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大学生义利观调查研究

2014-09-27李玲张刚强董飞李玥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7期
关键词:义利观助学金贫困生

李玲+张刚强+董飞+李玥

摘 要:以国家助学金为切入点,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海南省高校大学生义利观现状,在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3%。调查结果表明,海南省大学生在义利问题上有重利轻义倾向。基于此,探讨了大学生重利轻义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加强大学生科学义利观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利观;贫困生;助学金;重利轻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123-02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尖锐指出,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利己主义显然与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背道而驰。笔者主要通过对海南省3所高校的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在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的义利观问题,并思考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当代大学生在助学金评定过程中表现出的义利观问题

1.重义轻利,诚信缺失

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同学中超过1/3的同学认为“很多人虚报”家庭经济状况,从而骗取国家助学金,认为不存在虚报的仅仅4人。这一调查结果本身可能存在的问题是:被调查对象对助学金评定的认识是片面和主观的。但总体上确实反映了部分大学生在申请国家助学金中存在重义轻利。诚信缺失、虚报谎报的现象。这一现象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弄虚作假,部分同学家庭年收入低于2 000元,而家庭负债往往动辄十多万元,但其实际生活消费却与调查情况背道而驰;二是通过访谈调查,很多同学一致认为一个班级中真正贫困的是少数同学,被认定的贫困生在班级中认可度低,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多数同学家庭经济情况并非很困难且经济情况差异不显著,造成班级评定助学金过程中利益矛盾尖锐;三是部分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在之后的消费中奢侈消费,吃喝玩乐,被认为是假贫困生。这是国家助学金之殇。

2.认识上义利并重,行动上更重视个人利益

此项调查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在认识上认同义利并重、二者兼顾的义利关系。但当真正面对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利益矛盾时,部分大学生重利轻义,更重视自身利益,仅有少数大学生甚至会放弃个人利益而顾全他人和集体利益。

3.大学生迫切需要加强义利观教育

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的重要性。

有超过2/3的人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理论培养。这反映了大学生其实对该群体中存在的义利观问题及其消极影响有相当清醒的认识。

二、大学生义利观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代大学生义利观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市场经济的弊病、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西方思潮的涌入、传统美德的丧失、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的不足等等,造成大学生在面对义利问题时,偏离社会主义义利观的价值取向。

1.市场经济的弊病误导部分大学生重利轻义

商品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无法逾越的阶段。但市场经济既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制,同时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病,如人在市场中的异化、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泛滥等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生活在市场经济的浮躁与喧哗中,他们容易陷入功利主义,把发财致富当做人生目标,把成功狭义地视为经济成功,由此导致重利轻义。

2.社会制度的弊端误导部分大学生重利轻义

譬如,国家实行经济适用房政策,但新闻媒体往往曝光经济适用房被部分开着宝马奔驰的群体分到;国家助学金制度类似,各个地方都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为本地出去就读的大学生出具虚假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并被认为是无可厚非的事。制度不完善,总是有人钻空子,投机取巧。

3.整个教育体制的积弊未能帮助部分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义利观

多年的教育改革标榜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其实仍然是应试教育。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在育人的根本目标上偏离了“人以德为本”的教育宗旨。对传统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美德没有传承;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存在脱离实际“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学生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会的是冷漠、自私、懦弱,缺乏责任感,不知何为义。

4.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由于涉世不深、社会阅历不足,部分学生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和个性发展,不能正确看待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弱。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重利轻义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重利轻义并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强化大学生义利观教育至关重要。

三、在帮困助学中强化大学生义利观教育的基本路径

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的义利观偏离了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要求,不利于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加强大学生义利观教育要结合大学生面临的现实利益问题,尤其在帮困助学工作中强化大学生义利观教育。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

利用大学课堂加强思想道德课的教育,深入学习和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八荣八耻”的思想,深刻理解这些理论背后的涵义。

改变目前的课堂教育机制,摒弃“教得多”“育得少”的方式,将大学生的亲身体验放在首位,老师只是些辅导引入的作用;创设真实的道德冲突情景,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学生自演角色等活动,真实感受学习领悟诚信等道德品质;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班会、广播报道等方式定期宣扬先进且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义利观的个人事迹,让同学们耳濡目染。通过这些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

