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情境的探讨

2014-09-23张瑞贞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大气压半球浮力

张瑞贞

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认知物理知识。在此,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教学情境创设主要方法:

一、模拟生活动画视频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到心中有学生,从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出发。

教学情境1:初中物理中能量的认识,对于初学能的学生来说有点苦难,什么是能呢?什么样的物体具有能呢?这个认知问题单纯的用语言描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因而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可以采用动画的形式把生活中的一些动能,势能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在动画的选取上,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采用一些教育有关的动画片,我这里用的是动画片《海尔兄弟》中的片段:(1)高处的滑石下落孩子的躲开,看动画的学生也很紧张,使学生认识到高处的物体下落会造成伤害。因为它们具有能。(2)洪水到来冲走了叔叔,在树上的孩子由于树很重而没有冲走,但洪峰来了树被冲到了,并随水流而运动。这一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动能,并简单的了解到动能的大小和速度有关。通过这些动画,学生比较快乐轻松的认识到了能,以及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

教学情境2: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的引入对于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这些认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但学生在本节开始时不能联系生活的实例,因而教学时录制了两个生活小片段,片段一:离开脚后的皮球在地面上运动,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片段二:一名学生脚踏滑板水平运动,当不在向后蹬的时候,运动的滑板在地面上运动,慢慢停下来。让学生从实际现象中体会地面给物体的摩擦力使运动的物体慢慢停下来了,使学生认识到阻力对物体的影响。

二、以科学小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创设科学小故事的教学情境,了解科学家探求科学知识的过程,激励学生建立科学家探知科学领域的精神,勇于去探索科学知识,挖掘物理中的问题和现象。例如:教学情境1、在大气压强的存在这一节中讲述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保半球实验,是由马德堡市的市长组织的,人们把两个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只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当每侧的马匹达到16匹时,才将半球拉开,并发出巨大的声响。讲述完故事后,在让学生分组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使学生感知科学家实验的过程,体会大气压的存在,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教学情境2、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中,讲述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为了鉴定王冠是否是用纯金制成的,要测量王冠的体积,冥思苦想了很久都没有结果,一天,当他跨进盛满水的浴缸洗澡时,看见浴缸里的水向外溢,突然想到: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吗?随后,他设计了实验,解决了王冠的鉴定问题。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知道,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它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模拟实验:把空的饮料罐按入装满水的烧杯中,在手感受到浮力的同时,会看到排开的水溢至盘中。

在描述故事的同时,要学生动手去操作模拟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感知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激励学生深化问题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物理学史的挖掘,提升学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深化学习意志力。

三、运用实验创设教学情景

运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较为直观,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心趣。例如在讲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师把发声的闹钟罩在盒子下面,上面的玩偶随声一起舞动。物态变化中的汽化现象时:教师可用手沾水在黑板上写字,过一会儿字迹没有了;讲大气压强时:教师提供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收集的一些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现象,自我动手做覆杯实验,吞蛋实验,把大试管中装满水,小试管的一部分放入大试管中迅速倒置过来观察到小试管非但没掉下来,反而向上运动了等简单实验,得出大气压强存在的这一知识认知;讲浮力时: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力相等的铁块和铁盒的重力,并强调它们的重力相等,都是铁做的。然后先把铁块放入水中,结果铁块下沉,再问:若把铁盒放入水中会怎样?学生会产生争议,然后再做实验,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实现使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浮力产生的原因的认识:饮料瓶底端去口,倒置过来,把瓶口朝下,但不盖上瓶盖,把乒乓球放入倒置的饮料瓶中,并从上端倒水,水从下端流出,乒乓球并不上浮,随后把瓶盖盖与底端开口处,乒乓球立即受到浮力上升,尤其在其上升的那一瞬间学生们都感到很吃惊,引发学生的兴趣,探知浮力产生的原因。

运用实验创设教学情景应注意,实验应简单精练,直接。有新奇感。实验过繁,反而会使学生不知所云。实践证明,当我们给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时,学生会感觉到物理学习的价值性和效能感,尤其是给学生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生活即教育,我们的教学切忌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无法构成有意义的学习. 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美与智慧,继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强烈的学习动机。

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气压半球浮力
半球面上四点距离之和的最大值问题
可怕的大气压
捣蛋吧,大气压
东西半球磷肥市场出现差异化走势
神奇的浮力
半球缺纵向排列对半球缺阻流体无阀泵的影响
七月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