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设情境中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2014-09-26李东华
李东华
摘 要:高中数学是很多学生公认的难学学科,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教师教学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诸多教学方法中,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举措。高中数学教学创设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质疑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实践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创设情境 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始终保持着刻板的形象,课堂缺少趣味性、缺少人文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严肃、紧张的课堂氛围中。高中数学是很多学生公认的难学学科,不少学生都是在万般痛苦之下完成数学学习的,缺乏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下是作者对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点探索。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能够跟随着教师的节奏,投入到学习中,特别是在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主动迈进数学王国,开展研究性学习。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点充满积极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融入,让数学学习富有乐趣和内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授数列知识点的时候,作者以为如果仅仅将生硬的公式、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很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特别是对于班上的一些“学困生”来说,刻板的教学方式会让他们倍感数学知识的晦涩、难懂。因此,在开始讲授数列新课时,作者用一个数学故事来做导入:“300多年前,法国有一个很喜欢钻研数学的人,他总结出一个很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
12=5+7,28=5+23,100=11+89。他最后总结出: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你们觉得他的猜想正确吗?你们能否自己试着再列举并论证呢?”学生被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吸引住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验、论证,发现了数字之间的有趣规律,随后作者引出数列的知识,再出一些简单的数列题,让学生计算,使他们认识到数字计算的无穷乐趣。
一般来说,在新课开始时,作者都会用一些轻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乐于参与并融入数学课堂之中。
二、创设质疑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根据知识构建的原理可知,知识点的学习、吸收是一个不断反复的缓慢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免不了对一些知识点存在疑义,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甚至可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自己的猜想、钻研、推理、论证,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达到学习的效果和目的。
三、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实践探究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建造空中楼阁,而是为了能为生活所用。很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学学科的知识加以解决,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后,利用实践探究回归生活,对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
在学习“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第一课时,作者用投影仪放了几个关于“棱柱”的图形,有六棱柱、直三棱柱、斜三棱柱这三种,为了把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作者提问:“想一想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几何体呢?你们见过吗?”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说:“房屋建筑里一般都会出现柱体,用来支撑房屋的重量。”有的学生甚至以装修为例,提道:“房屋中比较大的柱体一般都是承重的,在装修的时候,都不能去除。”还有学生提道:“很多小朋友玩的积木都是不规则的立体的形状。”“其实我们可以把我们所在的教室看成是一个空间的正方体。”……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在探究问题的时候,也会结合实际生活去谈。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为实际生活服务。作者跟学生调侃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将来想做建筑设计师的?那立体几何的内容可要好好学了。就算你们将来不打算做建筑设计师,你们也得装修自己的房子吧,赶紧学好立体几何吧,为你们理想中完美的房屋设计打下基础!”
四、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试想,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意识,只是人云亦云,这样的学生,其数学成绩怎么能提高呢?问题情境为学生推开了探究学习的大门,为学生探究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积极利用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导到探究的情境中来。
例如,在解一道关于平面向量的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若直线2x-y+c=0按向量a=(2,-2)平移后与圆x2+y2=5相切,则c的值为多少?
作者提问学生这道题考查的是哪一部分的知识点?学生答道:“考查了平面向量与函数、几何的知识点。”然后作者将学生的错误解法呈现了出来,如下:
直线2x-y+c=0按向量a=(2,-2)平移后的直线方程为2(x+2)-(y-2)+c=0,即2x-y+6+c=0,此直线与圆x2+y2=5相切,故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求出c.
