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导下的语文教学

2014-09-21王春兰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导向教学法职业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新思潮,是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在德国已经被普遍接受和推广,它代表了当今国际上职业教育领域内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指的是一种完整的创新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它的教学原则与杜威的“做中学”、我国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以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1]。其实施过程就是“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德国是世界上最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也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德国职业教育界将关键能力(跨专业的能力)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最高目标,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学会学习。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途径所掌握的知识比例是不同的:听觉20%,视觉30%,视听50%,自己动手90%[2]。由此,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随之发生变革,在这种背景下行动导向教学法应运而生[3]。我国最早正式对此进行研究的是马庆发教授,他于1997年发表了《行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新取向——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之二》,后来,这一教育理念也被引入普通教育[4]。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通过行动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5]。关键能力也被称为核心能力,最早是由德国劳动力市场专家梅腾斯于1974年在他的一篇题为《关键能力——现代社会的教育命题》的论文中提出来的[6]。他认为关键能力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是适应一生中不可预见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最终结果是能够实现职业的变动和岗位的转换。

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咨询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尽量创造轻松愉快、充满尊重、民主与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与自由度,使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热情,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一般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快速掌握信息、处理问题、完成任务。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能力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创造出了一套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诸如“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知识竞赛法”、“引导课文法”、“卡片展示法”、“分组讨论法”、“扩展教学法”等具体的教学方法。

语文是一门重在精神陶冶而非实际操作的学科[7],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体现为人文素质的培养,为其他各科的学习打好语言基础,还应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方法,下面就以笔者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导语文教学的一些尝试和大家共同分享:

一、采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或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情境或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的一种开放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它能把抽象的理论与生动、具体的个案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方法能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诱发她们的创造潜能。

笔者在讲解《应用文·单据》中“借条”这个内容时,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比如:明明是一张字迹清楚的借据,怎么就会变成了一张白纸?能否还原事情的真相?又如:由于出借方当时有所疏忽,没有仔细核对,后来发现借款日期竟然是2103年。这是借款人一时马虎大意,还是恶意所为?这张借据还有效吗?再比如:没写还款日期、借款数额由于没有使用大写汉字,阿拉伯数字被人篡改,又会造成何种不良后果等等,不一而足。同学们在经过充分的思想碰撞、共同分析与争论后,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拓展了知识面,还培养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同学们总结出了正确的应对方法,对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由于同学们都了解了借条各关键部分的重要性,加上写作练习,很快掌握了写作要领,再写出规范的借据也就顺理成章了。

利用这种方法既体现了应用文写作的实用性,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获得成就感。案例分析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采用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通过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能力。

在学习小说、戏剧单元时,分角色朗读,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声情并茂朗读,不仅能使朗读者沉浸在所扮演角色的喜怒哀乐中,而且能迅速把其他学生带入到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唤起他们的爱憎情感,而学生们对人物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对社会的认知也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语言之美也将更有体会,这也是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如果再让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让她们亲自体验某种具体行为,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提高自己。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表演的兴趣,掌握编写剧本、编排剧目以及表演的知识和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互动方式,使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到角色的内心情感,有利于学生理解脚本的内容、艺术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感情。最后,由学生充当评委,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身体力行、印象深刻,体现了教、学、做结合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学中加速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通过外显的行为考量内化的效果,提高了教学实效,让学生受益无穷。角色扮演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三、采用头脑风暴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头脑风暴法最早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在1939年提出来的。到1953年,A.F.奥斯本将“头脑风暴法”正式定义为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8]。头脑风暴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一种思维训练法。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和同学进行交流沟通,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

