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贷、房价与家庭人均收入:
——基于辽宁1980-2011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4-09-21吕晓英
□丛 正 吕晓英 刘 萍
农贷、房价与家庭人均收入:
——基于辽宁1980-2011数据的实证分析
□丛 正1吕晓英2刘 萍3
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农村贷款供给不足是阻碍城镇化发展的很大瓶颈,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民没有有价值的抵押物,缺乏安全保值的投资资产难以吸引外部资金大规模投资农村。本文以辽宁1980-2011年的人均房价、人均收入和农村贷款总量为变量,利用VAR模型分析和检验了作为沉淀资产的农房和农民人均收入、农业贷款之间的关系,用单位根检验平稳了数据,通过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细化了变量间的影响。最后得出这几个变量的相互关系,农村房价的上升对农贷投放量的增加意义重大,农房如果能上市流通,可以新增大量社会财富,从而可以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生产领域,解决农业经营资金不足的弊病。因此,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构筑一个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显得迫在眉睫。
农房;VAR模型;农村贷款
一、引言
农贷供给少,一个主要问题是农业经营者抵押物缺乏,农村发展问题最根本的解决途径是农村和城市要享有同样的经济投资条件,根据资本的逐利特征,如果在农村有着和城市相同的资产确权规定和安全的回报率,则城乡对于资金的吸引力是相同的。可是商业银行对于城市个人贷款尤其是个人抵押贷款,恐怕是其资产中最良性的部分,原因在于城市抵押物价值高,城市房产投资有制度和环境保障,城市住房也值钱,因此投资行为到了疯狂程度,以致需要国家政策控制。建房是农民最大的支出项目, 农房是农民最大的实物资产,而这块农业资产却一直没有盘活,没有做到和投资资金相对接。全国大约有7. 21 亿农民, 按人均30平米住房建筑面积、平均700 元的建筑造价保守计算, 全国农房的经济价值至少有15 万亿元[2]这笔巨大的资产目前不能抵押, 不能上市交易, 只能在村民范围内转让。可以说, 这笔资产目前是处于“沉淀”状态的“死”资产(田野)。如果农村的广大房产价值得到应有的承认,农村对于社会资金的吸引将会大幅增长。农房不让流转,政策本意是好的,怕农民居无定所,维持农村社会稳定,但是这项政策极大得限制了农村住房市场的发展,也间接限制了外部信贷资金流入农业。实质是农民最大财产权得不到应有承认,降低了农民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是降低了农民的真实财产收入,间接降低了农民购买力,遏制了国内需求。本文力图通过辽宁省(1980-2011)的数据,利于VAR模型实证出农房、农村人均收入对农业贷款供给的实际作用。首次检验了作为沉淀资产的农房和农民人均收入、农业贷款之间的关系,用单位根检验平稳了数据,通过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细化了变量间的影响,最后得出这几个变量的相互关系。如果想要建立农村金融良性循环,首先要为农村财富建立合法的载体,农房可以成为一个切入点。
二、理论框架与假设前提
我们探讨经济主体为风险厌恶和初期禀赋一定的条件下,其对资产组合的最优选择。农村贷款供给问题实际上是资金的投资收益问题,社会上多余的储蓄资金如何流向农业领域。我们建立农业投资者行为模型,其基本假设:投资农业的经济主体效用函数为单调递增和二阶可导的VNM效用函数,其初始禀赋为 W0。经济中存在一项收益率为 R1的非农业投资和收益为R2的农业投资。经济主体将其初期禀赋全部投资于这两个资产。其中,在资产R1的投资为α,则R2资产的投资为:W0-а。
经济主体的投资收益为:W=аR1+(W0-а)×R2
投资组合选择问题:M|a|axe[u(W▯)]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经济主体的面临组合选择问题为:s·tW=аR1+(W0-а)×R2≥0
作为最优解的经济主体最优资产组合满足一阶条件:
μ=E(R) 则约束条件可改写为
(1)这里的风险溢价是投资者选择具有双重风险的农业资产投资,所要求的市场回报,而前述的仅仅是对市场风险的要求补偿。
