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媒体接受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2014-09-21彭琼英田双喜
彭琼英 田双喜
摘 要:校园媒体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扩大学校社会影响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校园媒体形成了重点突出、全面覆盖的局面,但各校园媒体独自工作,缺乏交流,报道内容雷同,受众接受程度低。成立统一组织,整合资源,协调各校园媒体的工作开展是我校校园媒体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校园媒体;接受现状;发展策略
校园媒体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扩大学校社会影响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媒体的接受和发展问题建立在对校园媒体的基本构成和各类媒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实证研究高校校园媒体在学生中接受现状,通过数据分析,探索校园媒体发展方向。在数据样本收集中,以湖南省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自填问卷调研形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有效回收率为94%。在性别分布上,男性为68.5%,女性为31.5%,在年级分布上,一年级占44.3%,二年级占41.1%,三年级占14.5%。
一、高校校园媒体的接受现状
(一)各类校园媒体关注情况。在调查问卷中,着重调查了学生对各类校园媒体的了解情况。了解程度排前5的分别是:阳光Radio54%、校报52%、微博37%、校园网36%、微信32%。在具体的关注频率上,每天关注频率最高的为:官方微博21%;每周关注最高为校园网38%;每月关注最高为校报39%,从不关注比例最高为校电视台54%。具体见表一。
表一:高校学生关注校园媒体情况
在对校园媒体的喜爱程度调研中,排名前三的为校报23%,广播22%,论坛17%。在对校园媒体的了解程度调研中,42%的同学选择了极少了解,3%的同学选择了完全。在校园媒体的影响力选项中,只有6%的同学选择了校园媒体很有影响力;在如何联系校园媒体选项中,仅有5%的同学选择知道如何联系;体现了高校校园媒体的影响力还有待加强。
(二)校园媒体关注动机。学生关注校园媒体与关注社会媒体不同,更多地在于学生事务通知、了解学校新闻,反映了学生在校期间的重点还是关注学习生活、学校环境。
表二:高校学生校园媒体关注动机(多选)
近半数的同学使用校园媒体在于了解学校新闻,其中以校报59.6%为最高。希望通过校园网了解学生事务通知的同学占
73.1%,同学们关注新媒体(微博、微信)更多地在于消遣娱乐、放松自己。
在浏览校园网站的动机中,38.4%的同学选择了当本院系或周围人被报道时会浏览网站,21.6%的同学选择了会在选课查成绩时浏览网站;在微博关注选项中,45.8%的学生选择了关注时事类新闻,26.2%的同学选择关注学院、班级和社团事务;在QQ群使用中,58.0%的同学选择使用QQ群进行公共事务通知和讨论;在QQ群、微信群、飞信群和其他信息渠道作为班级团支部信息发布渠道的比较中,74.3%的同学选择了会使用
QQ群作为信息平台。
(三)校园媒体评价。在对校园媒体的形式调研中,67.2%的同学认为高校校园网站主页设计比较美观,大多数的同学对校园网主页的形式选项中选择了:内容简单、链接多;结构清晰、有条理;风格活泼,图片多。
在对校园媒体的内容调研中,大多数的同学认为校园媒体传播的内容只有50%以下是自己需要的,只有5.3%的同学认为校园媒体的传播内容80%以上为自己需要的。
在校园媒体的功能调研中,35.7%的同学认为校园媒体对各种事件和信息的报道能够使自己的行为和观点发生变化,
33.2%的同学认为校园媒体对自己毫无影响。37.9%的同学认为校园媒体应该报到新闻事件,丰富校园文化;43.8%的同学认为校园媒体应该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学习生活;53.2%的同学认为校园媒体能提高对内对外宣传,提高学校影响力。
调研结果体现出,高校校园媒体在学生中影响有待加强,学生对不同的校园媒体有着不同的信息获取期待,新媒体在学生中的影响相对其他媒体而言更广泛。校园媒体的传播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影响力、服务教学生活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
二、高校校园媒体整合发展的优势与策略
高校校园媒体总体呈现出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的局面,校报、校园网站、校园广播是校园媒体的三大支柱,在校园文化建设与宣传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新媒体也以较快的速度进入校园媒体平台,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各平台建设中,相关组织、管理部门都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校报、电视台、广播站已成为管理规范、发展成熟的传统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出现时间较短,发展速度快,目前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运营体系。由于没有高效的信息共享渠道,统一的信息采集队伍,导致各媒体出现报道内容重复,报道栏目雷同的现象,如何整合各校园媒体的职能,发挥不同平台特色优势,形成全媒体工作格局成为了校园媒体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组织管理方式的整合。