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渔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4-09-21陈盛伟

关键词:远洋渔业渔业资源水产品

□徐 杰 刘 群 陈盛伟

山东省渔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徐 杰 刘 群 陈盛伟

本文分析了山东省渔业发展特别是渔业生产结构变动的基本情况,认为山东省渔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完善的科技、政策保障。但是,目前面临着近海和内陆渔业资源衰退、科技研发与生产脱节、政策体系不完善和远洋渔业发展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保护渔业资源和环境、开拓渔业养殖空间、支持渔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远洋渔业等对策建议。

山东渔业;影响因素;渔业资源

山东省是渔业大省,具有发展渔业的诸多优势因素。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2年山东省渔业经济总产值约3154亿元(占全国渔业经济总产值的18.2%),其中渔业产值1347亿元(占全国渔业产值的14.9%)。2013年,山东省水产品产量863.7万吨,占全国的14%。2013年,山东省水产品进出口总量249.7万吨,总值72.9亿美元,占全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无论是渔业产值、水产品产量,还是水产品进出口总额,山东省均居全国首位。但也应看到,山东省渔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资源衰退、环境恶化、发展风险加大等问题。了解山东省渔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当前渔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推动山东渔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山东省渔业发展过程

建国初期,山东渔业以捕捞为主,养殖产量几乎为零,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不足。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于当时我国渔业发展实情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央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改变了数十年的以海洋捕捞为主的渔业经济政策。在此背景下,山东省的淡水和海水养殖开始迅速发展,到1994年,全省水产养殖产量开始超过捕捞产量。同时,在渔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过度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破坏渔业生态环境的问题也日益突出。2000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进一步完善了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相关规定,实行捕捞限额制度,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由此,健康养殖和保护渔业生态环境成为山东省渔业发展的核心。在这一发展脉络下,山东省渔业产品产量与生产结构变化如下。

1.山东省水产品总产量变化

图1 1990-2012年山东省水产品总产量及占全国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从水产品总产量上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渔业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90-1999年产量快速增长阶段,1999年-2006年产量徘徊稳定阶段,2007年以后稳定增长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山东省提出了“海上山东”发展战略的构想。随着“海上山东”发展战略的展开,山东省渔业经济快速发展,水产品产量迅速增加。1990年-1999年,山东水产品产量从237万吨增加到695万吨,年均增长13.4%。2000年以后,随着海洋资源和淡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国家鼓励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实行捕捞限额制度,导致了水产品产量进入徘徊阶段,表现为2000年-2006年,水产品产量从698万吨增加到746万吨,年均增长1.1%。2007年至今,随着养殖空间的扩大和养殖技术的发展,水产品产量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从2007年的713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842万吨,年均增长3.4%。

2.山东省渔业生产结构变动过程

图2 1990-2012年山东省渔业分类型产品产量变动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从渔业生产结构上看(见图1.2),以2000年为界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90年—2000年阶段,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产量增加都较快,但是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波动幅度比较大。从结构变化上看,1990年,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分别占水产品总量的60%、34%和5%(见图1.3),2000年三者占水产品总量的比重分别为43%、41%和13%(见图1.4),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所占比重迅速提高。2000年以后,海洋捕捞量逐年缓慢下降,淡水养殖产量缓慢增加,而海水养殖延续1998年以后的势头继续较快增长,2012年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占水产品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8%、51%和17%(见图1.5),海水养殖产量占到水产品总量的一半以上。

图3 1990年山东省渔业生产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图4 2000年山东省渔业生产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图5 2012年山东省渔业生产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可以看到,1995年以后,山东渔业基本由“捕捞型”转向了“养殖型”。渔业生产结构的转变与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密不可分。90年代以来,池塘养殖、筏式养殖、底播增殖、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等模式不断推广,内陆渔区池塘、湖泊、水库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浅海养殖从-15米推进到-50米以下的深水区。伴随渔业生产结构和养殖模式变化,品种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乌鳢、大银鱼、泥鳅、河蟹、南美白对虾、中华鳖等名优特色品种养殖产量快速增长,海参、鲍鱼、对虾、扇贝、梭子蟹、鲆鲽鳎、海带等十大优势主导产业逐步形成。2012年全省海水养殖产品中,刺参、鲆鲽鳎、对虾、贝类等主导品种产量为320多万吨,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3.5%。以深水网箱、普通网箱和工厂化养殖为代表的集约化养殖产量14.4万吨,同比增长41.1%。淡水养殖品种中,2012年青、草、鲢、鳙、鲤、鲫等传统养殖品种产量86.6万吨,占淡水鱼类产量的61.0%,同比下降16.5%。质量和品牌建设逐渐成为山东渔业发展的重点。当前,山东省渔业基本实现了由单纯依靠产量的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提升的转变,正向“生态、高效、品牌”方向发展,形成了以优势主导品种和特色品种养殖为主,养、增、捕、加、休并举的发展格局,渔业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3]。

