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新品种苏麦8号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2014-09-28黄卫华蔡金华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22期
关键词:稳产粒重穗数

黄卫华,蔡金华

(1.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海门226100;2.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江苏 句容212400)

苏麦8 号(原名宁丰458)是由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的母本宁麦9 号具有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旱、抗寒性强,春季返青起身较早,发育快,成穗率高,籽粒品质优等特点,父本扬麦11具有高产、多抗、综合性状较好等特点。2003年春,将这两个亲本进行有性杂交,采取系谱法选育。2004年夏F1代混收,经多代田间丰产性、稳产性和抗病性鉴定,以稳定品系“宁丰458”参加江苏省淮南地区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3年10月,该品种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1302)。在多年多点的区域试验和示范试验中,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抗性较好、田间表现和后期转色及熟相特好等优点。现对苏麦8 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合理利用该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数据来源于2010~2012年度江苏省淮南地区小麦区域试验和2012~2013年度江苏省淮南地区小麦生产试验汇总资料。

1.2 试验方法

按照江苏省小麦区域试验实施方案要求,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为长方形,长宽比为3∶1 左右,面积为13.33 m2,试验区四周设置保护行。小区种植基本苗15~18 万苗/667m2,行距26 cm 左右,人工条播,全区收获。栽培管理和田间调查按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标准进行,成熟期按小区单独收获、脱粒、晒干、扬净、称重计产。利用DPS 数据处理系统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丰产性

从表1 中可以看出,2010~2011年,江苏省淮南地区有9个试点参加汇总,苏麦8 号在6个试点中表现出增产,平均产量7 567.50 kg/hm2,比对照扬麦11 增产10.73%,位居参试种的第五位,其中产量>7 500 kg/hm2的试点数有6个;2011~2012年,江苏淮南地区有9个试点参加汇总,苏麦8 号在3个试点中全部表现出增产,平均产量6 292.22 kg/hm2,比对照扬麦11 增产4.99%,位居参试种的第七位,其中产量>7 500 kg/hm2的试点数有3个;2012~2013年,苏麦8 号参加江苏省淮南地区的生产试验,汇总点全部表现出增产,平均产量7 304.40 kg/hm2,比对照扬麦11 增产5.86%,居参试种的第一位,其中产量>7 500 kg/hm2的试点数有1个。总体看来,3年内参加汇总的试验点数有25个,增产点数共计16个,增产点率为64.0%,汇总点数中共有18个点产量在6 750 kg/hm2以上,占试点总数近72.0%,其中产量在7 500 kg/hm2以上的点数为10个。苏麦8 号在大部分试点的产量均在6 750 kg/hm2以上,最高产量可以达到9 607.50 kg/hm2,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增产潜力。

2.2 稳产性

进一步分析苏麦8 号在不同年度的丰产性参数和稳产性参数(表2)发现,2010~2011年,苏麦8 号在9个参试品系中,丰产性效应(0.573 8)位居第5 位,产量变异度为4.615 4,综合评价很好;2011~2012年,苏麦8 号在9个参试品系中,丰产性效应(0.176 0)位居第7 位,产量变异度为6.402 8,综合评价好;2012~2013年,苏麦8 号在7个参试品系中,丰产性效应最高(1.563 2),试点间的产量变异度为1.741 5,综合评价很好。这说明苏麦8 号既有较高的丰产性,又在江苏淮南地区有着很强的适应性。

表1 2010~2013年苏麦8 号的产量表现

表2 苏麦8 号的丰产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2.3 产量结构

由表3 可知,苏麦8 号的籽粒产量构成三要素较为合理,3年的平均穗数为466.46 万穗/hm2,平均穗粒数为37.12 粒/穗,平均千粒重为43.33 g。从产量三要素看,苏麦8 号是一个产量三要素协调性较好品种。进一步分析苏麦8 号在不同年度的丰产性参数和稳产性参数发现,苏麦8 号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在年度间存在一定幅度的变化,年度间穗数变化在40 万穗/hm2左右,穗粒数变化在3~4 粒/穗,千粒重变化在5 g 左右。苏麦8 号产量构成三要素因素的变异系数以千粒重最大(6.11%),其次为穗粒数(4.81%),穗数最小(4.79%)。这表明苏麦8 号的籽粒产量变化主要通过千粒重和穗粒数来调节的。

