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资助看新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发展状况
2014-09-27于文夫
于文夫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隶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二级学科。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一直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作为中国级别最高、资助力度最大的国家资助课题,一直客观反映着中国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难点、现状和前沿趋势。而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又是各个学科分析现状和把握未来的重要依据。近年有一些以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角度考察学科发展状况的研究文章,可是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一级学科。本文拟对2000—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当中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立项情况进行分析,以求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立项项目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考察,并为学科的有益发展提供相关对策。
一、数据来源及分类方法
本论文的数据来源依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由于本文写作时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及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项目数据库数据均未更新,所以该三类项目2013年数据是依据国家社科规划办网站公布名单进行采集整理)。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放在中国文学学科分类中进行申报的,因此本文所采用的项目数据均是通过人工筛选从中国文学立项项目中剥离出的,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主的项目。因为中国文学学科门类特有的界限模糊、概念难以厘清的问题,因此,我们选择了那些有比较清晰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标志的立项项目,这其中不可避免地包括了文艺学与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部分立项项目。但是,应该说整体的筛选方法是科学和行之有效的。以下,作者就从立项项目情况、立项机构和地域情况、项目主持人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立项项目情况分析
1.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立项数目显著增长,立项总数由2000年的10项增长到2013年的105多项,增长幅度达950%,而且基本呈逐年增长势头。当然,这与中国文学立项项目数的增加有着直接关系,中国文学项目数在中国国家社科项目总数中的比例保持稳定,均在7%~8%,随着国家支持社会科学研究的力度增大、社科基金的总项目数逐年增长,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立项数目也水涨船高。(见表1、表2)
表1:2000年-201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立项总数
2.在项目类别上仍以一般项目为主,占到立项总数的一半左右。其次是青年项目,从2004年开始,国家社科基金设立西部项目。西部项目和其后设立的后期资助项目一起,也成为比较重要的立项来源。重点项目、重大项目、成果文库、中华外译项目立项数目均相对较少。(见表3)
表3:2000年-201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立项项目类别表
3.学科方向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研究比例大致相同,均保持在40%左右,横跨当代与现代的共通类项目比例由2000年的30%以上逐渐减少至现在的11%左右。(见表4)受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陈思和等学者提出的“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中国新文学整体观”概念的影响,以及时间界点的特殊性,在新世纪初,涌现出许多整体性关照20世纪现当代文学的共通项目。而这种研究角度随着近年来学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定位的重新整合和人为切割逐渐式微。
表4:2000年-201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项目学科方向分类表
4.现当代文学立项项目在整个中国文学立项项目中仍屈居古代文学之后,位于第二,且差距较大。学科地位相对比较稳固。
三、立项机构和地域情况分析
1.立项机构中,高等院校数目最多,占据压倒性优势,达到90%以上。这说明,高等院校已成为我国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绝对主要阵地,学术地位遥遥领先,极其重要。这与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以高等院校为主体的创新机制是相符的。(见表5)
表5:2000年-201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项目立项机构
2.在高等院校分布上,211、985院校在新世纪初期几年立项数目占据非常大的优势,动辄达到立项项目总数的60%以上。但是,从2005年开始,211、985院校与其他普通院校此消彼长,逐渐变为相对劣势。如,2000年,211、985院校立项数占立项总数的66.67%,其他普通院校立项数占立项总数的33.33%;而到了2013年,比值分别变为45.83%和54.17%。这说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并不集中于重点大学,相比之下,普通院校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并不逊色。(见表6)
表6:2000年-201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项目高等院校立项情况
3.高等院校中,立项数排名前10位的30所院校中(有院校立项数量相同、名次并列的情况,因此排名前10位的院校实际有30个),有15所为师范类大学,这充分说明重视基础类研究和文科理论研究的师范类院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见表7)
表7:2000年-201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项目高等院校立项数量排名
4.根据分析,设立在各类科研机构中的研究所与研究中心,共立项31项,占立项总数的4.53%,参与立项的机构共有25所,占所有立项机构总数的9.8%。这说明,这类研究机构在申请高水平项目上并未能展现其科研优势,其专项研究或专属方向的优势作用亟待提高。
5.立项机构地区分布情况。(见表8)