作者接着提问:“这样的解法是否正确?”学生很快发现这一解题思路的错误之处在于错误地运用了坐标平移公式,应该用x-h、y-k来分别替换原来的x、y,这样才能解出这道题的答案。
随后作者又布置了一些思维训练的题目,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与其将所有的解法、知识点一起呈现给学生,不如将问题抛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标提到数学学科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作者以为这里面价值的内涵就在于引导学生做学习的研究者,做知识的探究者,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让不同的人都能在数学学科的知识学习中获得发展与进步的目标。
摘 要:高中数学是很多学生公认的难学学科,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教师教学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诸多教学方法中,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举措。高中数学教学创设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质疑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实践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创设情境 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始终保持着刻板的形象,课堂缺少趣味性、缺少人文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严肃、紧张的课堂氛围中。高中数学是很多学生公认的难学学科,不少学生都是在万般痛苦之下完成数学学习的,缺乏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下是作者对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点探索。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能够跟随着教师的节奏,投入到学习中,特别是在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主动迈进数学王国,开展研究性学习。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点充满积极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融入,让数学学习富有乐趣和内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授数列知识点的时候,作者以为如果仅仅将生硬的公式、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很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特别是对于班上的一些“学困生”来说,刻板的教学方式会让他们倍感数学知识的晦涩、难懂。因此,在开始讲授数列新课时,作者用一个数学故事来做导入:“300多年前,法国有一个很喜欢钻研数学的人,他总结出一个很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
12=5+7,28=5+23,100=11+89。他最后总结出: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你们觉得他的猜想正确吗?你们能否自己试着再列举并论证呢?”学生被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吸引住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验、论证,发现了数字之间的有趣规律,随后作者引出数列的知识,再出一些简单的数列题,让学生计算,使他们认识到数字计算的无穷乐趣。
一般来说,在新课开始时,作者都会用一些轻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乐于参与并融入数学课堂之中。
二、创设质疑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根据知识构建的原理可知,知识点的学习、吸收是一个不断反复的缓慢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免不了对一些知识点存在疑义,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甚至可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自己的猜想、钻研、推理、论证,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达到学习的效果和目的。
三、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实践探究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建造空中楼阁,而是为了能为生活所用。很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学学科的知识加以解决,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后,利用实践探究回归生活,对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
在学习“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第一课时,作者用投影仪放了几个关于“棱柱”的图形,有六棱柱、直三棱柱、斜三棱柱这三种,为了把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作者提问:“想一想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几何体呢?你们见过吗?”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说:“房屋建筑里一般都会出现柱体,用来支撑房屋的重量。”有的学生甚至以装修为例,提道:“房屋中比较大的柱体一般都是承重的,在装修的时候,都不能去除。”还有学生提道:“很多小朋友玩的积木都是不规则的立体的形状。”“其实我们可以把我们所在的教室看成是一个空间的正方体。”……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在探究问题的时候,也会结合实际生活去谈。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为实际生活服务。作者跟学生调侃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将来想做建筑设计师的?那立体几何的内容可要好好学了。就算你们将来不打算做建筑设计师,你们也得装修自己的房子吧,赶紧学好立体几何吧,为你们理想中完美的房屋设计打下基础!”
四、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试想,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意识,只是人云亦云,这样的学生,其数学成绩怎么能提高呢?问题情境为学生推开了探究学习的大门,为学生探究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积极利用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导到探究的情境中来。
例如,在解一道关于平面向量的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若直线2x-y+c=0按向量a=(2,-2)平移后与圆x2+y2=5相切,则c的值为多少?
作者提问学生这道题考查的是哪一部分的知识点?学生答道:“考查了平面向量与函数、几何的知识点。”然后作者将学生的错误解法呈现了出来,如下:
直线2x-y+c=0按向量a=(2,-2)平移后的直线方程为2(x+2)-(y-2)+c=0,即2x-y+6+c=0,此直线与圆x2+y2=5相切,故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求出c.
