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施状况调查研究
2014-09-24王万兴
王万兴
(安徽理工大学 体育部,安徽 淮南 232001)
1 前言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使人们不断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对体育活动的参与也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尤为紧迫,如何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更好促进民健身发展,为丰富大众休闲健身生活,提高生活品质提供良好的条件,提上日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29号)精神,安徽省制订了《安徽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本行动计划促进了安徽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安徽省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较强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均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成为制约我国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调查与研究,切实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仍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根据调查结果,对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各种有利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改善措施,以达到体育公共服务能够朝着更加科学、完善的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增强市民体质和生活质量.
2 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监督系统建设的现状
2.1 调查过程
第一,对安徽省部分地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行抽样调查,选取淮北市、淮南市、铜陵市、安庆市、马鞍山市、六安市搜集相关资料,全面了解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方式、问题、近年来发展的过程等.第二,对上述地区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解居民现实的服务获得情况、对现行的体制评价状况以及未来的需求状况等.第三,构建调查信息库,利用信息技术专门开发有关公共体育服务的特色数据库,使得调查所获得到的数据信息能更为准确反映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在数据统计过程中主要采用机读处理数据,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第四,运用逻辑分析法:总结提炼文献、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各种信息,结合当前政治、经济、社会、体育等方面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探讨和论证.
2.2 调查分析
2.2.1 体育场馆建设
良好的体育设施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基础,也是群众体育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近年来,安庆、六安、滁州、阜阳等地将相继承办第十三届省运会、第六届省残运会、第15届亚洲赛艇锦标赛等重大赛事,这几个城市为此正在兴建相关体育设施.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资金投入,这些体育场馆均创历史之最.截至目前,全省现有主要公共体育场馆(地)522个,其中:体育场58个、体育馆49个、游泳馆(室内游泳池)19个、跳水馆1个,全民健身馆29个、综合训练馆38个、带固定看台灯光球场12个、室外游泳池30个、田径场59个、室外全民健身中心95个、网球场92个,其他公共体育场馆(地)40个.“十一五”时期,全省新建主要公共体育场馆(地)170个,其中:体育场9个、体育馆8个、游泳馆(室内游泳池)5个、全民健身馆15个、综合训练馆7个、带固定看台灯光球场1个、室外游泳池2个、田径场8个、室外全民健身中心55个、网球场46个,其他场馆14个.大量的体育场馆的建设为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了保障,但由于安徽省的各个地方经济发展差异,地方政府投资力度不同,场馆建设方面也差异性比较大.其中就调查的淮北等六个地级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也有很大的差距.
淮北 淮南 黄山 安庆 马鞍山 六安目前已有场馆 2 3 7 10 7 5正在建设中场馆 3 4 1
从调查中能够看到,主要的场馆建设都大多集中市区.县级,乡镇场馆建设比较滞后.乡镇、街道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不足阻碍了公共体育服务的正常运行,严重制约了公共体育服务的公益性、普遍性和基本性拓展.区域公共体育服务的不平等性,造成了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差距,不利于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
2.2.2 公共体育设施的维护和监管
从管理模式来看.主要由乡镇、街道的村(居)委会对公共体育的日常管理.乡镇的管理模式基本是只负责规划建设,很少有维护和监管.街道现行的社区体育管理体系是:街道办事处职能部门—社区居委会—社区分管干部—体育协会.街道办事处职能部门一般是选聘或直接交给退居二线干部兼职等手段来指导和管理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不少街道建立了社区体育社会组织,吸纳了一些辖区企事业单位,但就目前的发展与需求来讲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不断孵化社会组织,使其承接更多的公共体育服务功能.
一些管理模式造成了了体育设施的使用者和监管者、生产厂家之间的互相推诿.体育设施日常的维护出现了监管断层,管理比较混乱,社区,体育设施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大多处于无序状态,前期配备的全面健身工程等体育设施,尤其是免费的体育设施建设好后,主要指乡镇新农村建设之后,基本没有专人对其使用进行管理,部分体育设施损坏后无人维修,体育设施的安全性无人维护,使得居民对这部分体育设施的质量、安全性满意度不高.也给居民的日常体育锻炼带来一定的危害.尤其是一些儿童.城市群众体育公共设施管理建设管理体制不完善,过于僵化.不利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系统至关重要.市场引入机制不高,城市群众体育公共设施管理效益不高,财务亏损严重,资产负债率较高.也是造成体育设施管理维护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领导者个人喜好.城市公共设施维护经费严重不足,管理维护要求远远达不到.我国还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队伍.市民素质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不能深入民心.
