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在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临床应用
2014-09-25蒙象沛等
蒙象沛等
[摘要] 目的 评价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2月13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A、B组,A组70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B组66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小腿部浅静脉行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近期下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数量、出血量、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操作简单、效果确切,且具有微创、外观美容的效果。
[关键词] 下肢;浅静脉曲张;皮下;续环形缝扎术
[中图分类号] R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b)-002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ethod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continuous circumsuture for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varicose veins of lower extremiti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136 cases of varicosis of great saphenous vein from Jun 2009 to Dec 2012,the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group A and group B.Group A in 70 cases were given high ligation and exfoliation procedure on the great saphenous vein,group B in 66 cases were given high ligation and exfoliation procedure on the great saphenous vein and percutaneous continuous circumsuture on the calf superficial vein,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Superficial varicose veins of lower extremities disappeared in both groups after treatment.There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in operation duration,incision number,blood loss and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Percutaneous continuous circumsuture demonstrates easy operation,obvious efficacy,minimal invasiveness and cosmetic effect for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varicose veins of lower extremities.
[Key words] Lower extremities;Superficial varicose veins;Continuous circumsuture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之一,常因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诱发[1]。传统的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是高位结扎、剥脱曲张的大隐静脉主干及曲张的属支、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效果肯定,但创伤大、切口与手术瘢痕多、皮肤易坏死和感染、欠美观。近几年来国内开展的大隐静脉腔内微创治疗,如激光治疗、射频消融、微波固化等,设备昂贵,费用较高。本院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加小腿部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6例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共7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25~76岁,平均42.5岁,共78条腿,4例合并小腿溃疡,3例皮肤色素沉着明显;B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小腿部曲张浅静脉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共66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32例,年龄26~75岁,平均43.3岁,共72条腿,3例合并小腿溃疡,2例皮肤色素沉着明显,2例合并小隐静脉曲张。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CEAP临床分类[2]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术前检查
全部患者术前均行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检查:Trendelenburg试验均阳性,Perthes试验均阴性,同时行Pratt试验及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及深浅静脉和交通静脉的瓣膜功能。术前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时标记好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如行彩超时未标记好则可采用Pratt试验法找到交通静脉位置,手术麻醉前均用紫药水标记好曲张的大隐静脉,并用碘酒固定。
1.3 手术方法
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①常规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及其5个主要属支;②大隐静脉主干向远端插入剥脱器至膝下,剥脱大腿部大隐静脉主干;③小腿部大隐静脉及分支曲张血管分段剥脱,结扎、切断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B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小腿部曲张浅静脉行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大腿部主干剥脱同A组,如大腿段主干大隐静脉曲张明显不易一次性剥脱,亦可采用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②膝关节以下大隐静脉及分支曲张血管的行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具体的手术方法:先固定尾线,在预环形缝扎的大隐静脉的远端起点处用3-0进口无损伤切口缝线穿过静脉浅面于皮肤表面垫一块小纱布块并缝扎,以此小纱布块为起点,略上从大隐静脉一侧进针,绕过大隐静脉深面,然后在另一侧出针,先不要收紧缝线,再从此针眼进针于皮下在大隐静脉浅面穿过于大隐静脉的略上方另一侧出针,再于后一针眼进针于在大隐静脉深面,于对侧略上方出针,如此反复向大隐静脉近端走向,S型沿曲张血管进行环形缝扎,再逐一向上收紧缝扎线,捆扎膝关节以下大隐静脉,最后再缝扎一块小纱布块固定末端缝线。一般每段长10~12 cm。深浅静脉交通支功能不全可行褥式缝合结扎,B组同时存在的小隐静脉曲张亦用此法手术。2~3周拆除缝扎线,可提前数天出院,嘱患者按时返回医院拆线。
以上两组术毕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包扎患肢2~3周,此后建议再穿弹力袜2~3个月。
