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临床路径实施对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效果分析
2014-09-24华孙英
华孙英
摘 要 目的:探讨骨科临床路径实施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为临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原卫生部制定的骨科临床路径为基础,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临床路径,回顾性调查分析实施临床路径前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比例从76.49%降低到62.72%,术后感染率没有明显区别,分别为1.04%和0.96%。临床路径组手术后平均用药时间从2.5 d减少到1.1 d。结论:临床路径能够规范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促进安全合理使用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骨科临床路径
中图分类号:R969.3; R9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3-0031-03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ath (CP) on the application of prophylactic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the first-class incision operation
HUA Sunying
(Dean's Office, Jiading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Shanghai, Shanghai 201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the influe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ath (CP) on the preven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 in the first-class incision operation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use and management of prophylactic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the first-class clinical incision operation. Methods: The use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was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P by designing corresponding clinical path based on the CP drawn up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hospital. Results: After implementing the clinical pathway, the ratio of the application of prophylactic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the first-class incision op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from 76.49% to 62.72% (P<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s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which were 1.04% and 0.96%,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medica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2.5 days to 1.1 days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pathway can regulate the preven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 in the first-class incision operation and promote the rational and safe use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in the first-class incision operation.
KEY WORDS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clinical path;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2011年全国开展了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外科加强了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的培训和宣传贯彻,规范了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但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仍居高不下,普遍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医生、护士或其他医务人员对于一种疾病的诊疗、康复、护理等在最适当时间所采取的最佳实施措施。我院骨科2012年1月起实施临床路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比例明显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没有变化。临床路径组平均用药时间明显减少,尤其是术后>24 h用药下降幅度大,达到了合理用药目的。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12月住院的770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为非CP组,2012年7-12月骨科实施临床路径住院的963例患者为CP组,两组均排除出现多脏器或多系统严重疾病、围手术期出现与手术无关的感染或手术前存在伤口感染等病例。非CP组男性419例,女性351例,平均年龄(44±16)岁;CP组男性539例,女性424例,平均年龄(43±17)岁。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518)。
措施和方法
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骨科临床路径组成员,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卫医发〔2009〕38号、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等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共同制定骨科临床路径,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药剂科、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每月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定期进行评估比较,指出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
按照设计好的表格记录包括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医师、抗菌药物在术前、术中、术后的使用情况、抗菌药物名称及种类、使用起止时间、手术后感染率等各项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观察指标
分别为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时间、种类、手术后感染发生率。
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率
非CP组770例中589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49%.; CP组963例中604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72%。两组比较,经分析χ2=8.748,P=0.003,说明CP组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比较
非CP组181例(24%)患者未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术前>2 h用药390例(51%),术前0.5~2 h内使用190例(25%),使用时间≤0~24 h有126例(16%),24~48 h有216例(28%),48~72 h有142例(18%),3~7 d有105例(13%),术前未用术后用有9例(1%)。
CP组359例(37%)患者未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术前>2 h用药为0,术前0.5~2h内使用603例(63%),使用时间≤0~24h有565例(59%),24~72h有26例(3%),3~7d有12例(2%),术前未用术后用1例。
两组比较,经分析得χ2=1.295,P<0.05,证明手术前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路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比较
非CP组预防性抗菌药物以注射用头孢西丁为主;CP组以注射用头孢呋辛为主,CP组符合抗菌药物选择要求。
CP组与非CP组手术后感染率比较
非CP组770例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有6例,占1.04%。CP组963例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有9例,占0.96%。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无显著差异(χ2=0.12,P=0.729)。
讨论
临床路径的应用被证实是规范医疗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的核心是将某种疾病所涉及的关键性检查、治疗、护理等活动标准化,确保患者在正确时间、正确地点得到正确的诊疗服务,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1]。因此,临床路径的应用能够对医疗行为提供科学依据,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以原卫生部制定的骨科临床路径为依据,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临床路径。本文显示,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2011年全国开展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外科加强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的培训和宣传贯彻,规范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但多数医疗机构执行力度不够,普遍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
我院骨科以创伤类疾病为主,患者需要植入物固定,为预防感染,制定临床路径时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设定时间在24h内,超过24h视为变异并应说明原因。CP组手术前后平均用药时间明显减少,大大减少了预防给药时机不当或时间过长的现象,尤其是术前>2h前预防用药和手术后预防用药>24h下降幅度显著,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推荐在24h内停药,以预防耐药性的发生[2]。
临床路径的实施,手术后感染发生率并未随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降低而有所上升。预防围手术期感染,应该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如对手术技巧、手术前备皮、手术后伤口处理、手术室的无菌条件及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等进行控制。
临床路径的实施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创造了良好锲机,对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达到干预的目的。通过有效的干预,不仅规范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使临床医师认识到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也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吴颖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国内外应用现状及管理对策[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6(11): 1205-1208.