2.3 公共体育服务监督系统的法律缺失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在模式与政策规范下,依据一定的供给方式而形成的公共体育服务系统.着力构建安徽特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群众体育,落实“全民健身、健康安徽”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的基础性、系统性重要工作.近年来,安徽省以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为平台,以每年专题会议为形式,发挥政府和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强化政府在推动体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各部门的意识.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省级《安徽省全民健身条例》,履行职责,着力推动政府主导全民健身工作.但是,从调查中发现,目前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法律法规如:公共体育服务组织法、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法和公共体育服务监督法三个方面,几乎没有.
2.4 体育领域中的传统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当前安徽省的公共体育管理体制仍然是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即政府包办体育,政府对体育事业统得过死,体育事业的市场化程度很弱.引入了国际上通行的“公共管理”概念,由传统行政管理向现代公共管理的转变,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基本内容.但是目前,全国包括安徽省在内,在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政府充当着裁判员、运动员、管理员等角色,扩大和泛化了政府的体育事业职能范围.
3 加快建设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监督系统
近年来,安徽省公共行政学界、公共管理学界对公共服务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体育公共服务的研究则刚刚起步.为此,探索适合安徽省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历史文化传统、大众体育特点的体育公共服务模式和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历史赋予体育工作者的重任.
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首先是法律法规的建设,通过法律法规调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各方主体的关系,尤其是明确政府在建设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权力、义务和责任.修改《体育法》,明确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鉴于修法的周期和人们对体育的认知程度制约以及观念的改变,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由国务院制定专门的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行政法规推进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证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法可依是一种更好的立法策略.
3.1 加强安徽省公共体育服务场所的监督与管理
安徽省地处华东地区,夏季气候炎热,江河湖泊众多,例如合肥的天鹅湖,淮南的泉山水库等等.这些天然的水域因其自然形成,不需要付费,大多形成了重要的大众体育健身圈,吸引了大量的群众来此进行锻炼.尤其在炎炎盛夏,每逢周末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在此游泳纳凉.然而,这些场所往往也因其自然形成,水底隐蔽而地势复杂,且没有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因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政府在这些地方的安全监督与管理常常比较薄弱,这就使得这些场所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以致每年都有人民群众在这里失去健康甚至生命的惨剧发生.运动场所的安全是每个锻炼者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基本保证,因此,应该加强对运动场所的安全监管力度,政府从制度上着手,适当引入群众监督,让公共体育锻炼者充当监督人员,不仅能及时有效的反应公共体育服务场所的现状并及时发布出来,同时也节省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大量人力物力.
3.2 加强安徽省公共体育设备器材的监督与管理
在公共体育场所,特别是天然形成的大众健身圈里,常常有大量的体育设备、运动器材销售,这些销售点大多没有经营许可,所售器材也没有经过质量监督与检查,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也是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原因之一.因此,应该加强对运动设备器材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保障公共体育服务的安全有序发展.
3.3 加强安徽省公共体育培训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资质的监督与管理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也越来越喜爱体育运动,各种运动项目培训的市场需求也相应猛增.然而目前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这个体育培训市场缺乏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造成了准入门槛低,大量没有经过正规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人员纯粹为了赚钱而进入培训市场,良莠不齐.培训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对体育健身知识的缺失、无法指导群众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也是造成人们身体健康甚至生命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近年来人们对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如轮滑、攀岩、户外拓展等的需要日益增加,而传统运动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等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运动需求.这些新型运动项目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同时也更具危险性,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有资质的从业人员来指导进行.因此,政府应该提高体育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加强对培训人员资质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使公共体育培训这一行业更能健康、有效地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供服务,真正的为大众健身服务.
4 小结
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政府、社会和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因此,通过对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从体制、运行机制、职能、任务和系统结构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和理论设计,可以为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社会服务系统和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实际的理论参考,并应用于社会体育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组织,指导加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为乡镇、偏远地区城市及小城镇的体育公共服务提供示范性理论依据,从而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全民健身运动、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加强体育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郇昌店,肖林鹏,李宗浩,等.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述评[J].体育学刊,2009(6):21.
〔2〕孙晓莉.中外公共服务体制比较[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3〕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等.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8):1-4.
〔4〕齐立斌,李泽群,曹庆荣,等.关于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09,30(6):59-62.
〔5〕王才兴.体育公共服务国际比较及启示[J].体育科研,2008,29(2):27-13.
〔6〕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6):472-475.
〔7〕樊炳有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及实践路径选择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9,30(4):27-32.
〔8〕李静.试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1):62-65.
〔9〕王才兴.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J].体育科研,2008,29(2):1-13.
〔10〕郑家鲲,沈建华,张晓龙.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9,16(8):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