表3 苏麦8 号在不同年度的产量结构比较

2.4 籽粒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4 可知,在苏麦8 号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和千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程度最大(r=0.455 6),其次为千粒重(r=0.426 0);而穗粒数和每穗粒重与产量呈负相关,穗粒数与产量的负相关程度最大(r=-0.434 7),其次是每穗粒重(r=-0.010 2)。分析表明,苏麦8 号主要以提高穗数和千粒重来实现高产,同时也可通过栽培措施增加穗粒数和穗粒重来实现高产。穗数与千粒重、穗粒数与每穗粒重、每穗粒重和千粒重呈均呈正相关(r 分别为0.043 5、0.475 8、0.372 3);而穗数与穗粒数、穗数与每穗粒重、千粒重与穗粒数则呈负相关(r分别为-0.269 6、-0.322 4、-0.621 9)。这表明苏麦8 号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既存在相互促进又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表4 苏麦8 号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2.5 籽粒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从表5 中可以看出,提高籽粒产量三要素中的穗数和千粒重能起增产的作用,其中以增加穗数的作用最大(Py=0.400 1),千粒重次之(Py=0.336 9),而穗粒数为负作用(Py=-0.114 6)。这表明,苏麦8 号在穗数和千粒重上增产效果明显,而穗粒数的增产效果则较小,这与相关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穗数通过穗粒数、千粒重,千粒重通过穗数、穗粒数对苏麦8 号产量的间接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正效应;而穗粒数通过穗数、千粒重则苏麦8号产量的间接作用则有不同程度的负效应。这进一步说明苏麦8 号的增产主要依靠提高穗数和千粒重来实现。

表5 苏麦8 号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苏麦8 号在2010~2013年江苏省淮南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穗数为466.46 万穗/hm2,平均穗粒数为37.12 粒,平均千粒重为43.33 g,实际产量为7 054.71 kg/hm2。苏麦8 号在2010~2013 江苏省淮南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产量构成中,穗数最低为451.30 万穗/hm2,最高为492.15 万穗/hm2;穗粒数最低为35.86 粒/穗,最高为39.16 粒/穗;千粒重最低为41.01 g,最高为46.21 g;籽粒产量最低为7 083.11 kg/hm2,最高为8 093.11 kg/hm2。由此可以看出,苏麦8号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幅较大,其中以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穗粒数,穗数的变异系数为最小。为获得高产稳产,苏麦8 号应通过播期、种植密度和肥水管理等措施,增加穗粒数,同时兼顾穗数和千粒重,协调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发挥苏麦8 号的增产潜力。

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苏麦8 号产量水平的提高受穗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千粒重,受穗粒数的影响最小。这与姚金保、田纪春等[2-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与其他学者研究结论不完全一致[4-5],这可能与试验材料、气候条件不同等有关。

[1]唐启义.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姚金保,马鸿翔,姚国才,等.小麦品种宁麦16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4):1312-1315.

[3]田纪春,邓志英,胡瑞波,等.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产量的通径分析[J].作物学报,2006,32(11):1699-1705.

[4]刘定友,褚旭东,熊 红.川中丘陵区小麦品种绵阳26号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7(2):5-7.

[5]汪建来,孔令聪,王 瑞,等.皖麦44丰产稳产性及其产量构成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1,29(6):710-711.

猜你喜欢

稳产粒重穗数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高阶煤煤层气井稳产时间预测方法及应用−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郑庄为例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