2.完善国家助学制度,以制度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义利观

国家助学金等帮困助学工作本意是为帮助困难学子完成学业,但由于制度不完善,在客观上造成部分大学生义利观扭曲。建议应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等各项帮困助学工作,包括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评审程序都应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同时,加大贫困生奖励力度,使班级中那部分经济并非特殊困难,且困难程度相当的同学可以竞争贫困生奖学金。完善高校各项帮困助学制度,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义利观的重要保障。

3.多渠道开辟勤工助学岗位,引导大学生从资助转向自助

相当多的数据分析表明,大学生从事兼职、家教、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工作等,不仅能正当取利,更能锻炼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利于贫困生发展成长。在高校,除了完善帮困助学制度,还应多渠道开辟勤工助学岗位,引导贫困生勤工助学,自立自强,从而增强贫困生竞争发展的能力。并定期开展志愿者服务、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意识,以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义利观。

参考文献:

[1] 吴安辉.大学生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发放中的畸态及其矫正[J].中国青年研究,2013,(4):84-87.

[2] 岑道权.新形势下大学生义利观教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2010,(2).

[3] 李莹.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义利观教育的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5,(1).

[4] 魏东.大学生助学金发放的调查与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第2卷,2010,(2).

[5] 林文伟,等.高校帮助助学义利观研究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1,(6).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

摘 要:以国家助学金为切入点,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海南省高校大学生义利观现状,在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3%。调查结果表明,海南省大学生在义利问题上有重利轻义倾向。基于此,探讨了大学生重利轻义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加强大学生科学义利观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利观;贫困生;助学金;重利轻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123-02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尖锐指出,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利己主义显然与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背道而驰。笔者主要通过对海南省3所高校的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在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的义利观问题,并思考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当代大学生在助学金评定过程中表现出的义利观问题

1.重义轻利,诚信缺失

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同学中超过1/3的同学认为“很多人虚报”家庭经济状况,从而骗取国家助学金,认为不存在虚报的仅仅4人。这一调查结果本身可能存在的问题是:被调查对象对助学金评定的认识是片面和主观的。但总体上确实反映了部分大学生在申请国家助学金中存在重义轻利。诚信缺失、虚报谎报的现象。这一现象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弄虚作假,部分同学家庭年收入低于2 000元,而家庭负债往往动辄十多万元,但其实际生活消费却与调查情况背道而驰;二是通过访谈调查,很多同学一致认为一个班级中真正贫困的是少数同学,被认定的贫困生在班级中认可度低,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多数同学家庭经济情况并非很困难且经济情况差异不显著,造成班级评定助学金过程中利益矛盾尖锐;三是部分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在之后的消费中奢侈消费,吃喝玩乐,被认为是假贫困生。这是国家助学金之殇。

2.认识上义利并重,行动上更重视个人利益

此项调查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在认识上认同义利并重、二者兼顾的义利关系。但当真正面对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利益矛盾时,部分大学生重利轻义,更重视自身利益,仅有少数大学生甚至会放弃个人利益而顾全他人和集体利益。

3.大学生迫切需要加强义利观教育

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的重要性。

有超过2/3的人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理论培养。这反映了大学生其实对该群体中存在的义利观问题及其消极影响有相当清醒的认识。

二、大学生义利观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代大学生义利观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市场经济的弊病、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西方思潮的涌入、传统美德的丧失、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的不足等等,造成大学生在面对义利问题时,偏离社会主义义利观的价值取向。

1.市场经济的弊病误导部分大学生重利轻义

商品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无法逾越的阶段。但市场经济既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制,同时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病,如人在市场中的异化、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泛滥等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生活在市场经济的浮躁与喧哗中,他们容易陷入功利主义,把发财致富当做人生目标,把成功狭义地视为经济成功,由此导致重利轻义。

2.社会制度的弊端误导部分大学生重利轻义

譬如,国家实行经济适用房政策,但新闻媒体往往曝光经济适用房被部分开着宝马奔驰的群体分到;国家助学金制度类似,各个地方都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为本地出去就读的大学生出具虚假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并被认为是无可厚非的事。制度不完善,总是有人钻空子,投机取巧。

