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边境贫困县农牧民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思考

2014-09-27雷玉华

克拉玛依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

雷玉华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全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于2010年被列入自治区边境扶贫试点县,是一个典型的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县份,农牧民是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全面实现小康的主体。目前,由于农牧业发展环境脆弱,自治县农牧民整体生活水平与周边地区各县、市仍有较大差距。如何促进农牧民增收,使贫困农牧民彻底摆脱困境,这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问题,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和核心。

关键词: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边境贫困县;农牧民收入;小康社会

中图分类号:F3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3-0015-0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国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指出,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就全国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在中西部地区;就新疆北疆区而言,难点在边境贫困县市;就自治县而言,难点在农牧区,在使农牧民收入实现稳定、持续、较快增长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县份。近几年,依托资源优势拉动,农牧民收入增长较快,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农牧业发展环境脆弱,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实现自治县农牧民收入翻番,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自治县经济发展概况

自治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隶属于塔城地区,是全疆唯一的蒙古自治县。全县总面积3.06万平方公里,共有耕地25万亩,有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1 990万亩,年均气温3.0℃,年均降水142毫米,属温带干旱气候区。全县总人口5.3万人(不含兵团),辖两镇、六乡、四个牧场以及76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26个)。[1]1自治县是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是国家艰苦边远四类地区。全县有在册贫困人口1 979户,共5 777人,2010年被列入自治区边境扶贫试点县。[2]213

近几年,依托丰富的油、煤等矿产资源优势,自治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2007年至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由7.79亿元增加到26.1亿元,增长225%(按不变价计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6.48亿元增加到48.7亿元,增长65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6.65亿元增加到10.003 5亿元,增长50.4%。[5]16[6]20富集的矿产资源支撑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但农牧民整体生活水平仍落后于塔城地区平均水平。如何使农牧民收入实现倍增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问题,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和核心。

二、自治县农牧民收入现状

2007年至2012年,农牧民人均收入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农牧民人均收入从4 151元增加至8 648元,涨幅超过一倍,仅2012年农牧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1 590元,增长率达22.53%,增速位列地区五县二市第一。增速较快但总量却不高,与地区平均水平的11 646元相比低2 998元,与地区其它县市相比排名靠后,而且县内不同区域的农牧民收入差距也较为明显。[5]2[6]3

(一)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村经济总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自治县农牧民家庭经营收入所占农村经济总收入比重看,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 432万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1 723万元,比重为94.3%;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2 861.41万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为15 251.16万元,比重为66.7%。较2007年而言,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占半数以上;按行业划分看,2012年自治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2 861.41万元,其农业收入为11 432.7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0%;牧业收入为5 613.65万元,占总收入的24.56%;工业收入为628.2万元,占2.75%,其他收入占22.75%。[5]5[6]7

由此可见,家庭经营收入依然是自治县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要实现农牧民收入倍增急需拓展农牧民收入渠道。

(二)自治县农牧民与区内其他县市农牧民的收入差距

自治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落后于塔城地区平均水平和其它县市(除托里县外),尤其与位居前列的沙湾县差距明显。2006年,塔城地委将区内五县二市划分为乌苏沙湾沿线经济带、塔城额敏裕民沿边经济带、和布克赛尔托里矿业开发经济带“三大经济板块”。其中,第一板块乌苏沙湾沿线经济带属于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市,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地区分别排名第2位、第1位,农民纯收入在地区一直遥遥领先;第二板块塔城额敏裕民沿边经济带在地区内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水平,2012年三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地区排名分别为第3位、第4位、第5位;第三板块和布克赛尔托里矿业开发经济带,2012年两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位居地区第6位、第7位,自治县排名仅高于同一板块的托里县。2007年自治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4 151元,比位居第一的沙湾县少3 032元;2012年自治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8 648元,比沙湾县少6 384元,收入差距呈逐步拉大之势(见下表)。[3][4]面对差距,如何实现农牧民收入倍增,这是自治县发展必须破解的突出难题。

2007年、2012年塔城地区各县市农牧民人均

纯收入对比表(单位:元)

