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诗歌教学的情感教育反思

2014-09-21丁兰兰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教师应诗人

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凭借各种教学手段,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情感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已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而诗歌情感教学向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语文老师不但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还要有较高的诗歌理论素养,有较高的诗歌鉴赏能力,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从而为情感教育服务。

一、文化修养

现代教育家夏丐尊曾这样评论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1]这里讲的“人格”是李叔同长久积淀起来的文化功底,是他获得学生敬仰的主要原因。

在诗歌教学,特别是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想游刃有余的展现诗歌的魅力,就必须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中国的古代诗人绝大多数都是儒生,他们熟读经史子集。要想充分理解他们的思想内涵,对他们所读的传统文化典籍、所受的思想教育影响都要有系统地学习。梁启超先生当年就国学入门书开出书目,包括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等。这些书对语文教师的成长很有借鉴价值。语文教师不但要对这些书进行广泛的阅读,还要有针对性的精读、细读。在追求阅读的广度的同时还追求阅读的深度,只有不断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典籍,才能真正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单纯的儒家文化,而是“儒道释”三教并举的。佛教、道教所传播的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诗歌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诗佛”王维的诗歌里有很浓厚的佛教意味,中国的很多隐逸诗和道教脱离不开关系。语文老师也应读一些佛道经书,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是语文老师的分内之事。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文化源远流长,耐人寻味。教师应多读经典,积淀自己的文化修养,在诗歌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才能达成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诗歌理论修养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是一项技术活动。教师必须站在更高的学习角度,积累诗歌鉴赏的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诗歌修养,以便对所教诗歌、所表达的内涵有全面、深层次的理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诗歌理论素养,要读的书很多,具体的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诗歌理论典籍方面。诗歌理论是总结诗歌写作技法和表达的系统性知识,它能够帮助人走向心灵深处,并达到中和自然的状态,是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基础。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十分发达,梁代钟嵘的《诗品》是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之后陆续出现很多诗话、词话,如《沧浪诗话》、《诗人玉屑》、《全唐诗话》、《随园诗话》、《人间词话》、《谈艺录》等,这些著作有的致力于诗歌文艺理论研究,有的讲解诗歌写作方法,有的记载诗人的逸闻轶事。多读这些作品,可以提高自己的诗歌素养。现当代的诗歌理论也很丰富,闻一多提出了诗歌“三美”的要求,代表了现代诗人在诗歌美学上的追求。现代以来,由于思想碰撞,产生了很多新的诗歌派别,如新月派、朦胧派,对他们的诗歌理论要有所了解,才能真正读懂他们的诗歌,然后才能做一个合格的诗歌传播者。其次,古汉语知识方面。诗歌教学离不开语言学的指导与应用。诗歌教学,特别是古诗文教学与传统语言学中训诂学的关系非常密切。教师应着力提高自己在语音、文字、训诂方面的修养。虽然中文系的学生接受过系统的汉语言知识的学习,但是语言文字是需要不断积累的。随着教学的深入,语文教师要学会积累常用字、词的意思,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本能。这样才能在诗歌教学中无往而不胜。再次,历史人文常识方面。诗歌是文学,也是人学,诗歌终究表现的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诗人独特的心理感受。如果对当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民情、风俗、宗教、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没有了解,那么鉴赏诗歌也会无从下手,即使硬着头皮进行讲解,也会贻笑大方。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2]语文老师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不断用广博的知识充实自己,用专业的诗歌理论武装自己,才能在教授诗歌时,高屋建瓴、鞭辟入里、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三、诗歌鉴赏能力

诗歌以其跳跃的语言、独特的节奏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欣赏诗歌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但是由于诗歌语言、意境的跳跃性,使得诗歌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应着力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为学生讲解辅导打下基础。”

首先,教师应着力提高诗歌语言鉴赏的能力。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和散文家马拉美说过,诗歌语言是与日常生活中的消息性语言截然不同的生成性语言。也就是说诗歌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突破和创新。游离在常规语言的边缘状态,诗歌语言迸发出歧义、多义、诗意的美感。穆卡洛夫斯基说:“正是对标准语的规范的有意触犯,使对语言的诗意运用才成为可能,没有这种可能,也就没有诗。”[3]因此教师应打破常规的语言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诗歌语言鉴赏能力,提高自己反复诵读,品味诗歌韵律的能力。诵读是品味诗歌语言的最好手段。诗歌的三个韵律要素:旋律、节奏、押韵,使诗歌适宜吟咏。古代诗人写诗非常注重格律,他们对诗歌韵律的推敲其实是对诗歌音乐美的追求。我们在鉴赏诗歌时也要反复朗诵,体会诗歌抑扬顿挫、起伏迭宕的韵律美和音乐感。提高自己抓住关键词推敲语言的能力。诗歌的语言极其精练,特别是古诗,语言更加精炼。古代诗人讲究锤词炼句,对诗歌的每一字句都进行严格的推敲,以求意义精深,言少而意浓。对诗歌的炼字推敲,品味诗歌语言美,从而真正理解诗人所想表达的内涵。

其次,教师应着力提高诗歌形象鉴赏的能力。诗歌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和艺术感染力,并寄予诗人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也指诗歌描绘的景物形象。诗歌的人物形象其实蕴含了诗人的审美和价值取向。这里的人物既可能是诗歌中的主人公,也有可能是诗人自己。很多诗人喜欢用第一人称的方式直接抒情,这时分析好诗歌的形象,就是间接地在分析诗人自己,更能把握好诗人在诗歌中注入的情感。诗歌的景物形象是诗人描写的自然景物以及所营造的意境。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歌中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烟,不再是纯自然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是一种天人感应的情感模式。教师在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同时和人物形象联系起来,抓住诗歌的意象来分析诗歌情境,最后真正理解诗歌,理解诗人情怀!

再次,教师应着力提高诗歌感情鉴赏的能力。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在诗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具备诗歌的情感鉴赏能力,才能切实引导学生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诗歌的情感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暗示出来,而教师的情感鉴赏能力来自于自身审美情感的积累。诗歌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伴随着对诗歌形象和内心的情感反应。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审美情感,才能缩短与诗歌的距离,才能与诗人进行情感沟通,从而正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节奏。教师从诗人崇高的精神中受到感染,从而产生细腻、敏感、丰富、深沉的情感体验,最后将这种体验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不可言喻的美感。

可以说教师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师调动自己文化修养、文学修养的过程,只有长期的积累沉淀,教师才能成为一个丰满可感有魅力的人,才是真正受学生欢迎的具有影响力的老师。

注释:

[1]张冠文.论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中的示范效应[J].当代教育科学,2013,(14).

[2]周振甫.文心雕龙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伍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丁兰兰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226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教师应诗人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诗人与花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