(2)个体在支付ρ后与他承受风险的场合处于同一效用水平,而这里个体资产可以在农业与非农间流动,从而形成不同的配置,拥有不同的组合收益和风险水平所有经济组织的资金来源基本有2个:①内源融资,来自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积累。即通过自己从事的经营活动,先是获得一定的收入,扣除应交税收,经过利润分配以后,部分利润可以留存形成经营组织的自我积累;②吸收社会其他经济主体的剩余资金然后用于自己的内部经营,这就是企业的外源融资。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银行贷款风险性很大,银行往往加强对借款者的监督和评估,主要通过信用对借款者分出等级,要求必要的超出借款价值的抵押品,监督和限制贷款资金的使用用途等。抵押担保融资应该是最通常的解决手段:以农户拥有的土地和房产为依托,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抵押担保的办法,大范围的进行农户家庭资产抵押担保信贷工作。农村土地金融是农业土地经营者以其拥有的土地产权向金融机构或社会公众融资行为关系的总和,农房与农贷的实质是属于农村资产权抵押融资的范畴[6],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三个角度:一是怎么进行农房贷款?就是对农户贷款运行模式的研究。二是怎么确定农贷抵押物?就是农村产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成为贷款抵押物,这个问题涉及到制度法律等相关问题,但是确实关键问题。三是向国外学习,纳入农村土地金融范畴的研究。
假设一、农村信贷增加对农民收入有重要影响,信贷增加导致农民收入正向增长。按照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资本增加带来产出增加,农村信贷供给增加带来人均资本增加,资本增加带来产出增加。因为农村人均资本量远低于城市人均资本量,根据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可得到农村信贷投放效率要高于城市。因此有理由相信农村信贷投资对农民增长有重要影响[1]。金融市场和金融组织通过分散风险和提供资源配置效率而产生经济效益,然而金融市场本身有个选择问题,常常是越有资产的人越容易贷到资金,缺乏的人却难以贷到。常常是加剧收入差距。这么多年来农贷增长不快就是这样,缺乏财富和资产的农民很难受到商业金融组织的青睐。农村历来资源丰富,地域广阔,人力资源相对也多,缺乏的是资金和资本,如何吸引商业贷款的投入,提高经济层次和经济效率。因此提高农贷投放可以更加直接得提高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增加可以显著改善农村的金融生态环境,从而更好地吸引外部资金的投入,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农贷是启动农村经济的着眼点。
假设二、农房价值得到应有的承认。农房是否可以抵押,理论界和实务界还没有达成共识。专家认为应当允许农民转让和抵押自己的房产,这实质上是解除了对农民财产权的限制,本是合情合理又符合法律规定的。但另一部分专家认为农房及宅基地是有着特殊用益的物权,是农民基本的生存立命之所,在现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全的条件下,大量农民失去居所不利于社会稳定[5]。但现有制度下,农房权利受限,升值潜力不高,难以被投资者青睐,成为了“沉睡”的资产,价值得不到应有体现。金融机构在贷款后还有个处理抵押物的权利问题,如果贷款农民不能偿还贷款,现有制度下银行没有权力处置抵押物,会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金融机构如果贸然发放贷款,将面临很大的风险。现阶段的矛盾是农村新型城镇化需要大量资金,农民融资困难,缺乏抵押物,农业发展受限。而作为农民主要财产的农房却不能够起到融通资金的作用。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国农村住房(以下简称农房)面积达229亿平方米,按照平均391. 7元/平方米的价值计算,沉淀的资金近9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总额的4. 9倍[2]。如果能通过抵押贷款等制度将沉淀在农房中的建设资金盘活成“动产”,将对农村现代化建设产巨大作用。
假设三、农村经济良性发展与流动性过剩的缓解。整个经济和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是近十年来中国经济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辽宁省经济也表现出一方面是金融体系货币流动性过剩,据统计,至2011年末,辽宁省银行体系累积存差超过4000亿元,占比超过存款余额的30%[2],金融机构有大量资金没有贷出,形成流动过剩,这部分资金四处冲击,出现了股价奇高,大宗商品价格疯涨等现象;另一方面却是农村金融的缺失和压抑,农村资金奇缺,资金外流不断增加,据统计,辽宁省农业贷款余额由2001年的534. 23亿元增至2011年的1918. 69亿元,年均增长138.45亿元[2],虽然辽宁农村贷款不断增长,但与不断增长的实际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辽宁省农村金融缺口产生原因多样,一部份是经济整体快速增长,农村广大经营者拥有大量的潜在资源和投资机会,这是经济增长的隐形福利,尤其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另一方面广大农民个人生活性金融需求也大量存在,比如就医、上学等!第三方面农村发展需要大量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投资,这部分投资是建设新型城镇化所必须的,这部分资金需求量大,需要各种性质金融机构综合介入。农村经营的收益低,风险大,公共设施环境差,商业金融组织不愿放贷!大量的经济潜在资源得不到开发,农村金融机构萎缩,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而要建立新型城镇化,必须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的格局,在农村建立良性的金融系统,解决农村地区货币供给不足,沟通城乡资金的流通渠道,建立顺畅的资金流通机制。
