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方法
2014-09-27叶小英
叶小英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倾向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那如何建构起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注重能力和方法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教学模式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要给学生搭建好一个平台,而平台搭建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效地创设了历史情境,笔者根据往前的一些经验附以实例和大家交流一下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 情境教学 方法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130
一、以情感之,创设和谐情绪情境
现代教学论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及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所谓“师者,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权威,是中心,而在建构主义理论中,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提供给学生一个张显个性,释放创造性的舞台,共同构建一个真实、民主、开放性的历史课堂里,同时,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尽量多安排学生间的讨论、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情境,使学习变成了一种主动探究,变成了与周遭发生联系的一种生存方式,学生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下,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能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展。
例如在高一历史新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开放式问题和课题,如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等,教师不可将某一个结论强加给学生被动接受,而应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在学会筛选、认知一定的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念和结论,只要是言之有据的,教师都应予适当的肯定,引导学生不惟书,不惟善,只惟实。在这种平等、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学习自主性,而且学会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其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以真示之,创设真实情境
在历史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可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直观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可达到再现历史场景唤起形象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化繁为简”提高课堂效率的重大意义。历史学科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历史学科认知的局限性。
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构造真实情境的基本元素主要有历史录像、录音、影片、图片、地图等。丰富的历史教学内容决定了历史资料的广泛性,例如K12中小学教育网等网络提供的课件素材,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百年中国》和凤凰卫视的《张学良访谈录》、《海湾战争》等都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生动、翔实的历史画卷,我们都可以将之拿来,运用多媒体技术,从视觉、听觉等许多方面让学生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
三、创设问题情境
“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在情境教学中,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以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为载体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授课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图片、材料、聆听歌曲或观看视频片段等方式,以吸引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就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它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这里,教师需要设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情境之中,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协调活动起来,以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比如,我在执教《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课时,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引入了一个情境:英国哲学家、政治学家、西方法治主义的奠基人洛克有一句经典名言:穷人的房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然后我出示问题: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说,风可以吹进穷人的房子,雨也可以打进这间房子,但是国王不能随意踏进这间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也不能踏进这间破房子。)2.这句话说明了国王的地位怎样?(权利受到限制)接着,我又问:这一情境主要考察了哪些知识点?通过引导、分析,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情境主要考察了两个知识点:1.私有财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中也可以对抗国王的权威。2.《权利法案》明确规定限制国王权力,约束国王行为,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这样,通过洛克的话,很好的向学生展示了《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在政治上的地位,也很好的展示了国王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的角色——“统而不治”。学生也就能很好的把握住国王与议会的关系了。可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化难为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合理创设角色体验情境
所谓角色情景,是透过历史史实和问题情景的设计,没有舞台限制、不必经过排演,让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尝试扮演历史中的人物,然后经由全班同学的共同讨论,再次尝试不同的处理方式和行为模式,以增进学生洞察历史环境、解决各种问题、适应生活的能力。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不再是被迫的思考,而是在扮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主动的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并从角色扮演的活动中获得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这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因此,在整个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演员演的也非常投入。表演中,观众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扮演者已经把自己的感情溶入到历史当中去了。同学都认为这种形式很好,一改历史课堂上死气沉沉的面貌,能够激发自己对历史的兴趣。
我在教授必修一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一课时,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面临三条道路的选择,即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建立一党独裁的政府、民主党派希望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要求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广大的人民群众应该选择哪那一条道路?我让四组同学分别代表国民党、民主党派、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各党派在政治协商会议上向人民群众阐发本党的政治主张及其理由并进行相互辩论。通过具体角色的扮演,再现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国内形势,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和协作精神,而且使学生轻易地弄清了当时国内三派政治力量的政治主张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明白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自然而生。
参考文献
[1]魏淑芳.情境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2011(03).
[2]李冠军.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