二、山东省渔业发展基本保障及主要问题

1.渔业资源保障及问题

渔业资源是渔业发展的基础,山东省渔业的优势地位受益于其丰富的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第一,山东省濒临渤海和黄海,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海海域总面积约1.7×105km2,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海岸线北起无棣县的大河口,南至日照市的绣针河,总长3024km,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6%。沿海有岛屿296个,沿海岬湾相间,形成青岛、石岛、烟台、龙口、威海等40多个优良渔港和莱州湾、烟威、石岛、青海、海州湾等渔场。20m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面积29 000km2,潮间带滩涂总面积约3.2×105hm2,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其中可养殖海域面积近2×105hm2[1]。第二,山东省也具有淡水渔业发展的优良条件,位于鲁西南的南四湖(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及南阳湖)和历史闻名的梁山水泊东平湖,是全省淡水渔业的重要基地。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之一,也给淡水养殖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水库、坑塘、河流遍布全省,干流长10km以上河流1500多条。全省淡水可养殖水面近4×105hm2,其中湖泊1.5×105hm2,水库1×105hm2,坑塘1 . 3×105hm2,河道8 000hm2。从气候和水文条件上看,山东省沿海、内陆水域的自然条件适合水生生物的生活和繁衍,为发展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1]。第三,山东省海洋和淡水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有捕捞价值的主要经济鱼类有蓝点马鲛、太平洋鲱、小黄鱼、大黄鱼、带鱼等100余种,海洋虾蟹类资源有中国对虾、中国毛虾、三疣梭子蟹、脊尾白虾、中华绒螯蟹等100余种,另外还有大量贝类资源和藻类资源。就淡水水产生物资源来看,南四湖有鱼类约70多种,东平湖有鱼类50多种,河流中鱼类100多种,包括鲫鱼、鲤鱼、红鳍、黄颡鱼、乌鳢、鲢鱼、鳙鱼、青鱼、草鱼、鲶鱼、鳜鱼等。淡水虾蟹贝类种类和生物量也都非常丰富,主要虾蟹类有中华米虾、细足米虾、秀丽白虾、中华小长臂虾、日本沼虾、克氏螯虾、中华绒螯蟹等[2]。

但是,近十几年来,特别是上世纪末,不注重渔业资源保护,导致近海和内陆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一方面,工业污水、养殖业和农业污水、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突发性污染事故和工程建设项目对近海和内陆渔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特别是农业生产中,过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畜禽粪便的不合理处置,导致大量养分和污染物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进入水体而形成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这些污染物的进入水域,严重破坏了渔业资源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对于产出的受精卵、孵化出的幼体危害极大,其破坏作用甚至重于酷捕滥采。此外各种污染的加剧,还给养殖生产造成危害和威胁,渔业污染事故不断增加,渔业水域环境越来越差,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虽然从上世纪末,国家就开始实施捕捞限额制度和禁渔期制度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但是渔民仍旧没有对渔业资源保护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受利益驱使,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仍然总量居高不下,酷捕滥采现象依然严重。从图1.2也可以看出,海洋捕捞量从上世纪末呈现逐年下降态势,虽然体现了捕捞限额制度的作用,但更主要的是过度捕捞导致实际捕捞量远远超出可捕捞量,很多近海海域已经无鱼可捕。

