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学校教学改革
2014-09-26李惠
李惠
摘 要:技工学校肩负着培养中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即通过有效的教学,使教育对象按照“职业类的基础与专业知识够用,岗位群的专业技能过硬”的培养目标,完成由“社会人”向崇尚本专业工作的“职业人”的转变。因此,所有的技工学校都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市场职业分类为导向,以岗位群对口为原则,积极改革教学,促进技工学校的发展。本文以教学理念为重点对教学改革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技工学校 培养目标 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本
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传统的应试教育从社会需要出发,把学生当做社会所需要的工具来培养,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顾及学生个体的需要和情感,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毕竟不是一个容器,可以用来灌输知识;也不是一块毛坯,用来加工成什么器物;更不是考试机器,用来应付考试。现代社会提倡以人为本,教育也一样,把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目的在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在思想、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到升华。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人才,才能真正实践教育教学的精神实质。因此,在教学立足点上,必须树立把“以书为本”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所谓教学中的人本理念,也就是强调人的培养,关注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学应尊重学生实践亲历和过程积累的积淀,让学生在个性化的思考、感悟后,体会学习的乐趣、成长的愉悦和人生的价值。
技校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场所。学生大多存在学习障碍,表现出厌学、逃学的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尽可能帮学生变“厌学”为“爱学”。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经常侧重于“教”,而不是训练和实验,必然会导致学生的“满堂语”“满堂睡”,需要老师靠“师道尊严”来维持秩序,也只能凸显“教师中心”作用,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尽管近年来大力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总要同时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所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在教学上,必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从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发展需要来引导教学,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感兴趣地学。
“以学生为本”不但体现在课程的整体构思上,还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选择、教材具体编写、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和配套措施等方面,体现在整个课程体系上。
二、教学改革要关注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叶澜说过:“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传统的观念,学生学到了有关的知识技能,即实现了知识向学生的传递,课程目标也就达到了;至于学生的知识是怎样获得的,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能不能在实际中应用,都得不到教师的关心。这种只重视学习结果,不重视学习过程的做法弊病很多,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关注全过程的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学环节上,应由结论向过程转移,树立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理念。知识的传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的能力并不是以他掌握了多少知识来单一衡量的,更重要的是能力、方法、情感的形成和价值取向,而能力、方法、情感形成于过程之中。为此,在教学重点上应由结论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变,重视过程的重要性,通过在教学中启发和引导学生亲身参加实践来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去做,摒弃为学生包办代替的做法,让学生在动手、动身、动脑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生命的珍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发展,就一定要讲究学习过程,讲究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教科书上的内容。应对学生的探索抱以肯定、鼓励和积极引导的态度,绝不应用僵化的思想来束缚学生。例如,同样是完成某解题任务,可能有的学生是在理解所学知识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可能有的学生是在别人帮助下完成解题任务的,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甚至可能有的学生是通过猜题、死记硬背来完成解题的,这几种情况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相差实在太大了,不重视改进学习过程,就不能保证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广泛地运用探究教学、问题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教学、开放教学和实践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模式,让教师和学生合作,产生互动,使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产生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教师则在其中对学生不同的观点、方法进行阐释,该赞誉的、该肯定的、该纠正的,都在过程中完成,同时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学生从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教师对每位学生的重视、关心,教师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个性、情感和特长以及潜力。
三、教学改革要贯彻研究型教学的理念
什么是研究性教学理念?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感兴趣的课题自主学习,动手动脑,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亲身去体验与感受。这种学习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立足于学生兴趣与潜质的开掘发挥,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利益。
研究性教学也不再以教材为唯一的蓝本,而是学生就教材或课程中的某一现象、做法或问题形成某种假设,再通过实验或者调查,或者亲自去实践、体验,或者查阅资料,来验证或者推翻先前的假设,把研究的过程、结果,得到的数据或方法写成报告,最后提出某种解决的办法或建议。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有的时候还没有标准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怎样形成假设,怎样查找资料,怎样进行论证,怎样形成自己的见解,而不在于得到什么统一的答案。研究性教学是有计划的,是从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出发,调动和综合各种知识,要求学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endprint
很多人都认为,从技校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特点看不适宜开展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只适宜大学,这是一种误解。现在研究性教学已经走出了高深的研究机构,走进了大众教育的课堂,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理念,并结出了许多硕果。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是研究性教学的心理基础,是学习的巨大动力,而且好奇心的满足是人精神上的极大愉悦。研究性教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而且是成长过程中独立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是思维和价值的一种追求。
把课堂上的学科教学变成研究性教学,涉及教师的能力,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但教学评价问题是研究性教学的最大障碍。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上到下已有相当完备的评价机制,而研究性教学则缺少比较权威的评价。虽然有的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了一些评估办法,但都比较零碎,不够规范,而且现在很多技校连起码的评估标准都没有。对技校来说,研究性教学大有用武之地,因为它没有高考的调控和束缚,没有教师业绩的层层考核,没有对学生分数至上的标准,研究性教学完全可以在技校撑起一片蓝天,走出一条教学的新路子。
只要有教学行为发生,就一定有教学理念在起作用,所以教师必须对旧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形成鲜明而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师的行动,指导教师培养适应社会和时代全面发展的人。
四、小结
教学改革要实行“三创新三加强”,主要是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技能实训建设。通过这些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使技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教学改革要坚持产训结合和“一体化”教学,改革师资培训理念与模式。技校师资培训的着力点应放在专业知识更新、专业实践技能提高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为主的素质培训上,重点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深化师资队伍管理的改革。按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应建立一整套技工学校教师引进、使用、培训、职称评定等制度,引入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迅速成长、成才。
教学改革要加强德育建设,提高思想认识。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意识。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组织教学。当前许多教师不会进行一体化教学,只会教理论,不能适应技校教学要求。对此,一方面学校要制定并实施一体化教学政策,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限时解决教师一体化教学问题;另一方面,教师本人也应认识到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严格要求自己,尽快成为合格的“一体化”教师。
教学质量在技工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搞好教学,是新时期赋予技工学校教育工作者艰巨而又伟大的使命,只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端正办学动机,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善于探索,才能够不辱使命,使技工学校愈办愈好。
参考文献:
[1]庄梅霞.江苏省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
[2]孙琳.产教结合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青岛海洋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