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2014-09-25胡成亮
胡成亮
一、努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教学中,我们大可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先学会评他,进而评己。这样能使学生变评价的客体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消除评价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既培养了学生客观评价自我与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又使学生在评价中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改正错误和缺点,很好地消除由不当评价引发的负面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班会课,围绕一个主题如诚实守信、文明礼仪等,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教师只要先教给学生评价的相对标准、方法,再做宏观指挥,具体指导即可。而学生对自己扮演评价者的角色很惊喜、很激动,更是从心里想把这一角色演好,他们会很认真、负责的评价,会提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而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与学生交流其评价的合理性并指出不到位的地方,学生自然很乐意的接受,无形中既能提高其评价能力又能促使其改正缺点不足。
另外,让学生甚至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反思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各自的看法并交流。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科学教学的调控者。这样,在多元化主体的参与下,把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才能使教育评价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评价的目的。
二、努力实现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实际上,评价的内涵与外延远远丰富于考试,对孩子产生影响,能促使其发展不仅仅局限在考试方面。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要善于拓宽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外作业、与他人交往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对自身现在和未来的期望等,均可以成为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内容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无处不在、随处可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生在师生每日交往中的全面化评价及其评价信息的传递对孩子的影响,其实远远大于次数有限的考试及其分数。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从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各项素质,促进、激励学生素质的发展。
三、努力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更突出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这也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评价改革的主要趋势。这一变化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比如:我们可以让自评、班评、家评和师评相结合,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参与;借助学生周记、师生谈话、教师观察、杰出表现记录、测验考试、集体评议、家校联系记录册;通过语言、文字甚至神态等方式,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笔者认为,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我认为,《教海漫记》中于永正老师的一个做法令人颇感有趣,他有时在批改作文后为了以示表扬,画上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以示表扬。还有的低年级的教师的批改也有其独到之处,他们在学生的作业后面画上一个笑脸,以示嘉奖。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句句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让他们满载而归,又满腔热情开始下一次作业。可以说,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不仅能有力地控制教师的教学,为教学指明正确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能激励、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四、努力实现评价的全程化
教育是基于学生素质发展的活动。人的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并通过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要素在新的环境下不断更新、重组、调整、发展为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这一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单纯的教学结束后进行的教学评价会导致师生不能内控和调节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不能有效地反馈信息。因此,评价必须伴随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校学习前评价、学习中评价和学习后的总评价,在校外的家庭评价和社区评价等。通过一定的途径,准确、系统地进行日常观察并做好记录,及时将评价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使学生把每次评价都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不断促进、激励学生发展。
教师要大胆地创设情境,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调动身边的能动因素,给予学生一个客观、全面、合理的评价,最大可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淮安区茭陵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