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规校纪教育之思

2014-09-27冷向宇

文教资料 2014年12期
关键词:校纪校规大学

冷向宇 王 鹂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 611756)

大学校规校纪教育之思

冷向宇 王 鹂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 611756)

大学校规校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今的大学校规校纪教育存在诸多困境,它的教育内容、方式、环境与心理健康等等存在不协调现象。校规校纪内容要符合大学生成长需要和时代特点,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教育过程要与心理健康教育协调。

校规校纪 现实困境 建议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根本目标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道德”和“有纪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学的教育中,校规校纪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的双重任务。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遵纪守法”,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不把遵守纪律看做是实现德治与法治的重要环节。当前,大学的校规校纪内容及其教育效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关系到大学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结果,影响到高校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效力,进而影响到高校的校风和学风。

一、大学校规校纪教育的现实困境

1.大学校规校纪教育的道德困境

校规校纪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下分别简称为《规定》和《准则》),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现实中,大学的校规校纪教育遭遇了现实的道德困境。

《准则》规定了在校大学生的十条道德规范,要求学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规定》明确提出:“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鉴定,要以《准则》为主要依据,采取个人小结,师生民主评议等形式进行。”部分高校将这项规定内容直接列入本校的学生管理规定中,而有些高校则没有。在高校的学生综合测评办法中,学生的“德育”指标,包含“思想品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宿舍文明”等《准则》内容。按照《规定》的要求,学生的思想品德考核,是有一定程序和步骤的工作。但是这条规定无法真正评定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的学生善于自学,却不太遵守学习纪律,达不到校规校纪所规定的标准,但是学习成绩或考核都很好。怎样认识这类学生的思想品质?《准则》和各校的相关“办法”中规定:“热爱劳动,珍惜他人和社会的劳动成果;生活俭朴,杜绝浪费;不追求超越自身和家庭实际的物质享受。”“热爱劳动、生活俭朴”的标准是什么?怎么看待新华网报道的“有大学生将衣物寄回家,爸妈每月到校洗衣服”的事例?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标准和方式,才能体现出一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或许就是校规校纪教育的道德困境。

2.大学校规校纪教育的时代困境

现今大学生是一个时代性比较鲜明的群体,“90后”的他们思想开放,追求个性和自主,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敢于挑战,同时他们大部分生活优越,缺乏一定的吃苦精神、规则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若要求他们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做操”并记考勤,就已经明显不合适了,尽管锻炼和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永不过时。在网络的各类论坛当中,依然能够看到很多大学生对早操厌烦的言论,希望学校停止早操。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想开展一些创业活动,应该得到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1990年)》中明确要求“禁止无照人员在校园内经商”,部分高校的管理规定中“严禁学生经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校大学生校园内从事商业活动的情况已越来越多。怎样认识或规范这些事情,已经不是一句简单的“严禁学生经商”能够解决的。在特殊情况下,高校还会出台一些临时性的制度措施,与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相冲突。2011年3月,江苏某大学以维护校园气氛为由,禁止大学生在校园内骑车,引起学生不满。现在,许多高校都在进行建设,宿舍区与教学区距离遥远,学校没有配套的交通设施,学生来回奔波劳累不堪,学习效果自然不佳,骑车成了学生无奈的选择。维护校园、学生的安全当然重要,可是禁止学生骑车的规定就脱离了实际,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便,也就不可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遵守。学校对在校大学生生活管理的某些规章制度落后于时代,不能顺应现今大学生生活的需求等,应成为大学校规校纪教育重新思考的时代问题。

3.大学校规校纪教育的校内环境之困

大学校规校纪教育的环境不良,则是导致校风、学风不良的直接原因。在某些大学里,有时多方面的考核,使师生一时变得焦虑浮躁,忙于完成任务和指标。因此,偶尔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的情况。某些教师忙于应付各种考核,对很难考核的教学工作不予重视,失去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上课应付差事,对学生不负责任,更不要说与学生交流,关心学生成长。存在学校为了名目,教师为了数据,辅导员为了稳定,学生为了分数、证书,大家各有所忙,只要能够达到目标,也就顾不得什么校规校纪的情况。

