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诵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习惯
2014-09-25王小兰
王小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是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记忆力等非常重要的途径。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教学开始,重视诵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摒弃琐碎的讲解,以诵读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升华。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诵读的重要性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堂上忽视诵读教学的情况依然严重,一些教师只关注剖析内容,解读文本,自己满堂讲,不指导学生用情感诵读去体会、消化文本,这是导致了学生诵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语文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以读为本”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指导无方,实际效果仍不尽人意:多数学生能读得正确、流利,但读出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的学生却是少数,能有韵味地诵读更是凤毛麟角。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一堂语文课上,应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指导学生读书,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琐碎的分析。只有通过指导学生读,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最终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加强学生的诵读训练?如何让诵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习惯呢?
〓〓1. 加强诵读的指导和督促
〓〓诵读是一种语文技能,它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相当长的时间以来,大家都不够重视诵读,致使诵读能力成为小学生的弱项,诵读的知识对于学生也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极有必要加强对诵读的指导。
〓〓首先,要求学生读课文时读音要尽量准确。这就要从督促学生讲标准的普通话开始,这是训练诵读语感关键的一环。其次,要结合诵读实践,传授给学生一定的诵读知识使其在读准确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情感读得抑扬顿挫,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例如:诵读情感激越的语句时,要节奏加快、声调昂扬;诵读情感悲戚的语句时,节奏要舒缓、声调宜压抑;诵读情感愉快的语句时,节奏要轻快,语调要愉悦。在指导学生诵读六年级语文课文《怒吼吧,黄河》描写光未然正在为大家朗诵他刚写完的《黄河大合唱》歌词的这一组排比句时,我就是根据情感的不同,调动学生用不同的节奏、语调诵读句子,体会光未然丰富的情感和激昂的斗志及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最后,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朗读节奏中适当的停顿,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诵读,通过角色扮演表达丰富感情。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后,要不时进行督促和检查,使学生真正将诵读落到实处。同时,不仅读课文,还得读课外的美文,鼓励学生对文质兼美的文章熟读成诵。
〓〓2. 教师要加强范读的引领
〓〓根据小学生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和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好学生诵读离不开教师示范性的引领。于漪、李吉林老师的课都注重范读,他们的范读让学生沉浸在语言艺术的美感里。但范读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范读要准确而富有感染力,这样学生才会乐意模仿。这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练好诵读的基本功,要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熟练掌握诵读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出高水平的示范,营造一个诵读的意境,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我很喜欢给学生范读文段。看到一段好词佳句,我就忍不住要用优美的语调、整合适当的情感去诠释它的艺术魅力和语言感染力。有些我自己很难把握的文段,我就先听名师名家的诵读录音,再去模仿、体验,然后再诵读给学生听,指导学生去诵读。当然,有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优秀的诵读录音,或课前先指导一名诵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准备诵读,课堂上让这名学生诵读以激发其他学生的诵读热情。
〓〓3. 采用多种诵读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紧扣作品的主题诵读,通过感知、想象,领悟其语言的美妙。学生一旦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读起课文来,自然能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时不管诵读多少遍,学生不会觉得厌烦,甚至乐此不疲。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还可采用多种诵读方式。例如:人物对话多的课文,可以分角色诵读;描写优美景物的课文,可以配乐诵;情节生动的课文,可引导学生表演诵读;或举行诵读竞赛,让学生读自己的作品等等。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诵读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长此以往地进行训练,必将使诵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