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改革下技工院校政治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4-09-26王洪良
王洪良
摘 要:技工教育如何不辱使命,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真正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基础的高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自身改革发展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一体化 政治课教学 评价体系
2009年12月21日,胡锦涛同志在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视察时强调:“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并对技工教育提出了殷切期望。这不仅是对全国技工教育工作者、全体技工院校学生和广大技术工人的巨大鼓舞,更传递出国家对推进新时期技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视程度。近年来,随着国家高技能人才政策的不断完善,各地对于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教学方式的探索进入了新的阶段。一体化教学已成为技工教育的热门话题,省内外很多学校都提出并积极实践一体化教学。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化教育思维定势的习惯使然,学科化的思想与观念根深蒂固,一时间难以彻底改革,甚至对一体化教学产生了片面理解。
技工教育如何不辱使命,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真正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基础的高技能人才”,是自身改革发展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从多方入手,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选择课程内容,科学构建课程体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突出技能实施教学,对新形势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和有益的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就笔者所担任的政治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践,作如下探讨。
一、相关问题的引入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的不断调整,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培养一线产业和服务工人的技工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办学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
1.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
高速度必须与高水平相匹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相当一部分技工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存在专业技能不足、敬业精神欠缺、适应能力差等突出问题。我们认为,及早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是改变技工教育现状,实现技工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2.政治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提出
当前,技工院校政治教学主要目标是通过系统的政治、经济及哲学教学和入学、日常、毕业三个阶段的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并通过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以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技工院校仍然保留着较为陈旧和落伍的政治课教学质量评价方式,至今没有形成符合技工教育特点的科学、公正、可操作性强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却都存在着片面重视学业成绩评价、轻视综合素质评价,重视课堂教学评价、轻视社会实践评价,重视结果评价、忽略过程评价等问题。由此看来,实现政治课教学的良性发展,必须对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进行改革。
3.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200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建立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这一重要指导意见不仅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为加强教学评价研究和改革提供了契机,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力争在改革政治课教学评价方面取得突破,以服务于该学科的健康发展。
二、技工院校政治课教学的主旨诉求
政治课是技工院校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的主要内容涉及政治、思想、道德和法纪领域,承担着思维引导、德育锤炼和社会实践等多种课程功能,因此,其评价体系应避免单一化倾向,应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
1.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证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标准,将为教师教学指明近期发展的方向。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能激发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能动态地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起到积极的教育、导向和激励作用。在评价的过程中,以下几个环节是不可或缺的。
(1)在评价方向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近年来,技工院校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学生家长也渴望让子女“上好学、就好业”,对技工教育的质量有了更高期盼。因此,迅速地改变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就业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观。
(2)在评价内容上坚持全面性原则。技工院校的新发展越来越朝着多专业、多学科的方向靠拢,由于各专业相互之间的差异性也较大,因而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以笔者所承担的政治教学实际为例,中级工段和高级工段不仅内容迥异,而且要求相距甚远。同时,数控、机电、药剂、服装、装潢、会计和网络等专业之间跨度很大,如果片面追求评价指标体系的统一,很难具有说服力。因此,政治课的评价也应该和学生平时的德育评价、社会实践评价挂钩。例如,每学期的操行评分、每年的奖学金德育评定均可纳入政治课评价的范畴。
2.政治课的多元化功能
首先,政治课肩负的理论要求对于目前技工院校的学生而言过于苛刻了,要求他们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的诸多原理来思考问题绝非易事,而且脱离当前的教学实际,很难博得学生的好感。相比于知识点的条条框框,我们应该重视考查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做积极的消费者、生产力的推动者乃至革命的支持者;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类事件检验课堂教学成果,树立公共道德意识,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倡导“以人为本”,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积极的心态、敏锐的政治意识和健全的道德素质。endprint
其次,传统的评价方法不利于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传统考试方式偏重于对知识点的掌握,高分低能现象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对于政治科目的兴趣。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并且将他们参与教学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考查的重要指标。通过讨论、提问、发言等途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尽量使学生享受到政治课教学的乐趣。
三、评价体系构建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1.教学目标的新定义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在影响教学实施过程,特别是影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众多因素中,剔除若干影响教师教学的个性因素,提炼出若干具有共性特征的评价要素,并将其定性和量化,形成具有新特色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在课堂上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常规教学中,不能单靠《道德法律与人生》《经济与政治常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传统德育教学(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若干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在教学中,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将岗位素质要求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缩短学生与岗位职业人的差距,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技能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全员育人的思想。因此,在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了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2.教学过程的新展示
近年来,随着学校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深入,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教师授课借鉴了专业课项目教学法的模式,将知识点“分割”“打包”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由传统的灌输变为启发教学,教师角色变为授课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点评者,把“听、看、读、议、写”(听即听老师讲课,看即参观、调查研究、看视频资料,读即读教材、原著及其他参考材料,议即讨论,写即写以心得体会为主要内容的小论文)五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政治“动真格”的,即达到“动情、动心、动脑、动口、动手”的“五动”状态。例如,在讲解“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时笔者引出了“蝴蝶效应”: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战国时宋玉《风赋》中讲的“风起于青萍之末”,逐步升级为“盛怒于”山下的飓风,两者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课前让学生准备材料,课堂上播放视频,然后进行分组讨论,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观点,最后指出,生活中的“蝴蝶”现象俯拾皆是,只是缺少发现和总结。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高,以往上课打瞌睡、玩手机等现象几乎没有出现。
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将是技工院校的主要任务和方向,而教学质量评价则会是一个被各界持久关注的课题。当然,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目前尚处于由理论上升到实践的探索过程,但其解决专业理论课程和生产技能实习“两张皮”脱离的核心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在这个丰富理论的引导下,如何切实有效地将政治课教学内容以训练校园文化和德育建设为纽带,联系相关学科知识,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探索出一套适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则是摆在所有政治教学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和重大使命。
参考文献:
[1]孟秀娟.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J].成才之路,2007(25).
[2]徐漪平,武银华,王建林.浅析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
[3]杨延.高职教育实行学分制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5).
(作者单位: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