作者接着提问:“这样的解法是否正确?”学生很快发现这一解题思路的错误之处在于错误地运用了坐标平移公式,应该用x-h、y-k来分别替换原来的x、y,这样才能解出这道题的答案。
随后作者又布置了一些思维训练的题目,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与其将所有的解法、知识点一起呈现给学生,不如将问题抛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标提到数学学科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作者以为这里面价值的内涵就在于引导学生做学习的研究者,做知识的探究者,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让不同的人都能在数学学科的知识学习中获得发展与进步的目标。
摘 要:高中数学是很多学生公认的难学学科,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教师教学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诸多教学方法中,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举措。高中数学教学创设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质疑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实践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创设情境 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始终保持着刻板的形象,课堂缺少趣味性、缺少人文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严肃、紧张的课堂氛围中。高中数学是很多学生公认的难学学科,不少学生都是在万般痛苦之下完成数学学习的,缺乏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下是作者对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点探索。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能够跟随着教师的节奏,投入到学习中,特别是在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主动迈进数学王国,开展研究性学习。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点充满积极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融入,让数学学习富有乐趣和内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授数列知识点的时候,作者以为如果仅仅将生硬的公式、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很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特别是对于班上的一些“学困生”来说,刻板的教学方式会让他们倍感数学知识的晦涩、难懂。因此,在开始讲授数列新课时,作者用一个数学故事来做导入:“300多年前,法国有一个很喜欢钻研数学的人,他总结出一个很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
12=5+7,28=5+23,100=11+89。他最后总结出: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你们觉得他的猜想正确吗?你们能否自己试着再列举并论证呢?”学生被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吸引住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验、论证,发现了数字之间的有趣规律,随后作者引出数列的知识,再出一些简单的数列题,让学生计算,使他们认识到数字计算的无穷乐趣。
一般来说,在新课开始时,作者都会用一些轻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乐于参与并融入数学课堂之中。
二、创设质疑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根据知识构建的原理可知,知识点的学习、吸收是一个不断反复的缓慢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免不了对一些知识点存在疑义,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甚至可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自己的猜想、钻研、推理、论证,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达到学习的效果和目的。
三、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实践探究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建造空中楼阁,而是为了能为生活所用。很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学学科的知识加以解决,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后,利用实践探究回归生活,对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
在学习“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第一课时,作者用投影仪放了几个关于“棱柱”的图形,有六棱柱、直三棱柱、斜三棱柱这三种,为了把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作者提问:“想一想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几何体呢?你们见过吗?”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说:“房屋建筑里一般都会出现柱体,用来支撑房屋的重量。”有的学生甚至以装修为例,提道:“房屋中比较大的柱体一般都是承重的,在装修的时候,都不能去除。”还有学生提道:“很多小朋友玩的积木都是不规则的立体的形状。”“其实我们可以把我们所在的教室看成是一个空间的正方体。”……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在探究问题的时候,也会结合实际生活去谈。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为实际生活服务。作者跟学生调侃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将来想做建筑设计师的?那立体几何的内容可要好好学了。就算你们将来不打算做建筑设计师,你们也得装修自己的房子吧,赶紧学好立体几何吧,为你们理想中完美的房屋设计打下基础!”
四、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试想,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意识,只是人云亦云,这样的学生,其数学成绩怎么能提高呢?问题情境为学生推开了探究学习的大门,为学生探究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积极利用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导到探究的情境中来。
例如,在解一道关于平面向量的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若直线2x-y+c=0按向量a=(2,-2)平移后与圆x2+y2=5相切,则c的值为多少?
作者提问学生这道题考查的是哪一部分的知识点?学生答道:“考查了平面向量与函数、几何的知识点。”然后作者将学生的错误解法呈现了出来,如下:
直线2x-y+c=0按向量a=(2,-2)平移后的直线方程为2(x+2)-(y-2)+c=0,即2x-y+6+c=0,此直线与圆x2+y2=5相切,故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求出c.
作者接着提问:“这样的解法是否正确?”学生很快发现这一解题思路的错误之处在于错误地运用了坐标平移公式,应该用x-h、y-k来分别替换原来的x、y,这样才能解出这道题的答案。
随后作者又布置了一些思维训练的题目,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与其将所有的解法、知识点一起呈现给学生,不如将问题抛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标提到数学学科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作者以为这里面价值的内涵就在于引导学生做学习的研究者,做知识的探究者,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让不同的人都能在数学学科的知识学习中获得发展与进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