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地震救援培训对我国省级救援队建设的启示

2014-09-22安徽省地震局牛望

城市与减灾 2014年4期
关键词:民防训练场集训

安徽省地震局 牛望

武警安徽省总队直属支队 尚群 张杰

近日,笔者参加了中国地震局和武警总部组织的地震救援教官赴新加坡集训项目,即“新加坡民防学院第59届国际城市搜索与拯救课程”。通过12天的培训,了解了新加坡地震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概况,对其组训特点和先进经验有了较深体会,笔者从训练理念、训练设施、装备管理和人才培养等四方面进行介绍,对我国省级救援队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新加坡民防部队与民防学院

新加坡民防部队主要有特勤救援和灭火两大职责,相当于我国的公安消防部队。民防部队中的灾难拯救部队相当于我国的国际救援队,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联合国重型救援队资质的队伍,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曾参加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

模拟地震仿真废墟训练场

新加坡民防学院是民防部队进行专业培训的主要场所,占地12公顷,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拥有完善的军事化生活保障设施、教学楼以及仿真废墟训练场、狭窄空间训练场、仿真消防训练场、专项技能训练场等四块野外训练场。其中仿真废墟训练场面积近1000平方米,由不同形状规格的预制板、楼梯等钢筋混凝土构件搭建而成,最高为三层楼,有较强的“废墟”真实感。狭窄空间训练场由近百米长,直径75厘米的水泥涵管和模拟卧室、办公室、仓库等不同用途房屋连接而成,涵管内可注水,以模拟水下环境。仿真消防训练场内建有模拟天然气站、化工厂、竖井、船舶、谷仓等训练设施,配备有先进的燃烧发生及控制装置,可模拟火灾、化工灾害等情况下的救援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场由不同功能的训练单元组成,可进行破拆、顶升、切割、支撑等单项训练。

培训概况和特点

模拟化工厂火灾

混凝土切割训练

升降救援训练

暴雨天气进行破拆训练

生命探测训练

本次培训队员由来自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和部分省级地震局应急部门的同志,与武警总部和部分省级武警总队工化中队官兵联合组成,全程共同行动,共同参训,共同演练。集训共分4个部分:(1)室外装备操作课程,内容包括搜索、顶撑、切割、破拆、医疗救护、绳结技术、“V”字救援、狭小空间救援等。(2)室内理论课程,内容包括国际城市搜索与拯救的原则、程序和组织方法,搜救信号系统,危机关怀管理,单伤者及大规模伤亡管理,建筑倒塌类型等。(3)28小时演练,这是本次集训的重头戏,也是整个集训的特色项目和综合检验。从演练当天的6点至第二天12点,由教官现场陆续给出7个综合救援情景,学员自选装备,在相对陌生的野外环境下,连续进行救援作业。(4)考察灾难拯救部队、中央消防局、救援装备展览。

整个培训过程有4个方面的特点:(1)教学模式方面强调“边做边学”。由于本次集训属提高课程,培训对象是具有一定基础的救援教官,所以,在室内教学环节时间相对较短,培训的主要内容即80%以上的科目是模拟现场环境下的装备操作练习。在操作环节,教官先简单讲授要点,然后直接让学员进行操作和实战演练,教官重点通过观察学员的操作,指出其中的不足,讲授经验和方法,教官会手把手的教授少量新科目。(2)营造活跃开放的教学氛围。培训采用讨论式教学,教官和学员相互交流同种装备的不同使用方法。教官要求学员随时提问,教官即时回答,每次操作后,学员谈感想,教官随即点评。教官如朋友和战友般,使整个教学氛围非常自由,讨论也十分充分。(3)“军事化”的管理模式。由于民防学院是军事院校,同时,本次集训班大部分是武警官兵,因此,集训全程采用军事化管理。着装和出入行动整齐划一,与新加坡方面的新入伍士兵同住一栋楼,共同用餐。实行早6点起床,中午不休息,晚9点半就寝的作息制度。使地震系统的学员有参加军训的感觉。(4)“挑战极限”的28小时演练。集训中的28小时演练,最大限度地贴近实战,教官现场提出不同的救援任务和时限要求,提供装备、车辆、后勤保障,临时注入停电、装备损坏、环境变化等突发状况。当晚正值大雨,全体参训学员克服黑夜暴雨、高温湿热、陌生环境、复杂任务、连续室外作业等困难,挑战体能和技能上的极限,独立构建组织指挥体系,设计方案,完成营救任务。这使许多未到过地震现场的学员对地震现场救援行动有了较深地感受和理解。

