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子内质营养液浸种对机插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2014-09-28晏国华徐一兰熊科峰聂泽民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22期
关键词:南县全生育期早稻

晏国华,徐一兰,胡 建,李 强,熊科峰,聂泽民

(1.南县浪拔湖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湖南 南县 413216;2.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3. 南县三仙湖农技站,湖南 南县413202;4. 南县农业局,湖南 南县413200)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土地流转的进行,湖南省的水稻机械化插秧发展较快,推广应用面积逐步增加,但在推广应用机械插秧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水稻机械插秧高产稳产的关键是如何做到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首先是培育整齐一致、生长健壮、秧龄适宜的秧苗,其次是加强移栽质量和移栽后的田间栽培管理措施[1]。在机插水稻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开展了不同栽插方式水稻品种筛选、水稻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变化等方面的研究[2-6]。而关于机插水稻育秧技术方面,实施化学调控等措施对秧苗素质的影响和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少。目前,机插水稻由于秧龄短、苗龄小、根系少、移栽时对根系损伤严重,从而造成早稻缓苗期长、返青慢,使早稻生育期延长,间接影响到晚稻的农事生产安排,不利于晚稻的安全齐穗和高产稳产,从而对洞庭湖平原区双季稻周年高产稳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针对机械插秧秧苗素质不高的现状,试验通过一些调控途径(如利用生长调节剂浸种等)达到提高秧苗素质的目的,以当地传统的浸种方法为对照,开展了“稼禾宝营养液”浸种后对秧苗素质、移栽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等方面初步研究,以期为洞庭湖平原区指导机插秧的育苗工作采取合理调控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在益阳市南县青树嘴镇新建村进行,试验地土壤为洞庭湖平原紫潮泥粘壤土。试验前耕层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土壤容重1.19 g/cm3,有机质含量37.13 g/kg,全N 2.62 g/kg,全P 1.5 g/kg,全K 22.4 g/kg,水解N 195.24 mg/kg,有效P 25.44 mg/kg,速效K 81.32 mg/kg,pH 值7.9,试验地属亚热带过渡到季风潮湿气候,年平均气温16.6℃,年降水量1 237.7 mm 左右,≥10℃活动积温5 300~6 500℃,无霜期263~276 d。

1.2 供试品种和材料

早稻供试品种为陵两优916,该品种由安徽隆平种业有限公司生产提供,全生育期108 d。稼禾宝内质营养液由河北东狮化肥有限公司提供,主要成份为1.5‰磁性纳米CB 溶胶。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浸种处理,稼禾宝营养液浸种和常规浸种。稼禾宝营养液浸种:先将种子倒入200 倍营养液中浸泡12~15 h,然后捞起种子晾1~2 h,再倒入300 倍强氯精溶液中消毒4~6 h,然后用新鲜清水彻底冲洗干净,放到38~40℃的温水中浸泡10 min,再上堆保温催芽。常规浸种处理方法:先将种子倒入300 倍液强氯精中消毒10~12 h,然后彻底冲洗干净,捞起种子晾1~2 h,再倒入新鲜清水中继续浸泡8~10 h,然后放到38~40℃的温水中浸泡10 min,再上堆保温催芽。

早稻于3月25日播种,于4月13日进行移栽,选用58 cm×25 cm×2 cm 机插专用育秧硬盘,以江苏淮水稻育秧基质进行育秧,用“东风井关”插秧机移栽,行距25 cm,株距13.3 cm,插足2 万蔸/667m2,插秧机的深度0.5 cm。每个处理设3 重复,小区面积104 m2(长×宽:26 m×4 m),每个处理移栽密度为专用育秧硬盘50个/667m2,试验小区四周设2 m 保护行。

1.4 田间管理

大田早稻于4月12日进行翻耕,翻耕前基施N 5.5 kg/667m2、P2O53.25 kg/667m2、K2O 1.1 kg/667m2。移 后1~2 d,用30%苄嘧丙草胺100 g 对水30 kg/667m2喷施进行芽期除草。于4月20日追施N 2.3 kg/667m2、拌53%苄嘧·苯噻酰80 g/667m2 进行追肥和防除杂草。4月26日,追施N 8.08 kg/667m2、P2O52.6 kg/667m2、K2O 1.0 kg/667m2作分蘖肥;晒田复水后追施N 1.1 kg/667m2、P2O50.65 kg/667m2、K2O 0.25 kg/667m2作孕穗肥。其他管理措施同常规大田生产。

1.5 测定项目和方法

1.5.1 成苗率 将两种处理的谷芽,数100 粒为一组,分别设置5 组,标好后种到放有基质土的容器内,10 d后再调查健康秧苗的株数,再计算出平均成苗率。

1.5.2 秧苗素质 移栽前每个处理随机选择生长均匀一致的育秧硬盘3 盘,每盘带土切取10 cm×10 cm 的秧块,每块选取存代表性秧苗50 株,测定株高、白根数和根长,计算平均数。