目前,校报和校园网、电视台、广播大多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各职能部门、学院也在探索相应的新媒体平台。各媒体的工作大多是相互独立的。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学校校园网每天更新,由一级页面和18个学院、41个相关部门的59个二级页面构成。校报每周一期,16个栏目,4名老师指导42名学生者开展工作。校电视台每周更新4-5条,3名老师指导30余名学生参与编辑。阳光传媒(阳光论坛、阳光Radio广播电台、shineland电子杂志)由1名老师指导50余名学生参与工作;在新媒体使用方面,学校职能部门官方微博15个,各学院学工微博17个,社团微博124个(微博来自新浪微博统计),由各组织工作人员负责。纸媒建设方面,各学院自办刊物18项,团队自办刊物3项。近300个校园媒体各自采写稿件,没有进行有效地沟通,新闻重复报道现象比比皆是。根据2013年网站新闻发布情况,95.3%的二级页面新闻与一级页面完全相同。多数新媒体平台的资料来源于校园网站,却又没有根据不同平台的特色再加工,极大地浪费了人力资源,影响了传播效果。
成立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整合全校的校园媒体资源。在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的管理下,通过整合网站、报纸、广播、博客、微博、杂志、校园BBS论坛、宣传橱窗等校园媒体,实现校园媒体整合传播;建立自下而上的通讯员队伍,实现信息交互共享;开发校园媒体人才培养课程,实现人才培养科学化;完善校园媒体管理制度,实现校园媒体运营规范化;优化设备资源配置,实现校园媒体和教学设备资源共享。
(二)传播途径的整合。校园媒体传播途径的情况将影响校园媒体间的合作,具有相同传播途径的媒体自然会合作得更为紧密。为促进各校园媒体之间的交流,减少信息在共享过程中的关卡,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可着重整合不同校园媒体之间的传播途径。特别是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整合。
根据CNNIC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截止2013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手机网民4.64亿,占网民总数的78.5%。在网民职业结构分析中,得出“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6.8%”。根据笔者调研,我校39.0%的学生选择电脑上网,61%的同学选择了手机上网,比例为1:2,。说明在传播途径整合方面,要特别注重网络媒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
各校园媒体可充分挖掘自己优势,发挥出纸媒深度报道、广播短、平、快;学生刊物充满活力;电视现场感强、网络信息丰富的特点,同时利用其它的媒体做好推广工作。如:校电视台的视频可以通过校报深度报道、微信、微博等形式向全校同学展示;校园广播电台的节目也可以在校报、微信、微博上进行展现。随着网络化的深入,手机制造行业的发展,智能机将进一步普及,使用手机浏览信息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习惯方式。将各类校园媒体整合成统一的手机客户端,通过手机终端了解各个平台的信息资源,将成为各高校媒体发展的趋势。
(三)报道内容编排的整合。每一个校园媒体都有自己的独特属性,有特有的传播性质、任务、对象的限定。如同报刊是人体的延伸,广播是耳朵的延伸,电视是眼睛、耳朵的同时延伸一般,充分调动各个感官的功能,发挥各个媒体的传播优势,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是校园媒体整合的主要目标。
校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信息来源有限,新闻报道难免出现同质化现象。如何避免同质化,是校园媒体整合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管理机构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在布置校园文化宣传报道任务时,综合分析各校园媒体的特征,结合受众接受信息的条件、时间、手段,调动所有校园媒体力量在时间上、内容上相互配合,在报道方式、报道特色上有所侧重,进行区别传播。如:广播可以提前对校报、校电视台等即将发行的内容进行阶段性的剧透;校报可对广播、电视台的栏目进行节目预报;各宣传橱窗可配合重大活动时对广播、电视、报纸等相关的要求进行及时调整。“校报的深度品滚稿件能够使校园广播电视的节目更具权威性和深刻性,很好地弥补了校园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内容深度不够的不足。”[2]各校园媒体及时资源共享,加强互动,使媒体资源用途多样化,采集的信息通过不同的形式转化成适合不同媒体的需要,从而达到校园媒体相互造势增值,延伸媒体功能,及时扩大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报道的舆论合力。
校园媒体产生于校园的,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宗旨是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服务。校园媒体的整合,不仅在于对传播平台、传播途径、传播内容的扩展和丰富,更重要地是将各类校园媒体有机结合,真正发挥出各媒体的作用,使管理者更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理解,针对共性问题,可以更及时进行指导、提供帮助深入落实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tech.163.com/special/cnnic32/,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