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因素及对策

2014-09-26刘福军

中学课程资源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育课兴趣德育

刘福军

摘 要:通过调查与分析,作者发现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体育教师上课死板,学生没有自由活动时间;学生自身身体素质不好,高强度的锻炼容易受伤;体育课又苦又累,不是主要课程等。结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高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渗透德育因素,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体育锻炼意识深入人心。

关键词:体育课 德育 兴趣 对策

体育课是教师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基础课程,其广泛的外延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研究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渗透德育因素,尊重学生的兴趣。但在教学实践中,作者发现许多高中学生对体育课并不感兴趣,还有一些学生甚至对体育课有厌烦心理。

一、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原因

1.心理特征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具有成熟和幼稚、独立和依赖等诸多矛盾并存的特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行为问题。传统体育课的特点只是强调学生身体的参与,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高中学生独立自主、重视自由活动时间、注重情感体验的心理要求在传统体育课上难以得到满足,从而影响了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2.有过不良运动史

很多学生在以前的锻炼中,由于自身或是他人因素受过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伤害,造成心理上的恐惧、不自信,不敢进行类似的体育活动,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

3.自身身体条件的限制

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与生俱来的差异,而体育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却是一致的。有些学生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任务,在学习中很容易被其他学生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4.体育教师素质的影响

由于体育课活动的空间是开放性的,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相对较难。体育教师往往更看重肢体语言,喜欢令行禁止,不喜欢说“废话”,在与学生的沟通上不够民主。许多学生因行为受到束缚或动作不得要领而享受不到参与活动的乐趣。

5.对体育锻炼主观认识上的不足

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这既有应试教育的影响,也与家长的过分疼爱有关。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于溺爱,许多学生连基本的家务都不会做,更别说让他们坚持锻炼了。

二、 激发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对策

高中体育课需要的是一种新颖、有创造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身心为基础、以特殊的练习方法为重点、以培养学生锻炼身体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使学生在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去实现各项学习目标,并逐步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势在必行。

1.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没有主体情感体验的教学是不会成功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形成一种“我参与,我快乐”的意识,不仅要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学到新知识,在技术上得到提高,还要留给他们思考空间:如何才会有进一步的提高。这份坚持与自觉探索的精神必须建立在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愉快体验的基础之上,学生根据课堂的重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实践、练习,教师在练习中要参与其中并加以启发。

2.主动设置疑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对体育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可以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心理需要,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

3.多采取游戏竞赛合作形式

在潜移默化间达到教学目的,是每一位教师毕生追求的教育境界,教师可以尝试将游戏、竞赛带入课堂,使学生在玩耍嬉戏中明确教学要求,提升能力。教师在竞争中引导学生合作,体验共赢的快乐,然后根据兴趣迁移的规律,来提高教学效率。

4.提高体育教师的表达能力

树立“体育教师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同样重要”的观念,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讲解要能抓住教学要点,讲清知识内在的规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示范要准确到位,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形象感受。

5.开设分项目教学

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与兴趣特长,开设分项目教学,可以使体育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一授课模式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给予学生选择、展现的空间,让学生的每一次体育课,都有体验成功、体验进步的空间。

6.多搞活动,提升学生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

每年定期举行“校园运动会”,每天分年级进行花样跑操,组建兴趣特长训练队,让更多有运动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三、结论

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要使更多学生自发地、积极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体育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自觉渗透德育要求,为学生努力创设主动参与、自主选择的条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持久稳定的兴趣。

猜你喜欢

体育课兴趣德育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讨厌的理由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