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往家乡的路

2014-09-21祁玉江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班车行囊车票

祁玉江

我的家乡在陕北高原腹地的子长县涧峪岔镇高台管区的一个偏僻的梁峁上,村子的名字叫高家峁。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当年,到30华里外的镇上和百十里的县城,往往靠步行。到镇上需要三四个小时,而到县城则需要八九个小时。我生于此,长于此,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不知奔跑了多少趟,可以说吃尽了苦头,度过了艰辛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后来,我升学走出大山后,道路虽有所改善,能通车辆,然而条件仍然很差。晴日,往往尘土飞扬,一身黄土;遇到雨雪天气和初春解冻,道路泥泞打滑,行人满腿泥巴,步履艰难,苦不堪言!久居外地,每当逢年过节,我都十分矛盾。想回家,但又怕回家。想回家的是,能够见到久别的父母和亲人,见到曾经厮守过的乡亲们。怕回家的是,买不下车票,搭不下便车,难以顺利回家。即使回去住上几日,又熬煎得不能按时返回。

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回家,早早就打问家乡的路况如何,及早预订好车票。先坐班车抵达县城,运气好的话,还能及时赶上通往镇上的班车。如果误点,只好在县城留宿一晚,第二天才能坐班车赶到镇上。那时候,镇上到村上不通汽车,只能步行30多华里。当回到家中后,早已饥肠辘辘,筋疲力尽。返回时,为了赶上通往县城的班车,家里人半夜就起来做饭,由亲属赶上毛驴,拉着架子车,装上行囊,摸着黑赶天明必须到达镇上,再由镇上乘班车到达县城。有时走得迟了,班车早已延误,只好厚着脸皮,一遍又一遍地问便车。司机应允后才能搭车赶到县城;如果实在问不下便车,要么就步行,要么就在镇上投宿一晚,第二天再乘班车赶到县城。到达县城后,再转乘由榆林发往延安的班车,返回单位。这样,回家或返回至少需要一两天,要么两三天。

记得我刚订婚后,爱人提出要回老家看看,我只得答应陪同前往。我们从延安买了车票,到达县城后,日头已经偏西,早已误了由县城发往镇上的班车,只好在县城的工农兵旅社住了一宿。第二天,搭乘班车回到镇上,然后顺着沟道步行回家。由于道路蜿蜒曲折,妻子又累又饿,实在是走不动了,便一遍又一遍地问我:“快到家了没有?”为了不让她伤心,我只好哄骗说:“转过那个河峁就到了。”然而,转了一个峁又一个峁,过了一道河又一道河,就是迟迟到不了家。好不容易回到家后,一看到那种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住宿条件,爱人似受了莫大的委屈,哭着说我哄骗了她。记得还有一次,年关将至,我和爱人带着刚刚才四五岁的孩子一起回家看望父母。经过一天的折腾到达镇上后,天色已经不早了。看着一大包行囊和年幼的孩子,想着还有30华里的路要往回赶,我心里委实犯了愁。为此,我们一家三口只能沿着结了冰的河道滑冰前行。到了沟掌,没有冰可滑,还要翻一座大山。路越来越窄,坡愈来愈陡。我背上背着孩子,脖子里挂着行囊,身后拉着爱人,顺着羊肠小道,几乎是爬着攀上了山巅。转过了几个山弯,望见了村子,一家三口人连累带饿地倒在了地上,只好呼唤家人前来接应。

没想到,这次回家竟是那样顺畅。不但县城到镇上通了柏油路,连村上也铺了四米宽的柏油,一直通到我家门口。170公里的路程,仅用了三个小时就到了。大哥笑嘻嘻地说:“多谢县领导,终于帮我们村修通了20多公里的环山公路!”

责任编辑:黄艳秋

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车行囊车票
自动班车
请出示车票
游子的行囊
行囊
我的行囊
提高积极性
我是个“小车票迷”
送别诗
超市免费班车也要算笔账
爱打洞洞的老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