1.5.3 缓苗期和生育期 移栽后,分别记载各处理秧苗的缓苗期;同时观察记载其播种期、移栽期、分蘖盛期、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等主要生育时期对应的准确日期,计算全生育期。

1.5.4 茎蘖动态 各处理于水稻于移栽后(从4月20日开始)每隔6~7 d 测定一次茎蘖数,每次每小区取3点,每点取1 m2测定,成熟期测定有效穗,与分蘖末期的茎蘖数比较,计算成穗率。

1.5.5 产量与经济性状 成熟期每小区随机调查3 点,每点1 m2,计算平均有效穗数,并从中随机取5 蔸考种,测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指标,计算其平均值;同时,于田间每小区收割水稻30 m2,晒干称重,并折算为单位面积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营养液浸种处理对早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从表1 中可知,稼禾宝营养液浸种后对秧苗素质具有一定的影响。营养液浸种处理秧苗的成苗率比常规浸种处理(对照)增加5.1个百分比,差异达显著水平;白根数显著高于对照,比对照增加0.7 条/株;株高和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0.5 cm 和0.7 cm,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移栽后秧苗的缓苗期比对照减少5 d。

表1 营养液浸种处理对早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2.2 营养液浸种处理对早稻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2 中可知,在相同移栽日期的条件下,营养液浸种处理水稻植株的各个生育期有所提早、全生育期缩短,分蘖盛期、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别比对照减少3、2、2、2 d,稼禾宝营养液浸种处理有利于促进水稻的成熟,其全生育期比对照减少2 d。

表2 营养液浸种处理对早稻生育期的影响

2.3 营养液浸种处理对早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从表3 中可知,在机插条件下,不同处理水稻植株茎蘖动态均呈抛物线的变化趋势。营养液浸种处理水稻的基本苗高于对照,但无显著性差异;其分蘖数均明显高于对照;茎蘖成穗率比对照增加0.6个百分比,两者间无明显差异。

表3 稼禾宝营养液浸种处理对早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2.4 营养液浸种处理对早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营养液浸种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如表4 所示。营养液浸种处理有利于改善水稻的经济性状,但与对照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相比,有效穗数增加0.7 万穗/667m2,穗粒数增加2.7 粒/穗,结实率增加0.7个百分比,千粒重无明显差异;营养液浸种处理水稻产量比对照增加13.7 kg/667m2,增产2.56%。

表4 营养液浸种处理对早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湖南省各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农作制度等各不相同,发展水稻机插应根据当地的实际生产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分类指导,从水稻品种选用、育秧技术和栽培技术等方面提出并采取适于不同区域特点的水稻机插高产栽培管理措施。如在水稻育秧技术方面,可通过适当稀播,实施化学调控等措施进行调节,以提高秧苗素质。在本试验中,与当地传统浸种方法相比,采用稼禾宝内质营养液浸种有利于提高其秧苗素质,增加了秧苗的白根数和根长等;采用机械移栽后,能减少秧苗的缓苗期,稼禾宝营养液浸种处理秧苗的缓苗期比传统浸种方法减少5 d,从而有利于早稻秧苗的返青、早生快发,提早了早稻的分蘖时期,最终增加了水稻分蘖数量,提高茎蘖成穗率,为单位面积有效穗的增加奠定的基础。唐海明等[7]结果表明,与机插相比,抛栽和手插促进了早稻生育进程,全生育期缩短,抛栽和手插分别缩短5~8 d和2~4 d。本研究中,与当地传统浸种方法相比,营养液浸种处理早稻全生育期缩短了2 d,有利于提早开展晚稻的移栽等农事活动安排,确保晚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安全齐穗和高产稳产,从而确保洞庭湖平原区双季稻的周年高产稳产。在本研究中,稼禾宝营养液浸种处理通过提高秧苗素质、提高了机械移栽质量,改善了稻田水稻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改善水稻的经济性状,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水稻产量比对照增产2.56%,这与唐海明等的研究结果相似[7],这是一种对提高机插秧秧苗素质有效的育秧处理技术措施。

应用营养液浸种对机插秧苗素质的提高、移栽早稻生长发育的促进及产量的增加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其增产生物学特性和生理机制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1]陈 新,景 闻,陈 雷,等.水稻侧深施肥机插秧技术试验[J].江苏农机化,2014,(2):25-26.

[2]程建平,吴建平,王友根,等.机插对籼型杂交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机化,2009,(6):45-48.

[3]程建平,罗锡文,樊启洲,等.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29(1):1-5.

[4]池忠志,姜心禄,郑家国.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比较[J].作物杂志,2008,(2):73-75.

[5]罗锡文,谢方平,欧颖刚,等.水稻生产不同栽植方式的比较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136-139.

[6]金 军,薛艳凤,于林惠,等.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群体质量差异比较[J].中国稻米,2006,(6):31-33.

[7]唐海明,逄焕成,肖小平,等.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4,40(4):711-718.

猜你喜欢

南县全生育期早稻
早稻迎丰收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肃南县通用飞机场拟选址气象条件分析
欢天喜地过大年
湖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湖南省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