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塔城盆地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及预报服务偏差分析

2014-09-24刘桂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暴雪

刘桂英

摘要利用塔城盆地12月20—23日地面各项实测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各项物理量进行诊断对比分析,并对此次暴雪天气的预报服务偏差从技术层面、非技术原因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塔城盆地;暴雪;天气过程;预报偏差

中图分类号P426.6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261-01

1天气实况特点

一是降雪范围广、时间长、强度大。塔城盆地塔城、裕民、额敏、托里4个站过程降雪量均达到暴量,日暴雪中心在裕民、塔城、额敏3个站的日降雪量分别达到30.1、15.8、13.9 mm。二是伴随天气。“12·21”暴雪天气过程发生前期伴随着一个气温快速回升的过程,19日开始4个站气温开始回升,且连续3 d日最高气温均维持在0 ℃以上,但各站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并不一致,其中塔城、托里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9日,分别为2.6、2.9 ℃,裕民、额敏日最高气温出现在20日,分别为5.1、0.9 ℃,降水性质为雪。

2环流背景与天气系统分析

2.1500 hPa高空形势

此次暴雪天气高空形势均有明显的锋区维持在北纬45°一线,且锋区位置以逐渐东移略南下为主。“12·21”暴雪过程的主导系统为乌拉尔脊,影响系统为西西伯利亚低槽。过程前期,欧亚范围内为两槽一脊形势,欧洲地区位高压脊区,西西伯利亚地区位范围广阔的低槽控制区[1-3],19日欧洲脊东移,西西伯利亚低槽在逆转过程中锋区不断南压,随后欧洲脊东移至乌拉尔山地区,脊前部分正变高东南落强锋区压至北纬45°一线,对塔城盆地天气产生影响。

2.2高低空急流

“12·21”暴雪过程低空850 hPa风场上在塔城和阿勒泰之间存在明显的西北风与东南风的风向切变。

2.3地面形势

一是中亚气旋位置。“12·21”暴雪过程,地面低压中心始终位于东经60°~80°,北纬40°~50°,中心位置无明显的南落。二是中亚气旋强度。“12·21”暴雪过程,地面低压中心强度为1 012.5 hPa,之后强度逐渐减弱,21日8:00减弱为1 022.5 hPa。整个过程中,中亚气旋强度不强。三是中亚气旋移动路径。“12·21”暴雪过程中,中亚气旋始终在北纬40°~50°一线平行移动,其移动路径未见明显的南落或东南落。

2.4高空温度场

对“12·21”暴雪天气过程850 hPa温度脊位置、强度进行分析,从20日8:00开始850 hPa图上亦有明显的暖脊发展,脊呈正南—北向,脊顶北拱明显,最强时到达北纬52°,0 ℃等温线压至阿拉山口—博乐—精河一线,但未形成明显的闭合暖中心;20:00由于暖高压脊西北侧、东北侧冷平流的侵入,使得暖高压脊被迫南撤,0 ℃等温线快速南退至南疆西部地区,-4 ℃等温线控制塔城盆地。整个暴雪天气过程中,暖高压脊活动范围未超过北纬52°,中心发展不强盛,未形成明显的闭合暖中心,暖高压脊移动方向始终为正南北向[4-5]。

3物理量场分析

从700 hPa相对湿度场来看,“12·21”暴雪过程湿度场表现极好,前期大于90%的饱和湿区有2个:其一分布于咸海—巴尔喀什湖北部地区,中心湿度高达100%,湿区呈准东西向;另一个湿区范围庞大,控制了泰梅尔半岛—巴尔喀什湖地区,其继续分裂为2个中心,其中1个中心即位于塔城盆地,各站湿度普遍达到95%以上,中心高达100%;之后咸海—巴尔喀什湖北部高湿区东南下,进入巴尔喀什湖地区并与塔城盆地的高湿区形成汇合之势,这股后续补充的湿度为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极好的水汽条件。

4预报服务偏差原因

暖区暴雪天气是塔城盆地冬季特有的天气过程,但由于发生频率较小,因此在暴雪预报服务中难免存在偏差,反映出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报能力偏弱。数值预报产品由于预报能力强,已成为预报员预报天气的重要指标,短时间(2 d)内的气象预报、预报预测的准备率可信度已相当高,但灾害性天气、重大气候事件预报、预测的准确率不高,并随着预报精度的提高和预报时效的延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预报服务越早越精细,则越容易出现偏差或偏差越大。

5结语

此次暴雪天气过程为明显的暖区降雪过程,并伴随有明显的前期回暖,是在强西南暖湿气流和北方干冷空气汇合下共同产生。主导系统为乌拉尔脊,影响系统为西西伯利亚低槽,西西伯利亚低槽在逆转过程中槽底不断分裂短波,脊前部分正变高东南落强锋区压至北纬45°一线,对塔城盆地天气产生影响。暴雪预报中需格外重视对中亚气旋的预报,此次暴雪天气过程中,中亚气旋始终在北纬40°~50°一线平行移动,其移动路径未见明显的南落或东南落。

6参考文献

[1] 隆霄,程麟生.“95.1”高原暴雪及其中尺度系统发展和演变的非静力模式模拟[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2):141-147.

[2] 宫德吉.低空急流与内蒙古的大暴雪[J].气象,2001,27(12):3-7.

[3] 王荣基,王树雄,蒋晓薇,等.2001—2010年大连地区暴雪天气与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2(5):65-70.

[4] 马秀玲,彭九慧,杨雷斌,等.华北地区一次局地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干旱气象,2008(1):64-68.

[5] 商兆堂,项瑛,张旭晖,等.暴雪天气过程对江苏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8(2):247-249,246.

猜你喜欢

暴雪
“暴雪”中的暴雪 等待“精品”救赎
1986—2015年青海省暴雪气候特征分析
THE LOOMING STORM
暴雪正在变得务实
暴雪:精品能否提速
1.27来了,War4还会远吗?
“突降暴雪快出动,彻夜清除保畅通”等十二则
百年暴雪袭击美国东部
《星际争霸Ⅱ》究竟何时上市?
华盛顿进入暴雪紧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