(三)自治县各乡镇、场间农牧民收入差距较大

由于纬度及地形的差异,县域分为两大不同气候区,即南部与北部。南北气温、土壤条件等差异较大,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草原辽阔,以牧业为主),南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积温高,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中部为山前冲积平原(矿产资源丰富多样),依托这样的地理条件,自治县形成了“北牧、中工、南农”的产业群。自治县共有农村人口2.88万人,农牧村劳动力8 946人。其中,农业人口6 714人,主要分布在平均气温6.2度、最高气温可达33度、无霜期在180—190天左右、土地较为肥沃的中部和南部(以南部为主)的乡镇;牧业人口2.2万人,主要分布在地处偏远、气候冷凉、土地相对贫瘠、水资源较为匮乏、平均海拔在2 000米以上的北部1.2万平方公里的乡场。[1]2,22受气候条件等影响,南北农牧民收入差距较大。根据统计数字计算,2012年南部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 007.6元,北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6 107.83元,南、北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相差7 899.77元。[5]7[6]6自治县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北部牧民与南部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使自治县农牧民收入长期低于地区平均水平。

三、影响自治县农牧民实现收入倍增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自治县农牧民实现收入倍增的有利因素

1.工业化快速发展,为自治县农牧民收入实现倍增提供可靠保证

近年来,自治县工业化发展较快。和丰工业园升格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后,在建项目较多,为农牧民的外出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不但能切实解决农牧区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也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

2.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为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依托“一园五区”建设步伐和肉制品加工企业、甘草饮片加工厂、工厂化养殖基地等涉农牧企业的发展,使农牧民提高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延长农牧业产业链。通过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生产转型和农牧区劳动力产业工人的转变,带来保障性收入。

3.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为自治县农牧民收入实现倍增提供潜力

2010年至2012年,自治县投入民生建设的资金达29.5亿元,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6%。[3][4]努力实现城乡融合性的一体化进程,形成自治县两镇实施安居富民牧民进城定居、南部实施农区搬迁创业增收转移、北部实施边境培育产业夯实基础、中部工业园区产业工人转型发展的人口布局环境,为农牧民收入实现倍增创设良好的环境基础。

4.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为自治县农牧民实现倍增提供机遇

在县委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县委书记薛俊强指出,力争把江格尔文化旅游节暨那达慕大会提升为自治区级节庆活动,争取将自治县景区纳入喀纳斯旅游大环线当中,深入挖掘和彰显“牧游”优势,以别样的民俗风情吸引游客。自治县发展旅游业的重大举措,必将对农牧民增收发挥强大的推进作用。

5.“片区建设年”工作为自治县推进第三个区域经济、公共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提供了平台

2013年,自治区确定和布克赛尔县为“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四个试点县之一。自治县确定了以伊克乌图布格牧场为中心,以巴嘎乌图布格牧场、布斯屯格牧场为依托的自治县东部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区域。打造除和布克赛尔镇、和什托洛盖镇以外的自治县第三个区域经济、公共社会事业发展中心,这无疑为北部牧民实现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影响自治县农牧民实现收入倍增的不利因素

1.农牧民观念陈旧

多数农牧民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突出,“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一些牧民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游牧观念的束缚和小农经济思维模式,缺乏对农牧业科技知识的追求,更缺乏农牧业科技投入的主动性,落后的思想观念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一大阻力。

2.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

一是农牧业结构不合理。从收入结构看,农牧民收入仍然以第一产业为主,非农收入比例比较低。尤其是北部乡场牧民收入中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在生产方式上还没有彻底摆脱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大多都是以散养为主,畜牧业结构单一;而南部则以个体农户种植棉花为主,种植结构单一。农牧业良种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农牧产品均没有成规模,且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二是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自治县农牧业生产只限于传统的种地和放牧,然后出售劳动果实,农牧业产业链很短,产品附加值较低。

三是缺乏行业合作组织,不能形成区域规模效益。目前,自治县农牧民还保持着分散经营的模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非常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3.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脆弱

自治县是自治区30个易灾县之一。北部山区冬寒漫长,无霜期较短,春秋风沙多;南部平原地带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空气干燥,植被稀少。加之长期以来超载放牧、毁林开荒、乱砍乱伐等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行为,造成全县农牧业生态资源严重破坏。近几年虽然采取了休牧轮牧、退耕还林还草、中低产田改造各项措施,局部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成为今后发展现代农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的瓶颈。

4.农牧区基础设施落后

自治县农牧区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北部乡场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受牧区水利、道路等设施的制约,绝大多数牧民仍然未摆脱逐水草而牧的游牧生活,最终导致农牧民增收后劲不足。

四、自治县农牧民收入实现倍增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自治县农牧民自身素质,拓宽农牧民收入渠道

一方面,强化文化素质教育。由于自治县农牧民受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思想观念等多方面限制,不仅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而且限制劳动力转移就业范围,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因此,需强化农牧区劳动力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发挥村文化阵地作用、畅通农牧区信息渠道、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开办文化夜校等途径,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