由于现阶段学生人数多,课堂考勤会耽误教学时间,因而被任课教师虚化,某些任课教师将考勤责任推给学生管理者。然而,学生旷课、不请假离校等问题被发现后,后续的跟进措施也被虚化。各高校的学生管理规定,均对学生“无故旷课、请假逾期不归和不假离校”有着详细的处理规定,但在实际中,几乎没有学生被教育处理,多数处于一种“学生不举、教师不问、学校不究”的状态。社会上的事例也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部分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采用社会上的办法,请客、送礼、拉关系等,实现个人的目的和利益。当某些同学发生违纪违规行为的时候,采取“登门拜访、托人说情、威胁老师”等社会上的方法,解决其违纪违规的问题。现今的部分大学生,纪律意识淡薄,学校的相关部门或老师等,出于各种主观原因,变相地将学生的违纪行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4.大学校规校纪教育的心理教育困境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差,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具体表现为遵纪守法观念淡薄、好冲动,容易为环境左右。在处理和解决学生违纪事件时,常常会碰到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校园中发生的一些违规违纪案例,部分与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消费心理等问题相关。某高校一大三学生,独生子,父母都是干部,家庭条件很好,但有偷窃癖,所偷东西从学生证、借书证、书包、笔记本到收录机、收音机、衣服、床单等无所不有,一时间曾闹得整栋宿舍楼惶惶不安,后来此学生被同学抓获。当学校在调查取证的时候,该学生又在校内书店偷书被再次抓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偷不舒服,偷了也不是等着用。”《规定》第64条内容:“对犯错误的学生,要热情帮助,严格要求。处理时要持慎重态度,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善于将思想认识问题同政治立场问题相区别,处分要适当。”对于因心理问题造成的违纪违规行为,有些专家指出应根据心理问题与违纪行为的相关性确定对这些学生的处理。但如何界定、处理很难有明确的规则。校规校纪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当校规校纪遭遇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怎样实施对其的救助,也面临一定的困境。

5.大学校规校纪教育的方式方法困境

校规校纪教育,集中体现在新生入学后。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织新生集体学习《学生手册》,内容包含与学生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的条文,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就认识到他们应当承担和履行的道德和法律义务,以便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从大学必修课来看,第一学期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促使学生“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进行有理想、道德、法律和法治精神的教育。它虽然没有“纪律”教育的内容,但是遵纪守法意识的教育,隐含在德育内容之中。对《学生手册》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效果评价的具体考核方法,就是使用考试检验教育效果,并且绝大多数新生的考试成绩都能够达到优秀或良好。仅从考试结果这一角度来看,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成功的。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其中之一。它主要是对党和国家的时事进行学习,很少涉及校规校纪的教育。在其余时间内,虽然要求学生自学,但大多数学生对于校规校纪置之不理,更不用说自律。在特定情况下,学工部门在校园的各种媒体上重申“关于考试违纪处理”的相关条文以警示学生遵守学校的考试纪律。但很多时候,只有学生违规或违纪现象暴露的时候,才显示出校规校纪的刚性力量,对其他发现的考试违纪事实却缺乏约束力。

高校依据法律法规,制定了本校校规校纪,但存在理解认知偏差、有章不循或难循、跟不上现实变化等状况,更多的是人治而非法治,因此,某些制度也就难于达到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的目的。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校规校纪的效力在实践中被有意无意地削弱了。

二、对大学校规校纪教育的建议

1.校规校纪教育的内容要符合大学生的时代特点

在当代高教体制中,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更是高校发展、管理的参与者。高校校规校纪的制定和完善,出发点必须“以学生为本”,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在校规的行文上少一些“禁止”、“不得”、“不许”,多一些“建议”、“倡导”、“可以”;内容上少一些说教、惩戒和处分,多一些爱护、理解和关心,以“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将行为规范灌输到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深处。我们有理由相信,缺乏“以学生为本”价值取向的高校校规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

