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的运用应讲究策略

2014-09-21敖平涛董正香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4年2期
关键词:语气笔者课文

敖平涛 董正香

在现代教育中,由于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所以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教师利用多媒体采集、整合信息用于各科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要让信息技术成为服务教学的优良工具,就应在使用上讲究策略。现就语文教学而言,谈谈怎样运用信息技术才能使其高效地发挥其特有功能。

1 找准对接茬口 适时渲染气氛

人教版5年级下册精读课文《草船借箭》,讲诸葛亮在大雾弥漫的清晨,和鲁肃一起带着扎满草人的20多条小船,顺江接近曹营,擂鼓呐喊,佯攻曹军。而生性多疑的曹操因雾大不敢轻举妄动,只让军士射箭防守。诸葛亮草船借箭圆满成功。可想而知,在数以万倍的强敌陷阱中,大张旗鼓地孤军深入,是何等的惊心动魄。这紧张的气氛尽管文本及插图均已表现,但与活生生的场景仍有很大差别。怎样使活生生的场景再现,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紧张的气氛呢?这就要靠多媒体的信息技术了。为此,笔者通过网络搜寻与影碟采集,把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有关镜头截取下来,经整合制成光盘,通过视频渲染气氛、烘托意境。此盘应在什么时机插播,就有策略讲究了。在范读到擂鼓呐喊时戛然而止,随即播放光盘内容,瞬间把学生的思绪、视觉引到视频上来。顿时,学生通过飞蝗般的箭雨及紧凑的音乐感受到情势的危急,更通过诸葛亮当时的镇定自若、谈笑风生,感悟到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信息技术声像并茂,使学生能迅速领悟课文思想内涵。

2 缩距集中比对 明辨语气差异

感情朗读,是学生必具的阅读基本功。对于蕴含情感的课文或富有启发性的语句,只有读出真情实感,才能表现出深刻的寓意。一般说来,由于影视、音响等现代媒体的广泛传播示范,学生对朗读的情感,把握得相当得当,但对一些较特殊且差别细微的相同语气,就难把握分寸了。《鱼游到了纸上》一文,讲一位青年聋哑画家把鱼画得栩栩如生,致使游人惊呼“鱼游到了纸上”。课文之所以以此为题,是因为这个句子画龙点睛,间接地衬托出画家的精湛技艺,更含蓄地赞美了聋哑青年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所以读好这个句子十分重要。因此,在备课时,笔者就考虑到要把文中两处“鱼游到了纸上”的不同朗读语气,通过范读磁带作好示范。同时又意识到,这两处的语气虽然差异明显,但相隔较远,若不集中思路刻意听辨,艰难留意其不同之处,更何况这两处语句不仅文字相同,还同样用了感叹号。为让学生能明晰地加以区分,笔者把磁带上的这两句分别挑出来,另录制在一起,以供听辨比对。同时,笔者把学生因“相同的句子,又是同样的标点,为何语气不同会”提出质疑也充分考虑进去,把这两处句子出现的不同情形的相关语句也另录制在一起。果不其然,学生当时确实问到了这些问题。由于刻意进行了听辨对比,学生能知其所以然了。前者是游人突见精彩画作时的惊呼,应读得重些;后者是作者用文字在纸上转述惊呼的内容,非现场语言,所以读的语气相对较轻,时速也适当放缓。而这句也用感叹号,只不过是向没有听觉的聋哑青年表述人们惊讶的程度,当然没必要像前句那样读出很重的语气了。

3 动画矫正字体 趣悟书法精髓

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但由于现代化的电子阅读和打印技术对书写的要求日益弱化,书法艺术的鉴赏情趣也逐渐削弱。虽说现代化的快节奏不再依赖书写,但书法艺术的后继乏人,毕竟是传统文化的缺失,所以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上好写字课。练好书法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尤其是笔画简单的字间架布局更难。譬如“大”字。常言“‘大字好写腿难奢”。要使学生写“大”之类的简体字尽如人意,精心示范就十分必要了。而借助电教媒体的演示功能则是最佳选择。当然,首先是收集处理信息。经远程教育的空中课堂介绍,笔者终于找到有关书法指导的录像带,内有妙趣横生的矫正字体动画,其中恰有“大”的字体矫正过程且独特新颖。当学生对“大”字的布局一无所知时,笔者让其观摩。只见屏幕上先是出现了一个近乎童体的“大”字。画外音问:“这个字写得怎样?”接着来了一个十分滑稽的小人,他像卓别林那样诙谐地品头论足:“胳膊太长了,应短一点儿。”他用手一抹,“大”的横变短了,“应该再长下一点儿。”那一横又在他的摆弄下下移了。他又装模作样地端详一会儿说:“两腿穸的太近了,应拉开些,再长出脚片儿才好看。”他边叨咕边夸张地把“大”的左撇右捺一推一扯,又挽肘安“脚”。于是,一个结构匀称、刚劲有力的“大”字便呈现在眼前了。别开生面的指导,使学生耳目一新、寓学于乐,在愉悦的氛围中既领悟到书法艺术的门道,又增强了浓厚的书法兴趣。

4 现场绘图 生动再现场景

多媒体的另一功能就是电脑绘图。电脑绘图能在屏幕上逐一展现线条的运行轨迹,让人观摩到图像形成的完整过程,以动态演绎使事例更加鲜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现场作图,能使课文描述的情景生动再现,快捷地让学生形象感知。当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作精美的图画是不现实的,但作简笔画一类的示意图还是可行的。《詹天佑》一文中有两个知识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詹天佑设计解决火车爬坡难题的“人”形线路;詹天佑为缩短工期,增加工作面采用的中部凿井法。前者要求学生借助插图,讲出火车爬上陡坡的方法,后者还要求学生画出示意图。教学这项内容,笔者先让学生自学感悟、相互交流,再演示火车爬坡示意图。为了让学生认知统一、加深印象,笔者当场作图演示。动态演绎果真比静止图片更为逼真,使学生兴趣盎然,深刻地领略到詹天佑科学方法的奇妙。

5 师生联网互动 便利交流辅导

“网络资源共享”这一时髦语早已成为普遍现实。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快速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平台。借此便利条件,教师可适时而动,与学生交流沟通,进行课外辅导。此举并非显摆作秀,而是利用信息技术交流顺畅之优势,弥补课堂沟通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只有极少数人有机会回答。学生的质疑问难及教师的答疑释惑,也有一定的局限。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更没有过多的时间深究。而在网络世界中,师生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网上讨论不仅人人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而且能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探究的领域也能拓宽延伸。例如5年级下学期综合学习单元“走进信息世界”,要求学生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并利用获得的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信息的广泛采集当然要在课外进行。因此,笔者就安排学生在双休日上网搜索或实地考察,到图书馆阅读书报,边采集信息边作初步研究。当时,有位学生在阅读历史资料时,有个问题弄不明白。这个问题是某资料中有人提到而未作回答。他出于好奇,便通过网络向笔者咨询:“蒋介石曾经是革命者吗?要不然,为什么说他叛变革命呢?”这个问题颇具成人化,但因网络便于交流,又是课外闲暇之时,所以笔者能及时作详细地解答:“蒋介石的确参加过革命,也曾得到孙中山先生的信任,被委任为黄埔军校校长及北伐军总司令。但他存有狼子野心。中山先生逝世后,他背信弃义破坏国共合作,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逮捕共产党人,疯狂屠杀无辜百姓,成了人民的公敌……”对于笔者的解答,他颇为满意,并借此把以往的学习烦恼向笔者倾诉。由此看来,互联网互动,是师生交流沟通的最佳途径。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气笔者课文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注意说话的语气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