袁学文. 骨科临床路径的实施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32(3): 233-235.
(收稿日期:2014-02-28)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比较
非CP组181例(24%)患者未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术前>2 h用药390例(51%),术前0.5~2 h内使用190例(25%),使用时间≤0~24 h有126例(16%),24~48 h有216例(28%),48~72 h有142例(18%),3~7 d有105例(13%),术前未用术后用有9例(1%)。
CP组359例(37%)患者未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术前>2 h用药为0,术前0.5~2h内使用603例(63%),使用时间≤0~24h有565例(59%),24~72h有26例(3%),3~7d有12例(2%),术前未用术后用1例。
两组比较,经分析得χ2=1.295,P<0.05,证明手术前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路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比较
非CP组预防性抗菌药物以注射用头孢西丁为主;CP组以注射用头孢呋辛为主,CP组符合抗菌药物选择要求。
CP组与非CP组手术后感染率比较
非CP组770例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有6例,占1.04%。CP组963例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有9例,占0.96%。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无显著差异(χ2=0.12,P=0.729)。
讨论
临床路径的应用被证实是规范医疗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的核心是将某种疾病所涉及的关键性检查、治疗、护理等活动标准化,确保患者在正确时间、正确地点得到正确的诊疗服务,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1]。因此,临床路径的应用能够对医疗行为提供科学依据,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以原卫生部制定的骨科临床路径为依据,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临床路径。本文显示,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2011年全国开展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外科加强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的培训和宣传贯彻,规范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但多数医疗机构执行力度不够,普遍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
我院骨科以创伤类疾病为主,患者需要植入物固定,为预防感染,制定临床路径时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设定时间在24h内,超过24h视为变异并应说明原因。CP组手术前后平均用药时间明显减少,大大减少了预防给药时机不当或时间过长的现象,尤其是术前>2h前预防用药和手术后预防用药>24h下降幅度显著,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推荐在24h内停药,以预防耐药性的发生[2]。
临床路径的实施,手术后感染发生率并未随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降低而有所上升。预防围手术期感染,应该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如对手术技巧、手术前备皮、手术后伤口处理、手术室的无菌条件及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等进行控制。
临床路径的实施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创造了良好锲机,对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达到干预的目的。通过有效的干预,不仅规范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使临床医师认识到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也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吴颖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国内外应用现状及管理对策[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6(11): 1205-1208.
袁学文. 骨科临床路径的实施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32(3): 233-235.
(收稿日期:2014-02-28)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比较
非CP组181例(24%)患者未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术前>2 h用药390例(51%),术前0.5~2 h内使用190例(25%),使用时间≤0~24 h有126例(16%),24~48 h有216例(28%),48~72 h有142例(18%),3~7 d有105例(13%),术前未用术后用有9例(1%)。
CP组359例(37%)患者未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术前>2 h用药为0,术前0.5~2h内使用603例(63%),使用时间≤0~24h有565例(59%),24~72h有26例(3%),3~7d有12例(2%),术前未用术后用1例。
两组比较,经分析得χ2=1.295,P<0.05,证明手术前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路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比较
非CP组预防性抗菌药物以注射用头孢西丁为主;CP组以注射用头孢呋辛为主,CP组符合抗菌药物选择要求。
CP组与非CP组手术后感染率比较
非CP组770例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有6例,占1.04%。CP组963例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有9例,占0.96%。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无显著差异(χ2=0.12,P=0.729)。
讨论
临床路径的应用被证实是规范医疗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的核心是将某种疾病所涉及的关键性检查、治疗、护理等活动标准化,确保患者在正确时间、正确地点得到正确的诊疗服务,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1]。因此,临床路径的应用能够对医疗行为提供科学依据,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以原卫生部制定的骨科临床路径为依据,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临床路径。本文显示,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2011年全国开展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外科加强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的培训和宣传贯彻,规范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但多数医疗机构执行力度不够,普遍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
我院骨科以创伤类疾病为主,患者需要植入物固定,为预防感染,制定临床路径时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设定时间在24h内,超过24h视为变异并应说明原因。CP组手术前后平均用药时间明显减少,大大减少了预防给药时机不当或时间过长的现象,尤其是术前>2h前预防用药和手术后预防用药>24h下降幅度显著,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推荐在24h内停药,以预防耐药性的发生[2]。
临床路径的实施,手术后感染发生率并未随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降低而有所上升。预防围手术期感染,应该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如对手术技巧、手术前备皮、手术后伤口处理、手术室的无菌条件及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等进行控制。
临床路径的实施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创造了良好锲机,对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达到干预的目的。通过有效的干预,不仅规范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使临床医师认识到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也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吴颖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国内外应用现状及管理对策[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6(11): 1205-1208.
袁学文. 骨科临床路径的实施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32(3): 233-235.
(收稿日期: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