表8:2000年-201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项目立项区域情况
根据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考察地区立项情况,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获得立项的省、市、自治区达到31个,覆盖了除港澳台以外的大陆所有地域。但是,地域分布呈集中性趋势,排名前5名的6个地区为北京、江苏、山东、浙江、湖北、湖南(湖北、湖南并列第5),立项总数达到326项,占立项总数的47.59%。这些区域是我国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核心区域,大多有多所重点大学或国家级重点学科,而且是从古至今中国文脉昌盛之地。而排名靠后的省份往往分别或同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经济相对落后,二是少数民族族群分布较多,三是境内文科高水平高等院校较少,四是边陲地区远离中原文化。虽然国家近年增设西部项目,并加重对民族文学学科的关注,但这种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endprint
四、项目主持人情况分析
1.在所有663人次的项目主持人中(因为本文写作时,2013年的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外译项目和成果文库项目主持人的信息公开不全,无法查到职称情况,因此2013年项目主持人情况内并不包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外译项目和成果文库项目主持人职称。因为其数目较少,对最后的结论影响甚微),正高级占到所有项目的半数左右,这说明教授和研究员仍是国家资助进行高水平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力军,而副高级科研人员由早期的2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近40%,也说明国家设立青年项目等措施的有效性。高水平科研人员年轻化的趋势已经形成,而中级职称科研人员的缓慢增长也说明国家社科基金对青年人科研起步的扶持力度在加大。全面来看,我国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高水平科研工作仍以正高级专家为主,新生力量比较薄弱。(见表9)
表9:2000年-201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项目主持人职称情况
2.核心项目主持人指主持过2项或2项以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人,共有52人。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所有地域中拥有核心项目主持人最多的5个地区分别是北京、湖北、江苏、浙江、湖南、山东。这与上文我们归纳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核心区域是相符的。拥有多名核心立项人的高等院校数或研究机构数,排名前6的区域是北京、山东、江苏、湖北、湖南、浙江,这也与我们上文分析的结果是相符的。所以,进一步印证了以上6个区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领先的地位。
3.主持过3项基金以上的我们成为重要核心项目主持人有8人(见表10)。从某个角度来看,这8位学者可以视为新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高水平研究的第一集团。值得注意的是,这8位学者至2013年,有3位是60后,甚至65后。其中,6位有担任过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或者其他学术研究机构行政主要负责人的经历,8人有6人主持过或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或者重大项目。8名学者全部来自立项项目数量排名靠前的地区。由此可以大致勾画出新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领军人才的一些共同特征:一是年富力强,处于社科研究的黄金期;二是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和学科带头人;三是肩负着国家前沿重大攻关任务;四是身处学科重镇,与所处区域及依托机构形成良性循环。应该要注意的是,这些学者的流动呈现小范围的“内部迁移”特征,仅限于学科优势区域,这样会让强者恒强,不利于学科的均匀分布和优势互补。
表10:2000年一201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项目重要核心主持人
五、总结与思考
1.新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学术方向上整体性观照的趋势越来越弱,而现代、当代的个体性研究越来越多,这与学界普遍的看法是不相符的,说明“20世纪文学”“中国新文学整体观”等概念对项目研究方向的影响在逐渐式微。
2.高等院校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绝对主体,但是其他科研机构立项数目过少也让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院地合作及产学研一体化受到影响。
3.研究所与研究中心专项研究的聚集效应和专向优势在立项上不明显。
4.师范院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很有优势,也为我国课程及考试改革中突出中国语言文化核心优势奠定了基础。
5.虽然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增设了西部项目,并对民族文学学科加强了关注,但是西部省份尤其是以少数民族族裔为主体的省份,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仍相对落后。这个问题不仅仅事关学术领域,值得有关部门注意。
6.虽然在设立青年项目等鼓励措施引领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队伍已经逐步走向年轻化,但是承担国家前沿重大科研任务的仍是平均年龄50岁以上人员为核心的科研队伍。高水平科研人员年轻化趋势已经形成,但进展略显缓慢。
7.中国顶尖的专家学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某个地区的学科发展与学科建设有着重大影响,但是这类人才往往因地缘、学科优势聚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发达区域,应该以人才引进、国家奖励等有效手段鼓励他们到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光发热,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全面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本论文的数据采集及样本分析难免会有些瑕疵,但是,相信从中还是梳理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新世纪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以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良性发展能够有所裨益。
要特意说明的是,本篇文章在研究方法、表述形式等方面受到李振博士《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看中国政治学科发展状况》影响,特此感谢。
(责任编辑:张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