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浅探

2014-09-25王长春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王长春

【关键词】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 低年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78-01

“解决问题”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面越来越广,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更多的图片、表格、对话等形式的呈现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低年级学生分析、筛选信息能力的欠缺,往往容易造成解题过程中的疏漏。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认真审读他们的内心思维特点,以从容的姿态解决问题,逐步提升他们分析、筛选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一、从容揭示——不急于过滤信息

教材中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都是以情景图的形式再现生活场景,为了避免教学过程的拖沓,教师往往有意忽略引导学生读图的必要环节,这样做尽管看上去节省了教学时间,但却是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整理能力的扼杀。

(一)善用板书

低年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在接收图文信息时,容易在那些非主要的内容上耗费时间和注意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分清主次,增强注意力的指向性。如在向学生说明图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关键、有用的信息板书在黑板上,通过板书的指引,让学生充分感受关键信息和次要信息。

(二)问题指引

读图的过程如果失去指引,容易变成看图说话式的滔滔不绝,学生兴趣盎然但却离题万里。教师不能生硬地否定乃至训斥学生,而应通过问题的指引,让学生的思路回归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快乐的队日活动》时,在学生提出“树上有几个鸟窝”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搭帐篷”这两个问题后,教师紧扣关键点进行提问:“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指引,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图中聚焦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上,为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指明了要点,避免了学生思维的无效发散。

二、从容解读——不急于理解题意

当学生因受于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的限制,迟迟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时,一些教师便迫不及待地予以“帮助”,帮助学生读题、帮助学生解释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以尽快进入解答环节。这其实是对解决问题教学的本末倒置。教师过早的干预,使学生失去了独立审题的大好机会,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一)多向互动

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造成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认知差异。在解读题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种差异资源,通过生生互动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

(二)适时点拨

当学生独立审题遇到困难无法自己解决、或题中隐含着独特的知识背景需要教师介入时,教师不能失位,应及时讲解和点拨,从而避免学生的胡猜乱套,造成思维的混乱。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时,有这样一道题:

用下面这些小正方体搭成,最多可以搭多少个?

本题包含了认识图形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两方面内容,教师不应仅满足于让学生数清大正方体中小正方体的个数,还应有意识地进行拓展,让学生摆一摆、搭一搭学具,获得深刻的认知表象。

三、从容纠错——不急于纠正错误

学生解答问题所出现的错误是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当学生因为错误理解题意或选择信息造成解题错误时,教师不要轻易的全盘否定,否则学生也就失去了认真审视错误的动力。

(一)寻找亮点

错误的解题思维中往往隐含着学生独特、多元的思维亮点。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亮点,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自己努力思考后的成功之处,哪怕只有一点点,逐渐汇聚起来也会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思考价值,为后继的独立审题、解题积累经验和信心。

(二)分析差错

变“错”为宝,还在于对错误进行认真反思。教师不能动辄以“粗心”来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而应指导学生通过对错误的解题过程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根源,才能避免类似错误的重复发生。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田园风光》时,学生在解答最后一题“5次能全部过河吗”时,容易将图中还有一位老师也要过河这一信息疏漏掉。教学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容易发生类似的错误?”学生通过列举“父母和孩子”“司机和乘客”以及“母鸡和小鸡”等,让学生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有效避免了类似错误的重复发生。

解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成,它需要一个缓慢积累、逐步提升过程。当我们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去面对它时,学生才会主动地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原型进行结合,正确地梳理题中的各种信息,小心地避开解题过程中的各种陷阱,不断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