狭小空间救援

水下环境救援训练

对省级地震救援队发展的启示

训练理念

在各个科目的训练中,都可以感受到其背后,甚至是每一个细节之中,都有一系列统一的指导思想:一是强调操作标准化、流程化。无论大小科目的操练,都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比如在进入每个现场伊始,都要建立清晰的组织指挥体系、设立职责明确的安全员、划分合理科学的作业分区、具体操作也有明确的数量和尺寸要求等。当然,新加坡救援队限于实战经验相对较少,某些做法可能还有必要因地制宜,加以改进。但作为地震救援人员来说只有将基本的标准和流程熟练掌握,才有可能在实战中加以灵活运用;二是强调安全。比如,在绳索训练中,所有关键受力点都要至少有两道备用系统,进行保护。在每一次绳索系统正式使用前,都要进行严格的系统测试,确保安全。再如所有的训练设施都有安全标牌,注明抗压、抗拉等数据;安全员和承担危险任务的学员对小组和自身安全措施的选择有决定权;每天训练都有救护车和医疗人员伴随保障;训练场所周围,配备急救电话且有多语种使用说明;无论天气多么湿热,训练服、头盔、面罩、手套、作战靴等防护用具都要佩戴齐全。用切实的制度约束和装备保障来实现“安全第一”的理念。三是强调贴近实战。28小时演练最大限度地模拟真实的地震救援现场,由于救援行动对体能和心理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在科目设置中,也潜移默化地包含这一方面的训练,比如在正式作业前,要求演练小组背负装备,绕学院全速跑,并爬上6楼后,再开展作业,检验学员在疲劳状态下的行动能力;在深夜演练时,突然关闭电源,检验学员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在狭小空间训练时,采取设置烟雾、模拟呼喊声、注水等措施,检验学员抗疲劳、抗干扰和克服心理恐惧的能力。以上这些训练方法和仿真设备的技术难度并不高,我们现有的训练条件下完全可以借鉴使用。四是强调荣誉感。结业后,院长亲自为每名学员颁发结业证书。集训期间,院方安排专人记录训练影像,并及时制作反映整个集训过程,并富有感染力的录像片,让每位学员深感集训经历的难忘。

训练设施

一是训练场地设计科学。利用气候条件的便利,在室外训练场旁边,设置敞开式的授课教室,便于教官及时、全景地观察和讲评;综合废墟训练场设计巧妙,将不同难度下的破拆、剪切、顶升、搜索等科目的训练场地有机整合,实现场地训练的集约化。二是训练场地环境逼真。训练场铺设隐蔽式发烟、发火、喷水管道,通过电脑控制能够逼真模拟灾害现场。同时,关键部位安装摄像头,学员训练后,所拍摄的视频可供教学点评使用。

装备管理

一是装备库管理效率高,虽然装备器材种类、数量繁多,而且训练任务多,使用频繁,但装备存放和调用都紧凑而有序,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比如充分利用墙壁和高层空间来悬挂和放置装备器材,以节约空间。将不同长度和用途的绳索用不同颜色的标识物表示,做到一目了然,管理方便等。二是装备管理采用二维码技术,装备信息的录入和提取快捷方便。三是强调装备的科学使用,以延长寿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装备操作规定,比如搬运设备时,避免碰撞,禁止发出声响;使用设备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不得打湿、踩踏绳索等,一经发现有违反规定的行为,可以视情节严重程度采用批评、罚款等方式进行处罚。这一系列措施,使装备的寿命大大延长,在训练时,我们使用的一台圆盘锯,为2002年配备,其经过长期高强度的使用,现状仍然良好,不得不令人赞叹。

人才培养

一是注重“一专多能”。每个队员在掌握各项救援技术和主要装备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要求精通其中一种技术,达到教官的水平。另外,除正常训练外,每人都轮流担任救援小组组长、装备库管理员、装备维修保养员、安全员等不同职务,目的是使大家通过实践,熟悉救援队所有运作环节并掌握多项技能。二是定期在部门间轮换,选拔出优秀队员,在基层部队、民防学院、民防总部轮岗锻炼。三是强化持续培训,所有队员每半年就要参加学院组织的复训与考核,从而长期保持和不断地更新专业技能。四是建立公开透明的体能、技能考核激励制度,对优秀者授予可日常佩戴的徽章,并每月给予物质奖励,培养大家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猜你喜欢

民防训练场集训
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赛前集训
欢乐训练场
技能大赛赛前集训中各要素的关系研究
暴风雨中的集训
障碍训练场
音乐能力训练场
民防在我身边(十)
民防在我身边(十二)
民防在我身边(三)
新兵训练骨干集训工作的重点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