笔者在讲授《项链》这篇小说时,对于主题的讨论就是采用了头脑风暴法。传统的说法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而作者在小说里所要表达的是人生无常说,即人对于命运的“偶然”的戏剧性变化的无能为力。讨论时有的同学认为路瓦栽对玛蒂尔德有着坚贞的爱情,遇到大灾大难,不离不弃,和妻子同甘共苦,共偿巨额债务;还有的同学认为这是一曲不向命运屈服的颂歌,赞扬了玛蒂尔德坚强的性格和敢于面对现实的精神;也有同学认为路瓦栽夫妇敢于对自己所欠巨额债务负责,佛来思节夫人最后说出了项链“是假的”这个真相,可见三人的品质都是诚实与善良的。更有思想深度的同学认为,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追求人格尊严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路瓦栽夫妇为此耗尽了自己最美好的前半生。在同学们热烈讨论的间隙,笔者也突发奇想,认为这篇小说是作者自身经历的人生感悟的一种影射,即小人物是不能犯大错误的,一旦马失前蹄,将遗憾终生,不会再有咸鱼翻身的机会。小说中的路瓦栽先生的身份是教育部的小职员,而莫泊桑曾经当过海军部、公共教育部的下级官吏,他因无法忍受上级的压制,放弃了海军部较好的经济待遇,由福楼拜介绍到公共教育部做一名随员。后因发表的一首长诗《一个少女》中有露骨的描写,被认为“有伤风化,有伤公共道德和宗教道德”,自毁前程,砸掉了自己在公共教育部的饭碗。正因如此,莫泊桑对小人物生活的不稳定及其尴尬处境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与此同时,也有同学感悟到:通货膨胀对还债的人来说未必是件坏事,以前欠下的,巨额债务,以后有可能还清。,经过同学们的分析、讨论,不仅提高了对社会、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认识水平,也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结合现实生活引入话题时,采用头脑风暴法,效果很好。例如在讲授《合欢树》这一课时,笔者问:北京能开花的树都有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讨论热烈,纷纷回答:桃树、杏树……结出的果实不能当水果吃的树都有什么?同学们分别回答:槐树、玉兰树、梧桐树……笔者再进一步启发:夏天能开花的树呢?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同学中终于有人想到了合欢树!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导入,可以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更容易进入到下面的学习情境中。

这种教学法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在沟通、分享中集体学习、共同进步的情感体验,营造了活跃、高效的课堂氛围[9],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头脑风暴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集中注意力,快速反应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四、采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法是通过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将一个大的主题分成若干个小任务完成。

预习时采用这一方法比较适宜,它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讲解新课前,以下达任务书的形式将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具体化。学生可通过课本、工具书、网络或求助他人等方式完成自己的任务,以此培养自己搜集资料、整理信息、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比如,我们在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这篇课文时,笔者就为学生布置了这样几个任务:《拿来主义》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且介亭文集》,是否有同学对“且介亭”这三个字感到疑惑呢?为什么叫“且介亭”?课文中提到的梅兰芳,你对他了解多少?鲁迅在这里举这个例子,想要表达什么意思?“闭关主义”的含义是什么?清政府为什么要奉行闭关自守政策?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求得答案。

任务驱动法能有效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以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采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的教学方法[10]。它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和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笔者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的做法如下:将每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各出一份手抄报,主题可以分为环保健康、医疗护理、科普常识、日常趣闻、生活常识、文学知识、北京民俗、节日知识等方面。由于我院基本为寄宿制学生,所以,也可以将宿舍作为小组,这样,学生之间更加了解各自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有利于组员间的各自分工。由擅长美术的学生担任美编,由写字漂亮的同学担任文字编辑,并商定出主编、编辑、供稿人等。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和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有效性教学的目标。最后由教师和学生评委进行综合评价。

在每学期阶段考试前,还可以让每个小组出一份考卷,以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要求内容全面,并注意讲课时强调的重点、难点。题型设计要多样化,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问答题、阅读题和作文题等。让大家在讨论、共同合作的基础上设计好一张试卷、最后,展示各自的成果。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中完成了复习任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种教学法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项目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动手能力、自律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

六、采用模拟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

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模拟学习、生活、职业活动等不同场景,由学生模拟某些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

每年我们都会邀请一些用人单位来我院召开一次校园就业招聘会与供需见面会,目的是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每当这个时候,笔者都会给同学们提供这个信息,要求他们前去参观,亲自感受职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当下的求职市场,并让他们收集学长的求职信。等到笔者在讲授“求职信”时,就有了可供借鉴的第一手现实材料。同学们在写完求职信后,我们也会在教室模拟招聘会现场,选出扮演招聘者的学生和应聘者的学生,然后再互换身份,分别感受不同角色的所思所想。由于学生身临其境,现场真实感很强,再加上学生的全身心投入,他们在情感和认知上都获得了深刻体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

通过现场表演,同学们不仅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得到了训练,也了解了各自的需求,为今后确定了努力方向。模拟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交流、沟通、协调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的方法有很多。情境化、个性化很强的语文实践内容可以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但在识记、阅读、写作等方面能力的提高与巩固上,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让学生在合作、自主和探究式的学习中得到训练。

注释:

[1]高志欣.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贾格维.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3]陈东.浅谈行动导向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4]刘松林,谢利民.行动导向理论的教学论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9).

[5]周红霞.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与教育,2009,(12).

[6]张建中,陈锡德,吴亚曼,刘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与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09,(1).

[7]江朝辉.引导文教学法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鸡西大学学报,2013,(1).

[8]黄春鹊.初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2013,(11).

[9]海南,刘洪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4).

[10]宣胜.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校教育,2012,(9).

(王春兰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101149)

猜你喜欢

导向教学法职业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偏向”不是好导向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