2.科研能力保障及问题

丰富的渔业资源是山东省渔业发展的基础,技术研发能力是山东省渔业发展的关键。山东省目前拥有海洋与渔业科研开发、教学机构60多个(其中中央驻鲁15个),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00多名,两院院士16名,博士生导师200多名,建有博士点45个,硕士点90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3个。其中省级水产研究所3处,市地级研究所10处,县级研究所8处,共有科技人员600多人。全省拥有各级推广机构合计1057个,其中省级站1个,地市级17个,县(市)级135个,乡(镇)级904个,从业人员3700人左右。此外,还建设了海洋药物、水产饲料、海藻良种、海水养殖新品种培育、盐碱地渔业综合利用等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4个海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5个,国家重大项目实验基地16个),在全省各地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名优水产养殖试验示范基地150多处[4]。2013年启动的山东省农业技术创新体系鱼类创新团队和虾蟹类创新团队,有效整合了研究院所、高等学校和地方试验站点,对山东省渔业产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目前,山东省基本形成了学科配套、优势突出、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研究开发体系和覆盖全省各市县乡镇的渔业技术推广体系,能够为保证水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同时,也应该看到,科技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科研与推广脱节问题成为近十几年来影响渔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科研机构、教学结构和推广机构各自有其独立的评聘和奖惩机制,相互之间没有建立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与生产实践相脱节,渔民和企业的科技需求得不到科研和推广部门的支持,科研成果难以真正到达生产第一线。渔业社会化服务机制不健全,渔业推广体系待遇差,科技推广能力差,水生动物防疫、水产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缺位等问题严重。从科研成果上看,近十几年来,科研论文、科技著作和科研专利数量迅速增长,但是能够推动产业发展的“革命性”科技成果甚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3.政策保障及主要问题

政府重视和良好的政策导向是山东省渔业的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上世纪90年代初期,山东省就提出“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山东省渔业的发展。当前,国家部位和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山东渔业发展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战略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发展战略规划,覆盖范围包括黄河三角洲以及山东省全部海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将渤海沿岸、庙岛群岛及烟台岛群、威海岛群、青岛近岸岛群、日照近岸岛群、滨州近岸岛群等区域确定为发展现代渔业的重点地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中,也把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农业部编制了《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现代渔业发展作为重要建设内容,并在2010年出台《山东省渔业振兴规划(2011-2015)》,这些政策为将为山东省渔业提供重大发展机遇。

在具体政策项目中,除了落实国家关于渔业发展的优惠和补贴支持政策外,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大规模的海、淡水水域渔业资源修复行动。2005年以来,累计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236亿尾,建设海底人工鱼礁面积4000多公顷,建立省级以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0多万公顷。另外,受2006年“多宝鱼药物残留超标”事件警示,山东省十分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定期开展产地水产品和市场水产品安全抽检。另一方面,编制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快进行水产养殖标准化建设(目前,全省已制定10项苗种繁育和健康养殖标准,地方渔业标准122项),鼓励支持申报认定无公害产品、产地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重视名牌产品建设。这些措施有力保障了山东省渔业的健康发展。

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山东省渔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还较多,与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要求相比,渔港渔政、标准化养殖池塘新型渔船等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台风、海冰、风暴潮、绿潮、赤潮、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渔业基础设施差,防灾减灾能力不强,导致渔业生产风险明显加大。另外,产业体系和产业组织不完善,随着燃油价格、人工费用、渔船价格和物流成本等快速上涨,渔业生产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市场风险大,稳定性差。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包括渔业补贴政策、优惠政策、保险政策等)、加大发展支持力度来解决。

4.远洋渔业发展问题

山东省远洋渔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从1987年两艘远洋渔船开赴国外渔场作业至今,作业区域由西非海域扩展到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及20多个国家地区,远洋渔业产量达到1.35×105t。但是,远洋渔业依然是山东省(也是全国)渔业发展的弱项。日本、俄罗斯、英国、韩国等渔业大国都是远洋渔业为主的国家,而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和贸易大国,但远洋渔业产品产量仅为1.2×106t左右(2012年),仅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虽然早在1989年3月,在国务院就把远洋渔业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并出台了包括《中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但是,远洋渔业发展依然问题重重。随着国际上渔业资源争夺和渔业利益冲突加剧,渔业资源丰富国家对外来捕捞的管理日益严格,海洋权益斗争日趋复杂,周边国家侵扰、抓扣、抢劫我国渔船事件不断发生。同时,远洋作业渔民也存在着捕捞行为不规范、违规捕捞等问题,加强渔业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5]。

三、山东省渔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针对当前山东省渔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1.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渔业资源环境

