 中可以看出,各处理中萌芽率最高的是处理3,即采用10 mg/L 的GA3 浸泡15 min;而出苗率最高和生育期最长的却是处理2,即采用5 mg/L 的GA3 浸泡10 min;植株株高最高的是处理1,为18.13 cm;其次是处理2,为17.2 cm;最矮的是处理9,为15.5 cm。GA3处理植株株高总体高于IBA 和NAA 处理的,但IBA 处理和NAA 处理的差异不大;株高随着浸泡浓度的增加而变矮;浸泡时间对株高影响不大。从主茎粗的调查结果看,处理2 和处理5 的最粗,为1.14 cm;最细的是处理9,只有1.04 cm。IBA 和GA3 处理的主茎整体上比NAA 处理的粗,但IBA 处理与GA3 处理的差异不大;主茎粗随着浸泡浓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主茎粗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变粗。

从表4 中还可看出,单株结薯数在6.0个以上的处理有处理4 和处理7,这两个处理的共同点就是浸泡浓度较低,由此推断低浓度的药剂处理种薯能够增加马铃薯的单株结薯数。虽然单株结薯数最多的是处理4,但单株产量却以处理2 的最高,达113.4 g,比其他处理的单株产量高21.54%~92.86%,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三种药剂中,以GA3 对秋繁马铃薯的影响最大,能够有效打破马铃薯休眠,促进马铃薯的出苗及壮苗,提高萌芽率,延长生育期,增加单株产量[5-6]。其中,尤以处理2(即5 mg/L 的GA3 浸泡10 min)的效果 最好。

表4 不同处理间秋繁马铃薯植株性状及块茎性状的比较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秋季用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原种薯,应以5 mg/L 的GA3 浸泡10 min 为最适处理,可获得较高产量;催芽药剂、浸泡浓度与浸泡时间对秋繁马铃薯原种的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产量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催芽药剂(A)>浸泡浓度(B)>浸泡时间(C);GA3 对秋繁马铃薯植株性状的影响最大,能够打破马铃薯休眠,促进马铃薯的出苗及壮苗,提高萌芽率,延长生育期,增加单株产量。

[1]张永鑫.马铃薯秋繁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2009,(10):19-20.

[2]张丽莉,陈伊里,连 勇.马铃薯块茎休眠及休眠调控研究进展[J].中国马铃薯,2003,17(6):352-356.

[3]胡金和,刘宗发,赵 燕,等.不同药剂解除马铃薯休眠效果的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科技,2003,(4):22-23.

[4]鄢 铮,郭德章.马铃薯种薯几种主要的催芽药剂及使用方法[J].植物医生,2001,14(5):44.

[5]叶贻勋,沈清景.赤霉素破除马铃薯脱毒原原种休眠的研究[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2):123-125.

[6]谢庆华,李云海.赤霉素打破马铃薯脱毒试管薯休眠期的效果观察[J].云南农业科技,1996,(5):22-24.

猜你喜欢

原种单株马铃薯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的影响
湖南速生、中生、慢生阔叶树组单株生长模型构建
定边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