1.4 术后处理
患者回病房后即抬高患肢15°~30°,术后第1天可下床活动,以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每3~4天换药一次。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数量、出血量、感染例数、住院时间、并发症等。
1.6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近期下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数量、出血量、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失血少、切口小,皮下基本无腔隙,消除了死腔和积液,大大减少了细菌繁殖的机会,能有效预防感染,本方法经济、方便,是2003年广东省卫生厅推广使用的一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基本手术方法,适用于所有曲张静脉患肢[3],对于双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可左右肢体上下部分分组同时进行,以节约手术时间。本研究中全部患者均获得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1.5~5年,A、B组分别有4、3例患者合并小腿溃疡,均于3~5个月后基本愈合,皮肤色素沉着明显患者A、B两组分别有3、2例,术后1个月颜色变浅。A组发现1例患者1年后小腿部分浅静脉复发,后用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曲张静脉消失,B组未发现复发患者,2例小隐静脉曲张治疗效果良好。此法早期小腿部大部分只有针眼,一般3个月左右基本消失,美容效果满意;下肢沉重、胀痛等不适症状消失,下肢功能恢复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
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效果确切,但存在一定的缺点。近几年来亦有行腔镜下交通支切断加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较开放切开找交通支更清楚[5],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因曲张静脉被分段缝扎后,阻断了血流,产生无菌性炎症粘连闭塞或血栓[6],从而使曲张静脉消除,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切口小、瘢痕小的优点[7],特别适合女性患者的美观要求,尤其适合老年患者或伴有各器官功能不全者,对于严重迂曲成团的静脉曲张[8],特别是小腿部广泛极度曲张的静脉可一期缝扎闭塞,治疗彻底,疗效确切,且具有微创、外观美容的效果,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及很高的技术,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9],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笪波,宋海屏.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进展[J].安徽医药,2010,14(6):724-726.
[2] 张柏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治进展[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9):517-518.
[3] 黄庆道,钟南山.广东省常见疾病基本诊疗规范[M].广州:广东省卫生厅编印,2003:103-104.
[4] 宋新民,潘新民,陈凯.大隐静脉曲张浅静脉连续环扎与传统手术随访对比研究(附60例报告)[J].兵团医学,2010, 23(1):16-17.
[5] 张树顺,郭亚民,吴新民.高位结扎抽剥联合皮下缝扎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85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8):1098-1099.
[6] 岳帮彦.高位结扎加皮下缝扎治疗单纯大隐静脉曲张[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3):38-39.
[7] 余溪华,何光荣.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80例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8,19(3):181.
[8] 岑立成.高位结扎内翻剥脱联合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J].华夏医学,2010,23(6):743-745.
[9] 周泉,孙成厚.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20例的临床分析[J].云南医药,2010,31(3):331-332.
(收稿日期:2014-05-26 本文编辑:林利利)
以上两组术毕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包扎患肢2~3周,此后建议再穿弹力袜2~3个月。
1.4 术后处理
患者回病房后即抬高患肢15°~30°,术后第1天可下床活动,以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每3~4天换药一次。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数量、出血量、感染例数、住院时间、并发症等。
1.6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近期下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数量、出血量、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失血少、切口小,皮下基本无腔隙,消除了死腔和积液,大大减少了细菌繁殖的机会,能有效预防感染,本方法经济、方便,是2003年广东省卫生厅推广使用的一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基本手术方法,适用于所有曲张静脉患肢[3],对于双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可左右肢体上下部分分组同时进行,以节约手术时间。本研究中全部患者均获得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1.5~5年,A、B组分别有4、3例患者合并小腿溃疡,均于3~5个月后基本愈合,皮肤色素沉着明显患者A、B两组分别有3、2例,术后1个月颜色变浅。A组发现1例患者1年后小腿部分浅静脉复发,后用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曲张静脉消失,B组未发现复发患者,2例小隐静脉曲张治疗效果良好。此法早期小腿部大部分只有针眼,一般3个月左右基本消失,美容效果满意;下肢沉重、胀痛等不适症状消失,下肢功能恢复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
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效果确切,但存在一定的缺点。近几年来亦有行腔镜下交通支切断加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较开放切开找交通支更清楚[5],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因曲张静脉被分段缝扎后,阻断了血流,产生无菌性炎症粘连闭塞或血栓[6],从而使曲张静脉消除,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切口小、瘢痕小的优点[7],特别适合女性患者的美观要求,尤其适合老年患者或伴有各器官功能不全者,对于严重迂曲成团的静脉曲张[8],特别是小腿部广泛极度曲张的静脉可一期缝扎闭塞,治疗彻底,疗效确切,且具有微创、外观美容的效果,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及很高的技术,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9],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笪波,宋海屏.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进展[J].安徽医药,2010,14(6):724-726.