校规校纪教育要充分考虑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要及时修改不合时宜的纪律规范,应更具人性化,提高可操作性。例如,应指导学生,结合学校学生管理细则,民主制定班级公约,增强班级工作的软实力,突出班级学生的自我教育,从而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对于学生中出现的新现象,应该及时加以观察、引导,最终给予制度上规范。如果校规校纪教育不能够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改善教育方式和内容,那么现存的制度权威将会越来越弱,最终对学生的行为失去指导和规范作用。

在校规校纪中,有很多与大学生活相关的条款。学生对大学生活等方面的合理诉求,学校应该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措施来解决。困难学生对临时性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岗位的申请,学生对宿舍生活要求的改善等,如何能够让学生采取合理和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则应该有相应的制度性规范和可行性的实施办法,以达到他们的要求。

2.校规校纪教育需要优化校内环境

对大学生来说,用说教方式进行校规校纪教育,远远不能与现实的氛围环境相比。学生有着民主和法律的意识,他们不光看你老师怎么说,更看重老师们是怎么做的。在大学中,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教师和学生工作者,都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如果教职工带头遵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办事公道,那么学生必然心悦诚服,自然跟着效仿。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必须予以制止和教育;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必要时要使用处罚这一教育手段。处罚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规定,可以使其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执行校规校纪的过程中,要秉公执法、不徇私情,避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否则,不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另外,在对不良行为实施处罚时,必须对学生的良好行为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奖优罚劣的氛围,有破有立才能使处罚行之有效。校规校纪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管理者的作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果学校能够一视同仁,教师和学生管理队伍认真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那么实现学生工作管理法制化,就能落到实处。

3.校规校纪教育必须借力于心理健康教育

对由于心理问题,而发生的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救助。学校应依照《精神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救助办法以帮助这类学生。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处罚时,要认识到处罚会产生副作用,必须特别慎重使用处罚方式,注重教育引导,使学生了解错误的原因和性质及正确的行为方向,促使其知错改错。个别学生在受到处罚后,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了迷茫的心态,失去了进取的勇气和动力,可能导致无心向学、再次违纪的现象。因此,要对违纪学生进行跟踪教育,通过跟踪教育帮助他们进步,看到前进的方向,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工作,会使高校校风有更大的改观,使教育教学取得更大的成绩。

4.校规校纪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实现与时俱进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校规校纪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强有力的保障,也必须随着现实环境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教育的活力和生命力。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是必要的,但也要不断给予改进,在网络和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要充分利用新型媒体技术,传播学校的规章制度信息,通过网站、微博、微信、飞信、QQ、高校通、群发短信等手段,在开学节点,向师生发布开学行课等信息,提醒师生准备开学的相关事宜;在期末考试节点,发布考试信息,提醒师生遵守学校考试纪律;在节假日的节点,提醒师生遵守请销假制度,离校请假,注意安全,集体外出进行申报备案;在出现好人好事的案例时,要及时宣传推广,并进行表彰奖励;在秋冬时节,提醒师生安全用电、注意防火防盗。对于校规校纪教育的考核方式,可以用开放式教学实践法落实,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义工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高校规校纪教育水平。

三、结语

大学的校规校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的各个部门协同努力。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修改完善,是各个部门依法治校、依规管理,在方式方法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取得在高等教育中应有效果的保证。校规校纪作为一种制度约束,连接着道德和法律。校规校纪教育对大学生现代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实现“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十分重要。

[1][法]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08-173.

[2][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98-202.

[3]耿宝建.高等学校校规校纪不能违反上位法规定[J].人民司法,2013,(8):56-57.

[4]肖明宪.发挥校规校纪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教育功能[J].中国高教研究,1998,(1):68-69.

[5]柳成超.论纪律教育与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D].中央民族大学,2013.

[6]叶铁桥.高校处理学生为何屡遭败诉尴尬[N].中国青年报,2010-08-12.

[7]郑长利.当代大学生违纪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8]冷向宇,许静.加强大学生纪律观念教育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1,(1):214-215.

猜你喜欢

校纪校规大学
校规校纪如何制定?
《大学》
校规校纪如何制定—写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出台之后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校有校规
校规之战:“严”与“爱”何以平衡
校风校纪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
校纪校规的制定与执行都要以学生为本
“雷人校规”“雷人”的原因及思考
校规啊,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