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方法浅析

2014-09-23厉晓鹏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月白鲁镇祥林嫂

厉晓鹏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说:“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阅读能力是诸多语文能力中最基本的相对独立的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准的重要尺度,因而培养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至关重要。阅读方法包括很多种,如个性阅读、比较阅读、探究阅读等。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行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放手让学生阅读,才能实现课堂阅读的百花齐放。 如学习《氓》一文中,学生们在阅读“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一句时,有同学就提出,古代的人们重视婚嫁,结婚应该有很庄重的仪式,而文中描述的这样简单,可以看出这两人是私奔。又有同学指出,这种做法在当时也是不被众人认可的,这从后文可以看出,同时也为女主人公最后被抛弃埋下伏笔。正因文这种婚姻在众人的观念是不合乎礼仪的,最后才会有“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不幸遭遇一点也不同情,更何况是其他人呢?这就更加深女主公的不幸。这种阅读方法能让学生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同时也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得到培养与提高。

比较阅读,它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如学习《李清照词两首》时,就可以采用这种阅读方法。这两首词虽然同是李清照所写,但作品表现出来的词风确是截然不同。这两首词分别代表了李清照的两个时代。通过这两首词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李清照在南渡前后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词风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李清照南渡后的词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如《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探究阅读,它是学习性阅读与研究性阅读的初步结合,是客观性阅读和主观性阅读的结合。这种阅读方法要求对文本作深度阅读,探究文本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教师在讲授《祝福》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探究祥林嫂的穿着意味着什么。经过同学们探究阅读,大家找出了答案。文中对祥林嫂的穿着第一处是这样描写的:“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这是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时的穿着;第二处则是这样描写的:“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这是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的穿着。从第一次进鲁镇到第二次回鲁镇,中间相隔近五年,期间祥林嫂被强行嫁给贺老六生活了四年多,祥林嫂穿着竟然完全相同。看来祥林嫂不是没有更好的衣服穿,而是有意这么穿着的。那么为什么祥林嫂一点也不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呢?经过学生们的探究阅读,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一个宁愿撞死(虽然没有如愿)也不愿再嫁的女人对卫祥林守节是很执着的,当然,这种执着是两千年封建文化尤其是封建礼教积淀至民国时的影响的反映。封建礼教中三从四德里的“妇容”就包含着衣饰的要求“服饰鲜洁”等方面,加上“既嫁从夫”,“从一而终”等等束缚,第二次来到鲁镇的祥林嫂是不会在别人面前穿着带有贺老六标志的衣服显摆的,她一定还是以卫家人的身份出现的。否则,柳妈等人拿祥林嫂开涮的话题也多了一个,《祝福》的主题也一定会削弱,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再回鲁镇的祥林嫂的服饰只能是“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的样子。也只有这样,才更彰显封建礼教对祥林嫂那个时代的所有人的毒害了。探究阅读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高中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应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指导学生们采用相应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endprint

猜你喜欢

月白鲁镇祥林嫂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鲁镇社会的“和”文化背离
《祝福》教学经验分享
《祝福》中的三个“剩”
月白月明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