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2014-09-26宗玉萍商和福
宗玉萍+商和福
摘 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能力,是当前技校的首要问题。本文就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院校师生综合素质等几方面对提高技校教学质量及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技校 教育质量 就业能力
近几年,随着我国各类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整体就业率偏低。笔者认为,各院校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就业能力低下是根本原因。因此,提升技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刻不容缓。
一、明确目标,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长久以来,技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这是技校办学不可回避的现状。技校学生社会竞争力较弱,无法同一流院校抗衡。如何提高技校学生的竞争力,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此,技校应该坚持能力培养和德育教育有机统一的教学理念。先通过加强素质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其敬业奉献的精神和诚信自强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精神素养,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重塑技校精神环境。
二、优化教学计划,做好前期调研
所谓“术业有专攻”,技校的“专业”特点要比一般高等院校更加明确。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遵循如下准则。
首先,教学计划的制订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不能闭门造车。要展开广泛的社会调查,关注专业领域的新行业、新特点、新要求,充分把握专业发展趋势,敏锐捕捉专业变化。通过与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对口部门的合作,使教学计划更符合时代的特点,培养的人才更适应岗位要求。
其次,教学计划的制订要结合职校的办学特色和自身特点,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不能一味倾向于专业课,同时要注重文明礼仪、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素质教育方面的培养。多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的生活、心理现状,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从社会最直接的需求出发,针对学生特点设置课程,这样才能顺应社会的需求,使学生学有所用,从而提高就业率。
三、优化专业结构,改革课程内容
专业课程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专业设置是院校的根本,会对未来学生的就业率产生直接影响。学校要努力与社会行业需求对接,通过与企业联合培训的方式更新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避免纸上谈兵。在调整专业设置时应充分调研,针对所在地区的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支柱产业等,按照市场需求、行业覆盖面的实际情况,调整专业设置,使专业设置与社会岗位需求契合匹配,提高就业成功率。
四、开展工学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及合作关系,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二是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双赢。可引企入校,即企业提供设备和材料,学校出师资,对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共同进行培训;也可引校入企,派教师和学生进入到企业顶岗实习,把课堂搬到企业中去,教中学、学中练,给学生提供与企业面对面的机会,缩短教学与企业的距离。同时使学生边生产边学习,企业也可大幅降低成本。
五、加强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综合水平
在抓好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要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在于教师,良好的教学基本素质、过硬的教学技能,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通过开展教学评优活动调动广大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多方面鼓励优秀教师,强化争优意识。要多开展相关专业评测,测试成绩与教师考核、职称晋升、骨干教师认定挂钩。通过评测敦促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相交流学习,寻找自身差距。由此让教师时刻保持紧张状态,与时俱进,主动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教师基本素质,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提供生产一线高素质、综合型技能人才的技术院校,任务重大。只有根据社会的具体需求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才是学校的正确方向和出路。一切工作都应当以提高教学能力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重点,使教师在教、学、做一体化教育过程中获得更多与实际接触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院校的总体办学水平,为职业技能教育实现良性循环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
(作者单位:济南市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