[2] 张柏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治进展[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9):517-518.
[3] 黄庆道,钟南山.广东省常见疾病基本诊疗规范[M].广州:广东省卫生厅编印,2003:103-104.
[4] 宋新民,潘新民,陈凯.大隐静脉曲张浅静脉连续环扎与传统手术随访对比研究(附60例报告)[J].兵团医学,2010, 23(1):16-17.
[5] 张树顺,郭亚民,吴新民.高位结扎抽剥联合皮下缝扎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85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8):1098-1099.
[6] 岳帮彦.高位结扎加皮下缝扎治疗单纯大隐静脉曲张[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3):38-39.
[7] 余溪华,何光荣.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80例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8,19(3):181.
[8] 岑立成.高位结扎内翻剥脱联合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J].华夏医学,2010,23(6):743-745.
[9] 周泉,孙成厚.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20例的临床分析[J].云南医药,2010,31(3):331-332.
(收稿日期:2014-05-26 本文编辑:林利利)
以上两组术毕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包扎患肢2~3周,此后建议再穿弹力袜2~3个月。
1.4 术后处理
患者回病房后即抬高患肢15°~30°,术后第1天可下床活动,以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每3~4天换药一次。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数量、出血量、感染例数、住院时间、并发症等。
1.6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近期下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数量、出血量、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失血少、切口小,皮下基本无腔隙,消除了死腔和积液,大大减少了细菌繁殖的机会,能有效预防感染,本方法经济、方便,是2003年广东省卫生厅推广使用的一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基本手术方法,适用于所有曲张静脉患肢[3],对于双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可左右肢体上下部分分组同时进行,以节约手术时间。本研究中全部患者均获得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1.5~5年,A、B组分别有4、3例患者合并小腿溃疡,均于3~5个月后基本愈合,皮肤色素沉着明显患者A、B两组分别有3、2例,术后1个月颜色变浅。A组发现1例患者1年后小腿部分浅静脉复发,后用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曲张静脉消失,B组未发现复发患者,2例小隐静脉曲张治疗效果良好。此法早期小腿部大部分只有针眼,一般3个月左右基本消失,美容效果满意;下肢沉重、胀痛等不适症状消失,下肢功能恢复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
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效果确切,但存在一定的缺点。近几年来亦有行腔镜下交通支切断加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较开放切开找交通支更清楚[5],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因曲张静脉被分段缝扎后,阻断了血流,产生无菌性炎症粘连闭塞或血栓[6],从而使曲张静脉消除,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切口小、瘢痕小的优点[7],特别适合女性患者的美观要求,尤其适合老年患者或伴有各器官功能不全者,对于严重迂曲成团的静脉曲张[8],特别是小腿部广泛极度曲张的静脉可一期缝扎闭塞,治疗彻底,疗效确切,且具有微创、外观美容的效果,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及很高的技术,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9],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笪波,宋海屏.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进展[J].安徽医药,2010,14(6):724-726.
[2] 张柏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治进展[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9):517-518.
[3] 黄庆道,钟南山.广东省常见疾病基本诊疗规范[M].广州:广东省卫生厅编印,2003:103-104.
[4] 宋新民,潘新民,陈凯.大隐静脉曲张浅静脉连续环扎与传统手术随访对比研究(附60例报告)[J].兵团医学,2010, 23(1):16-17.
[5] 张树顺,郭亚民,吴新民.高位结扎抽剥联合皮下缝扎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85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8):1098-1099.
[6] 岳帮彦.高位结扎加皮下缝扎治疗单纯大隐静脉曲张[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3):38-39.
[7] 余溪华,何光荣.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80例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8,19(3):181.
[8] 岑立成.高位结扎内翻剥脱联合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J].华夏医学,2010,23(6):743-745.
[9] 周泉,孙成厚.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20例的临床分析[J].云南医药,2010,31(3):331-332.
(收稿日期:2014-05-26 本文编辑: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