3.整个教育体制的积弊未能帮助部分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义利观

多年的教育改革标榜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其实仍然是应试教育。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在育人的根本目标上偏离了“人以德为本”的教育宗旨。对传统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美德没有传承;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存在脱离实际“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学生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会的是冷漠、自私、懦弱,缺乏责任感,不知何为义。

4.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由于涉世不深、社会阅历不足,部分学生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和个性发展,不能正确看待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弱。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重利轻义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重利轻义并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强化大学生义利观教育至关重要。

三、在帮困助学中强化大学生义利观教育的基本路径

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的义利观偏离了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要求,不利于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加强大学生义利观教育要结合大学生面临的现实利益问题,尤其在帮困助学工作中强化大学生义利观教育。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

利用大学课堂加强思想道德课的教育,深入学习和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八荣八耻”的思想,深刻理解这些理论背后的涵义。

改变目前的课堂教育机制,摒弃“教得多”“育得少”的方式,将大学生的亲身体验放在首位,老师只是些辅导引入的作用;创设真实的道德冲突情景,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学生自演角色等活动,真实感受学习领悟诚信等道德品质;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班会、广播报道等方式定期宣扬先进且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义利观的个人事迹,让同学们耳濡目染。通过这些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

2.完善国家助学制度,以制度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义利观

国家助学金等帮困助学工作本意是为帮助困难学子完成学业,但由于制度不完善,在客观上造成部分大学生义利观扭曲。建议应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等各项帮困助学工作,包括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评审程序都应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同时,加大贫困生奖励力度,使班级中那部分经济并非特殊困难,且困难程度相当的同学可以竞争贫困生奖学金。完善高校各项帮困助学制度,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义利观的重要保障。

3.多渠道开辟勤工助学岗位,引导大学生从资助转向自助

相当多的数据分析表明,大学生从事兼职、家教、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工作等,不仅能正当取利,更能锻炼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利于贫困生发展成长。在高校,除了完善帮困助学制度,还应多渠道开辟勤工助学岗位,引导贫困生勤工助学,自立自强,从而增强贫困生竞争发展的能力。并定期开展志愿者服务、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意识,以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义利观。

参考文献:

[1] 吴安辉.大学生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发放中的畸态及其矫正[J].中国青年研究,2013,(4):84-87.

[2] 岑道权.新形势下大学生义利观教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2010,(2).

[3] 李莹.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义利观教育的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5,(1).

[4] 魏东.大学生助学金发放的调查与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第2卷,2010,(2).

[5] 林文伟,等.高校帮助助学义利观研究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1,(6).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

摘 要:以国家助学金为切入点,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海南省高校大学生义利观现状,在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3%。调查结果表明,海南省大学生在义利问题上有重利轻义倾向。基于此,探讨了大学生重利轻义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加强大学生科学义利观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利观;贫困生;助学金;重利轻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123-02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尖锐指出,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利己主义显然与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背道而驰。笔者主要通过对海南省3所高校的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在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的义利观问题,并思考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当代大学生在助学金评定过程中表现出的义利观问题

1.重义轻利,诚信缺失

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同学中超过1/3的同学认为“很多人虚报”家庭经济状况,从而骗取国家助学金,认为不存在虚报的仅仅4人。这一调查结果本身可能存在的问题是:被调查对象对助学金评定的认识是片面和主观的。但总体上确实反映了部分大学生在申请国家助学金中存在重义轻利。诚信缺失、虚报谎报的现象。这一现象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弄虚作假,部分同学家庭年收入低于2 000元,而家庭负债往往动辄十多万元,但其实际生活消费却与调查情况背道而驰;二是通过访谈调查,很多同学一致认为一个班级中真正贫困的是少数同学,被认定的贫困生在班级中认可度低,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多数同学家庭经济情况并非很困难且经济情况差异不显著,造成班级评定助学金过程中利益矛盾尖锐;三是部分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在之后的消费中奢侈消费,吃喝玩乐,被认为是假贫困生。这是国家助学金之殇。

