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014-09-24王淼潘桂芝张春志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生

王淼+潘桂芝+张春志

(1.哈尔滨体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

2.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系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能够授予体育学研究生学位的院校不断增加,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旨在分析影响体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提高培养质量的相关建议,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 体育学 研究生 教育质量 保障体系

一、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一)人才类型和社会需求方面

我国体育学研究生的培养类型主要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前者偏重于理论和研究,而后者重视社会实践和技术应用。从人才适应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应用型体育学研究生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更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但从培养过程和教育质量控制的角度看,学术性体育学研究生的培养和评价体系更健全和易于控制,因此该类研究生在培养规模上仍占据绝大多数。进一步加强应用型体育学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培养更多更好且适应能力更强的研究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高等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体育学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受导师负责制的传统思维影响较深,导师的学术权威形象在学生的眼中牢不可破,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受到影响。加之导师队伍的壮大与研究生人数的增长不成比例,研究生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二、影响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因素

(一)生源质量因素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呈下滑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所导致。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对于报考者的基本能力,尤其是科研潜能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生源结构越来越复杂,考研动机也越来越多元化。此外,考研应试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和产业化,使得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效率降低,生源质量难以保证。

(二)导师质量因素

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的直接表现是研究生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研究生教育本身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但由于导师面对的学生逐渐增加,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在逐渐降低,其本应发挥的教育导向作用不断降低。此外,由于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太多,其必须考虑申请更多地科研项目和经费对人才培养加以支撑,从而导致其用于指导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减少,教育质量受到影响。

(三)物资条件及经费因素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途径,因此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充足的培养经费,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物质保证。尤其对于体育研究生的培养,良好的实训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目前“图书经费短缺,教学实验设施落后,实验经费不足,课程建设经费少得可怜,实习经费得过且过等等,在各校都是普遍的现象。”因此,体育学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得不到根本落实,将直接制约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和质量。

(四)课程及监控体系因素

我国体育学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是2-3年,课程设置相对比较紧凑,其中公共课和基础课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在专业培养过程中给学生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于此同时,培养过程中学校和导师如何判断研究生获得了最佳的学习效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培养过程监控体系。这对于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三、构建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

(一)招生严格把关,优化生源质量

生源质量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基本上还是采取“一考定终身”的招生制度,虽然复试环节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但各体育院校仍没有对考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查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试成绩的决定性作用仍然明显。因此体育院校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必须适时调整工作重心,严格把关,优化生源质量。除了在初试中选拔成绩优秀、基础牢固的考生入围之外,还要着重加强对复试环节的掌控,充分挖掘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心理素质过硬,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于此同时,学校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逐步扩大研究生面试入学的比例,同时大力推进本硕连读,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自主性和连续性。

(二)加强导师队伍,提高培养质量

导师在研究生的成长过程中要担当知识传授、答疑解惑、能力培养、人格塑造等多项重任,同时导师作为某一学科或学术方向的带头人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地位、学术声望。因此体育院校要特别重视导师队伍的建设,这对于研究生教育及学校学科建设都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对此,体育院校首先应加强导师遴选制度,要通过遴选建立一支业精德高、治学严谨的导师队伍;其次,要尽量提高导师和研究生的师生比,同时建立导师学术休假制度,使导师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对研究生进行“精雕细刻”,并有机会不断为自身“充电”,提高学术水平;第三,建立健全导师评估制度,研究生管理部门对导师进行定期考评,加强动态管理,不断优化导师队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物资充足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经费不足已成为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此情况下用于研究生教学科研的软、硬条件得不到根本改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为此,体育院校在继续争取国家经费支持的前提下,还要积极拓展思路,灵活解决经费、物资不足的问题。例如在研究生进行文献查阅和收集相关学术信息的过程中,体育院校学科单一的特点导致体育专业方面的文献资料较全,但相关学科资料较为缺乏。为此体育院校可以与综合型院校建立联系共享文献资源加以解决。此外,经常性开展实习实训及实地调研对于体育学研究生拓展科研事业、获取研究数据有着积极帮助,学校应在此方面加大投入,积极联系实训单位开展合作,为研究生提高社会适应性创造有利条件。

(四)调整评价体系,合理有效监督

长期以来,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一直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主旋律,培养单位对于政府的指令要求均要严格执行,缺乏自主培养的活力和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在此条件下,培养单位如果不重视自身的研究生培养过程,那么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将难以保证。为此,体育院校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应积极加强自主办学和自我约束意识,尤其是对于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导师教学水平、学生科研训练质量、学术水平评价及学位论文质量等各个环节设定科学的评价体系,贯穿于研究生教育过程的始终。学校要严格依据评价体系对于研究生培养过程开展自我评估和有效监督,从而起到真正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五)挖掘学科优势,明确办学特色

明确的办学特色和突出的学科优势是体育院校这种专业型高校长久发展的立足之本,也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基础。因此,体育院校首先要根据社会需求积极调整研究生专业,突出地方特色和自己的办学特色,充分鼓励优势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发展。其次,要结合二级学科特点,建立各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打破传统培养理念中对于理论知识的偏重,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使研究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第三,是要改变原有填鸭式教学的课堂模式,进一步加大研讨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对于研究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作用。最后,是要积极鼓励交叉学科的发展,在新的学科领域抢得先机,建立学科优势,加大复合。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XM-HLJ-2012077)。

参考文献:

[1] 黄汉升.新中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7(9):3-22.

[2] 秦绍德.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N].复旦新闻网.2009.7.l3.

[3] 廖文武,陈文燕.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11-14.

[4] 赵子建,吴飞.影响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1):24-26.

[5] 刘婷.浅议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1(12):55-56.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生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怎样运用多媒体教好英语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