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化媒体与精准营销

2014-09-23刘加会

新闻前哨 2014年8期
关键词:人际传播社会化媒体

刘加会

[摘要]广告传播是传统媒介必不可少的营销方式之一。随着技术手段的推进,社会化的营销渠道也在改变。社会关系影响力正在成为一种新型营销的切入点,用户在进行信息分享和互动时,会对其他用户的消费选择和行为习惯产生影响。本文以微信为例,探究社会化媒体怎样达到精准营销。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 人际传播 三度影响力

一、研究缘起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说,媒介即信息。媒介并不只是传播信息的一个载体,媒介本身也是信息,无论何种介质的媒介,都是信息传播方式的一种。社会化媒体如今已经根深蒂固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连接。目前,最常见的社会化媒体有七种基本形式:博客、维基、播客、论坛、社交网络和内容社区和微博。

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用户的消费行为受到群体属性、社会地位、兴趣爱好的制约。同样,网络正在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一般来讲,传统媒体时代的受众受广告的影响很大,广告传播今天依然是媒体营销的主要渠道。但是,笔者最近通过观察发现,用户使用微博和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用户间的相互影响逐渐改变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和行为方式,这种影响力在关系密切的朋友间更大。微信营销和微博营销逐渐成为商家选择的新型营销方式。本文以微信为例,探究社会化媒体怎样利用这种影响力达到精准营销。

二、社会关系影响力介绍

在社会化媒体中,社会关系影响力主要是指用户间的影响力。用户在使用社会化媒体时,通过信息传播和内容分享,是否会对其他用户产生影响,人际交往中的影响力在社会化媒体中是否可以延续,“六度分隔理论”和“三度影响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参考。米尔格拉姆的“六度分隔”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平均来说要经过“六度分隔”——你跟你的朋友是一度分隔,你和你朋友的朋友是二度分隔。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和詹姆斯·富勒在《大连接》这本书中提出“三度影响力”原则。“三度影响力”是社会网络强连接的原则,一度:我们的朋友,二度:我们朋友的朋友,三度:我们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三度影响力原则”(ThreeDegreesofInfluenceRule)认为:我们所做或所说的任何事情,都会在网络上泛起涟漪,影响我们的朋友(一度),我们朋友的朋友(二度),甚至我们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三度)。如果超过三度分隔,我们的影响力就会逐渐消失。相具三度之内的人之间是强连接关系,强连接可以引发行为。如下表:

米尔格拉姆的六度分隔是放在社交网络的大环境下,在人际传播和交往中的连接关系,这种联系关系是一种弱连接。具体来看,微博就是弱连接的代表媒体之一。微博的用户间是以共同的爱好、学历等因素彼此关注,但是在现实的社交网络中不一定认识,用户间只是分享彼此喜好的信息。六度分隔理论主要强调在人际传播中、人与人之间能够达到连接的状态。六度分隔是弱连接,适合传播信息;三度影响力是强连接,可以引发行为。在人际传播中,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关系会影响情绪、亲密关系、健康、政治、经济运行。微信是强连接属性的媒介,微信平台的QQ好友等功能是对传统弱关系的进一步延伸,弥补传统社交平台忽视对强关系维系的缺陷,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社交的全方位覆盖。我们在人际传播中,熟人传递的信息、发生的改变对我们内心的震撼和影响是巨大的,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分享会引发用户在实际生活中做出反应和变化。

所以,根据以上理论,弱连接传递信息,强连接引发行为。人际传播的影响力在社会化媒体中可以得到延续,在强连接范围内的“朋友圈”更容易受到圈内成员的影响。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出现,用户间的相互影响逐渐改变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和行为方式,这种影响力在关系密切的朋友间更大。

三、社会化媒体与精准营销

用户间在使用社交媒体时,会产生相应的消费选择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因此,获取用户和精准营销是未来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方向。微信营销是精准营销的渠道之一。微信营销的方法一般是推送信息,影响“一级用户”,进而利用“一级用户”的影响力分享给“二级用户”,微信营销的核心思想是把人际传播的影响力运用于社交媒体中,最终达到获取用户和信息推送的双赢目的。微信借助于强大的用户基数,且用户之间多是熟人和朋友,因此在微信的朋友圈分享信息更容易得到其他用户的认可和回应。微信的公众账号要想实现精准营销,必须把握用户的心理。

首先,营销者应该界定产品的用户群和推广范围。微信的基因是社交媒体,朋友圈转发和分享是其主要特征,营销者要知晓产品是否适合这种传播路径。用户在“朋友圈”分享信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用户不需要额外费用就可以维持和建立自己的社交关系。营销者在推送信息时,结合产品优势,进行有效推送,让用户愿意主动分享信息,定位产品目标受众群,开设服务号或订阅号,抢占用户“朋友圈”资源。用户在主动把信息分享到朋友圈的过程,也是进行口碑营销的过程。