2.认识上义利并重,行动上更重视个人利益

此项调查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在认识上认同义利并重、二者兼顾的义利关系。但当真正面对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利益矛盾时,部分大学生重利轻义,更重视自身利益,仅有少数大学生甚至会放弃个人利益而顾全他人和集体利益。

3.大学生迫切需要加强义利观教育

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的重要性。

有超过2/3的人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理论培养。这反映了大学生其实对该群体中存在的义利观问题及其消极影响有相当清醒的认识。

二、大学生义利观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代大学生义利观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市场经济的弊病、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西方思潮的涌入、传统美德的丧失、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的不足等等,造成大学生在面对义利问题时,偏离社会主义义利观的价值取向。

1.市场经济的弊病误导部分大学生重利轻义

商品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无法逾越的阶段。但市场经济既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制,同时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病,如人在市场中的异化、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泛滥等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生活在市场经济的浮躁与喧哗中,他们容易陷入功利主义,把发财致富当做人生目标,把成功狭义地视为经济成功,由此导致重利轻义。

2.社会制度的弊端误导部分大学生重利轻义

譬如,国家实行经济适用房政策,但新闻媒体往往曝光经济适用房被部分开着宝马奔驰的群体分到;国家助学金制度类似,各个地方都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为本地出去就读的大学生出具虚假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并被认为是无可厚非的事。制度不完善,总是有人钻空子,投机取巧。

3.整个教育体制的积弊未能帮助部分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义利观

多年的教育改革标榜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其实仍然是应试教育。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在育人的根本目标上偏离了“人以德为本”的教育宗旨。对传统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美德没有传承;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存在脱离实际“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学生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会的是冷漠、自私、懦弱,缺乏责任感,不知何为义。

4.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由于涉世不深、社会阅历不足,部分学生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和个性发展,不能正确看待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弱。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重利轻义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重利轻义并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强化大学生义利观教育至关重要。

三、在帮困助学中强化大学生义利观教育的基本路径

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的义利观偏离了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要求,不利于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加强大学生义利观教育要结合大学生面临的现实利益问题,尤其在帮困助学工作中强化大学生义利观教育。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

利用大学课堂加强思想道德课的教育,深入学习和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八荣八耻”的思想,深刻理解这些理论背后的涵义。

改变目前的课堂教育机制,摒弃“教得多”“育得少”的方式,将大学生的亲身体验放在首位,老师只是些辅导引入的作用;创设真实的道德冲突情景,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学生自演角色等活动,真实感受学习领悟诚信等道德品质;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班会、广播报道等方式定期宣扬先进且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义利观的个人事迹,让同学们耳濡目染。通过这些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

2.完善国家助学制度,以制度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义利观

国家助学金等帮困助学工作本意是为帮助困难学子完成学业,但由于制度不完善,在客观上造成部分大学生义利观扭曲。建议应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等各项帮困助学工作,包括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评审程序都应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同时,加大贫困生奖励力度,使班级中那部分经济并非特殊困难,且困难程度相当的同学可以竞争贫困生奖学金。完善高校各项帮困助学制度,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义利观的重要保障。

3.多渠道开辟勤工助学岗位,引导大学生从资助转向自助

相当多的数据分析表明,大学生从事兼职、家教、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工作等,不仅能正当取利,更能锻炼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利于贫困生发展成长。在高校,除了完善帮困助学制度,还应多渠道开辟勤工助学岗位,引导贫困生勤工助学,自立自强,从而增强贫困生竞争发展的能力。并定期开展志愿者服务、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意识,以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义利观。

参考文献:

[1] 吴安辉.大学生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发放中的畸态及其矫正[J].中国青年研究,2013,(4):84-87.

[2] 岑道权.新形势下大学生义利观教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2010,(2).

[3] 李莹.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义利观教育的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5,(1).

[4] 魏东.大学生助学金发放的调查与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第2卷,2010,(2).

[5] 林文伟,等.高校帮助助学义利观研究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1,(6).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

猜你喜欢

义利观助学金贫困生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孔子义利观内涵探析——以《论语》为中心
义利观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
郁南县
怀集县
孔子义利观的现代文化传播意义 张人之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对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的思考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