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是当前山东省渔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建议组织开展渔业资源调查,重点调查主要经济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渔业水域,研究制定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首先,要根据渔业生物资源数量科学确定各海域可捕捞量,划定“捕捞红线”,实行渔业捕捞总量控制并合理分配捕捞配额。其次,要加强重要经济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保护与管理,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第三,建议建立完善的涉渔工程生态评价和生态补偿机制,明确补偿内容和标准,落实补偿措施。第四,加强渔业水域污染防治,建立污染损害评估技术体系,加大污染事故调查和应急处置能力。

2.积极开拓渔业养殖空间

虽然已有的近海和内陆渔业资源衰退严重,但山东省渔业发展依然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据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调查,山东省潮间带以及水深0-50m海域面积达9.75×104km2,目前开发不到1.7×103km2。据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的统计,2012年全省采煤塌陷地约4.69×104hm2,其中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1.88×104hm2,全省每年还将新增采煤塌陷地约3.3×103hm2,未来10年间将形成新的采煤塌陷地约3.3×104hm2以上。这些采煤塌陷地为进行水产养殖或休闲渔业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山东省沿黄地区有近6.67×105hm2的低洼盐碱地,可以采取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研发的“上粮下鱼”、“上蔬下鱼”、“上果下鱼”、“上禽下鱼”等“以渔改碱”综合利用方式开展水产养殖。菏泽市约有黄河故道4.5×105hm2,可形成标准化淡水养殖池塘约4×104hm2。建议山东省政府列专项规划,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积极开发利用这些空间资源,推动山东省渔业快速健康发展。

3.确定研发重点,创新管理和投入体制,支持渔业科技创新

首先,渔业管理部门应该把握山东省渔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所需的关键技术,确定研发重点。例如,适合不同水域增养殖品种的繁育研发技术体系、低成本、高效益、少风险的先进健康养殖模式、适合山东不同水域的现代渔业设施装备的引进和研制、陆海接力、人工鱼礁、海洋牧场、人工藻场等工程示范等。其次,山东省渔业科研结构众多,应该充分发挥山东渔业科技资源优势,构建科研交流合作平台,通过项目合作和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联合院校和研究所,针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渔业科研公关。第三,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完善渔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对渔民的知识和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培训,提高渔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将已经熟化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第五,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以信息指导生产,依靠信息促进营销,实现渔业发展信息化。

4.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远洋渔业

远洋渔业是海洋渔业的组成部分,开发远洋水产资源,有利于减轻和缓和沿岸、近海捕捞强度。近几年,国家拿出大笔资金扶持山东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山东省远洋渔船整体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渔船结构得到很好地优化,国际竞争力和资源开发能力显著增强。但是,存在渔船增速太快,各方面配套不足的状况。针对这些问题,首先,省财政扶持范围应突破单纯的渔船建造,重点向渔场开发、海外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支撑等延伸。其次,要成立海外基地建设协调工作小组,依据《山东省海外渔业工程规划》,立足山东省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的《山东省远洋渔业海外基地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第三,要建立山东省远洋渔业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平台。开展适应现代远洋渔业发展要求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加强远洋渔船职务船员及普通船员的法律、技能外语和涉外知识培训。第四,加强对先进远洋渔船、船用设备、渔场资源、渔具渔法、捕捞技术的研发并研究远洋渔业现代经营管理模式,研究国际远洋渔业规则,加强交流、争取和维护海洋权益。

[1] 王林昌.现代渔业框架下山东渔业转型的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8,(2):76-80.

[2] 韩书文,鹿叔锌.山东水产[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0-23.

[3] 董贯仓,曹振杰,张建东.山东省渔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调整与对策[J].现代渔业信息,2010,(12):6-9.

[4] 孙吉亭,赵玉杰.山东省渔业科技进步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2,(1):139-144.

[5] 孟庆武,赵斌.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山东渔业发展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7):34-38.

2014-08-25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鱼类创新团队(SDAIT-14)和虾蟹类创新团队(SDAIT-15)成果。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徐 杰(1978- ),博士,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刘 群(1971- ),女,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陈盛伟(1971-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本文通讯作者,主要研究领域:农业风险管理与农业保险。

F326.4

A

1008-8091(2014)03-0068-05

猜你喜欢

远洋渔业渔业资源水产品
我国远洋渔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东海渔业资源重建的智慧技术思考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中韩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举行
简述鱇浪白鱼渔业资源相关研究成果、问题与建议
农业部开展“十三五”远洋渔业发展集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