另一方面,加大农牧民技能培训力度和政策引导力度,提高其职业技能。对北部牧区部分农牧民到中部企业打工,可根据企业的市场需求,制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采取订单式培训,让农牧民上岗成为企业的技术操作能手,努力拓宽农牧民收入渠道。

(二)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布局

在南部乡镇,根据南部气候特点、资源条件等因素,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加大辣椒、打瓜等作物推广力度。依托“一园五区”建设,全力打造查和特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园,加快万亩有机棉生产示范区、3万亩甘草种植示范区建设,以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主导产业优化聚集;加大土地整合力度,抓好夏孜盖乡千亩土地集约经营示范区建设,积极引导农民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

在北部乡场,气候冷凉,积雪不稳定,有明显的冬季逆温层,有利于牲畜越冬和喜凉作物的生长,适合发展畜牧养殖和种植适应本地气候环境的特色林果业(如沙棘等)。在畜牧养殖上,通过建立和完善畜禽良种繁育及推广体系,提高良种畜比例和品种质量。比如,依托蒙哥尔被评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的优势,提高新疆绒山羊、有机牛羊肉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中部和什托洛盖镇,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支持莫特格乡、查干库勒乡扩大蔬菜大棚建设规模,切实抓好和什托洛盖镇蔬菜大棚改扩建和夏孜盖乡养殖小区建设,建成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区,以吉木乃口岸为依托,建成面向中亚及周边国家市场的反季节出口蔬菜基地,为农牧民收入实现倍增提供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

(三)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寻求实现农牧民收入增长新途径

一是大力开发有机农畜产品,打造自主品牌。北部、南部无工业企业,均无水源污染。无污染的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大力发展有机产品的理想之地。以发展有机农畜产品为突破口,全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引领、品牌支撑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同时,抓好地理标识和原产地保护认证,积极申报国家级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打造全疆乃至全国最大的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二是大力发展中介组织,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培育和建立各类农牧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农牧民经纪人队伍,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切实减少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使农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全力扶持发展两至三个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农畜产品龙头企业,如新疆康隆、蒙哥尔、江格尔王以及正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农牧民增收与企业增效的双赢。

(四)抓住工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机遇,着力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水平低是导致自治县农牧民未能实现收入倍增的重要原因之一。和丰工业园升格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先后引进了国网能源、江苏徐矿、上海雅泰、中材集团、中核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初步形成了以煤电、盐产品盐化工、膨润土开发、金属及非金属加工、新型材料、有机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是承载全县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载体。和丰工业园的大发展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积极鼓励农牧民到园区就业,不仅有利于实现自治县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还可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实现收入稳定增长。

(五)加快发展农牧区二、三产业,努力增加农牧民非农收入

充分利用自治县特色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拓宽农牧民就业门路。重点打造民俗文化旅游业,深入挖掘“牧游”优势,开展草原家庭旅游,加工销售地方特色民族工艺、服饰、奶制品,不断开辟农牧民增收新途径,增加农牧民非农收入。

(六)认真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为农牧民收入实现倍增保驾护航

一要充分利用国家管理的保险机构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和牧业政策性保险,农业政策性保险的重点放在棉花、小麦等农业经济作物种植方面,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增收不滑坡。

二要加强为自治县传统畜牧业上牧业保险,采取“整群统保”的方式,对自治县的牛羊实施政策性牧业保险,为提高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和灾害风险提供保障。

三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特色种植业——甘草产业的保险措施,提高培育特色产业的保障性、长期性、实效性,全方位实现农牧民生产资料和所培育的主导产业在较为稳定的环境中发展、壮大。

总之,要实现自治县农牧民收入倍增,不仅需要充分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夯实农牧民增收的产业基础,而且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多轮驱动,拓展农牧业外部空间,努力提升农牧民转移就业的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加大农业投入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推动下,紧紧依靠自治县各族群众,群策群力,坚持科学发展不放松,自治县农牧民一定能尽早实现收入倍增。

参考文献:

[1]《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2]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年鉴编委会.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年鉴(2012年)[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 版社,2013.

[3]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统计局.和布克赛尔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http://www.xjhbk.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x?ArticleID=42137,2012-4-13.

[4]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统计局.和布克赛尔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xjhbk.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x?ArticleID=51225,2013-4-01.

[5]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农经局.2007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报表[Z].2008.

[6]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农经局.2012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报表 [Z].2013.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
砥砺奋进 辉煌百年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主题班会发言稿作文导写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分析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努力为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