其次,微信公众账号的传播方式是传者占主导地位,要想实现精准营销就必须了解用户的心理。开发者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信息发布的地区、人口比例构成、LBS技术等多角度对受传者进行信息推送。公共账号的传播和分享需要用户知晓并且通过人际传播进行传递,微信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表情符号、优质内容与用户进行互动,用户在关注过程中与分享的内容产生共鸣,就会主动把信息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感染自己圈子中的其他人,无形中就起到了帮助微信平台宣传推广的作用。微信本身具有的二维码、摇一摇、LBS技术可以作为技术上的补充优势,使得被推荐关注的用户成为微信平台的关注者。

此外,公众账号的定位和注重用户体验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微信营销在初始阶段就要明确平台本身的差异化定位,根据用户的需求制定营销策略,满足用户的多重诉求。用户体验是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制定营销方式时要实施差异化营销、突出营销服务的个性化。根据二八定律,产品市场只有20%的用户基数会成为我们的忠实用户,但是其余80%的口碑传播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目前新型的营销方式主要是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口碑传播和体验式营销,营销者要仔细了解用户的心理因素,与用户进行互动,用户才可以帮助营销者进行二次营销。endprint

最后,“同类人相聚”原则。人是社会性动物,根据社会属性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了得到群体中归属感和尊重的需要,人们需要实际作为来提高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影响。所以,在社交属性的需要上,人们可以通过互相传播和分享信息,来实现自我需求的满足,培育自己的社会资本。无论是社会网络,还是媒体网络,“同类人相聚”都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通过研究人际传播的渠道和社交关系的连接原则,我们就可以知道了解人际传播的关键就是彼此之间的连接关系。人们在建立社会关系时,受到地理位置、经济地位、技术甚至是基因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微信营销首选应该根据信息推送的内容进行用户定位,找到核心用户群,用户间会根据信息推送进行选择性接收,建立自己的“同类人相聚”圈子,微信在进行精准营销时就可以有效地推送到用户手中,节省时间成本。

四、结 语

与自然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时间结构相比,新媒体时代的时间结构呈现出“分子云”形态,新媒体对传播时效的追求,加快了整体的变得更加离散、碎片。因此,在这样的离散、碎片化的状态下,人们更愿意重构自己的“小世界”网络。“小世界”网络是一类特殊复杂网络结构,在这种网络中,大部分节点彼此并不相连,但节点之间经过少数几步就可到达。小世界网络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平均路径短和传递性好。

因此,要在人际传播中,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那么就要知道自己的影响力范围和传递渠道的畅通性,实现自己的传播目的。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和信息技术的推进,移动互联网时代打破了购物消费和社交娱乐的界限,一部手机既可以完成娱乐功能又可以完成支付功能,所以社会化媒体在新的时代扮演双重角色。按照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以及未来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微信在未来的用户基数将会达到更多。那么通过微信进行信息分享,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新浪微博的发展模式,微信未来的人口基数将很大。这应该是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新型营销思路之一。

社会化媒体的实质是媒体与人际关系的结合。以往大众传播是一对多的单向传播,而社会化媒体改变了这种线性的传播方式,拓展了人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提供更大的平台让用户进行思维碰撞、交流和分享。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其他媒介形态,都是变革了人际传播的模式,这是社会化媒体的进步之处。大连接、大数据、大合作一方面告诉我们需要更多依赖群体的智慧与力量,另一方面也表明个体作用可以通过网络放大进而影响更多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言,人是其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化媒体中社会关系层面、人的社会性特征更加明显。

社会化媒体是一种隐形的连结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一种隐形“关系”的扩散和传播。美国学者克莱·舍基认为“未来是湿的”。“湿”是特指社会性软件,未来社会人人要靠社会性软件联结,变成粘性的、湿乎乎的存在。互联网是未来社会的加湿器,人们不再单纯依靠制度被捆绑在一起,而是可通过情感交流联系在一起。虽然微信营销拥有良好的用户基础和营销手段,但是用户体验和使用习惯得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微信营销和微信支付未来的发展还要着重开发用户体验的功能,通过功能化的进步带动营销和支付的成功。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先生说:市场营销的目的是实现产品的自我销售。微信营销只是为我们提高了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产品的质量和内容才是常胜之举。微信背后隐藏着的是用户之间的关系纽带,营销者要想吸引用户的点击量,其核心应该关注用户的真正心理诉求,帮助顾客延伸自己的关系链。

参考文献:

[1]唐·E·舒尔茨:《整合行销传播》,中国物价出版社2010年版

[2]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克莱·舍基:《认知盈余[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陈力丹 毛文:《失控紧张感:新媒体影响生活的另一种后果》,《新闻记者》2014年第1期

[5]方兴东 石现升 张笑容 张静:《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现代传播》2013年第6期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际传播社会化媒体
浅谈当前微信传播热潮下的冷思考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微信人际传播分析
社会化媒体中的“戏谑化”倾向研究
对于人际传播研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思考
微信聊天中表情符号的使用对人际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