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足球教学中开展健商教育研究
2014-09-24戈重阳谭波季寿天
戈重阳 谭波 季寿天
(哈尔滨石油学院体育教研部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足球运动深受大学生的喜爱,现已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广泛开展,但由于受外部环境、个体内部等原因影响,还不能将足球运动在高校进行更加深入的推广,本研究将“健商”理念引入高校足球课堂教学中,旨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足球运动,体验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也为在足球教学中引入健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足球教学 健商教育 高校体育
一、引言
大学生在高校阶段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如果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健康观念,势必影响其走入社会后各种健康生活,健康饮食,科学的锻炼身体等,导致身体健康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患有严重疾病。高校开设各类项目的体育教学,其中足球在高校开展比较广泛,通过在足球课上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商”水平,帮助学生排解学习,生活,走入社会后工作等压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
二、健商理念与体育教学中健康观念的关系
健商理念笔者认为就是一个人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习惯,健康的心理等行为来保持自身的身体健康,体育教学中的健康观念是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来保持身体的健康,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无论是健商观念,还是健康观念,都是让人的身体远离疾病,保持健康活力,精神充沛的进行工作和学习。
三、足球课引入健商教育的意义
(一)落实足球教学中学生运动意识淡薄,激发学生参于足球运动的兴趣
在足球教学中,由于足球运动集体性比较强,而且运会幅度比较大,很多学生对足球失去运会的兴趣,在足球教学中引入健商教育,强调足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强调健康与足球运动的关系,进而激发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
(二)提高大学生体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近几年,由国家公布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显示,学生体质呈逐年下滑态势,身体有疾病或肥胖学生数量一直居高不下,而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改善大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足球课又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开展范围广泛,在足球教学中开展健商教育,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自身体质存在的问题,加强体育锻炼,加强足球个人技术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很有帮助的。
(三)为高校足球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研究方面
健商教育是最近高校体育教学中新兴的研究内容,将健商教育引入足球课堂,有利于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展,将生理这,心理学,保健学、医学等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楚的了解人体结构及参与体育锻炼后对身体的影响,有利于学生良好健身习惯的养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四、足球课开展健商教育的途径
(一)做好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理论基础,选用教材或编写教材时,要结足球教学内容及项目的特点,有机的融合人体科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医学等知识,让学生充分认识足球运动给学生带来的娱乐。而且教材还应从健身、娱乐、康体、休闲等角度加以考虑,多选择一些难度小、易开展、趣味性强,融健康、娱乐、休闲等因素为一体足球锻炼项目,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二)做好足球项目师资队伍培养
在教学改开革的大潮中,教师是高校体育改革的生力军,没有好的老师,就没有好的课堂,没有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所以要想在足球教学中融入健商教育,就要培养出一批拥有高健商水平和综合知识运用自如,且精通与体育相关学科的体育高水平教师,这样地能很好的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很好的将健康观念传授给学生,并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接受。、
(三)做好足球教学中关于健商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合理与否直接关系教学效果,要想在足球教学中引入健商理念教育,就要制定合理且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如在考核内容中加入能够体现健商评价因素中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心理,生活技能等,并且能在足球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勇于拼搏精神。
(四)加强足球教学内容的设置与管理
足球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完成教学的前提保证,教学内容学生是否感兴趣,安排是否合理都是进行成功体育教学的基础,作为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接受新事物,改变教学模式,如:将引进俱乐部式教学,成功体育教学等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
五、结束语
体育教师只有树立全面的健康观,摆正健身与健心的关系,并在体育课的设计和组织教法等方面体现心理的影响,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在体育教学中安排健心运动处方,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实现学校体育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2534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