三、模型、变量与数据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的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建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可以用来预测相关联的经济时间序列系统,并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进一步解释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所产生的影响[2]。滞后阶数为p的VAR模型表达式为:
yt=Φ1yt-1+…+Φpyt-p+Hxt+εt
其中:yt是k 维内生变量列向量,xt 是d 维外生变量列向量,p是滞后阶数,T是样本个数。k(k 维矩阵(1,…, (p 和k(d 维矩阵H 是待估计的系数矩阵[4]。εt 是k 维扰动列向量,它们相互之间可以同期相关,但不与自己的滞后值相关且不与等式右边的变量相关
即含有k 个时间序列变量的VAR(p)模型由k 个方程组成。
本论文数据来自《辽宁省经济统计年鉴》和《辉煌岁月—辽宁60年回眸》,选取辽宁省的 1981—2011年的农贷(LRF)数据、农村家庭人均收入(LRPI)和农村人均住房价值(LRPH)等时间序列数据,其中农村人均住宅价值=辽宁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乘以农村新建(购)住宅价值(元/平方米。为消除异方差,除描述性表格外,都做了对数化处理。
表1 辽宁农贷影响因素描述性表
四、实证研究
(一)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是检验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的正式检验方法。以DF和ADF检验最为常见,这两个检验可以回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由DICKEY和FULLER提出了检验时间序列变量是否含有单位根的正式方法。最大滞后长度根据施瓦茨信息准则确定, 利用 Eviews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表2 ADF检验结果
根据 ADF检验结果LRPI,LRPH和 LRL在 5%显著水平下为非平稳变量。对于非平稳变量的处理采用差分法,结果见表 2。其中△LRL,△LRPH和△LRPI分别表示对相关变量取一阶差分值。从表 2可以看出,经过处理后各变量的差分皆是平稳变量,同时也是一阶单整的。
(二) VAR滞后期与协整检验
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需要确定VAR 模型的最佳滞后期,在选择滞后期阶数P时,一方面想使滞后阶数足够大,以便能够反应到所构建模型的动态特征。但是另一方面,滞后期阶数越大,需要估计的参数也就越多,模型的自由度就会减少。所以要综合考虑,既要有足够数目的滞后期阶数,又要有足够数目的自由度[4]。表3 中列出了0 ~ 6 阶VAR 模型的LR、FPE、AIC、SC和HQ 值,并以* 标记出依据相应准则选择出来的滞后阶数,其中有四个准则确定的滞后阶数为6阶,所以将VAR 模型的滞后阶数定义为6。
表3 VAR 模型滞后阶数判断结果
由于上述变量都是单整的,本文使用约翰森( Johansen) 多变量协整检验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并进一步确定相关变量之间的符号关系.表3为检验结果,在5%的显著水平下判断,因为迹统计量检验有16.06378大于15.49471;最大统计量检验有34.69676大于21.13162,所以迹( Trace) 和最大特征值( Maximum Eigenvalue) 统计量均拒绝对应的没有协整( None) 和最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At most 1) 的原假设,表明农村家庭人均收入(LRPI)、农村人均住房价值(LRPH)、农业贷款(LRL)三个变量至少存在两个协整关系。
表4 变量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三)标准化协整方程
根据以上检验,得出农村家庭人均收入(LPI)、农村人均住房价值(LPH)、农业贷款(LPL)三个变量最终的协整方程为:
LPL= 0.0024*LPL(-1) + 0.1903*LPL(-2) - 1.7638*LPH(-1) - 1.30661*LPH(-2) + 0.3235*LPI(-1) + 0.4424LPI(-2) + 0.2487
LPH =- 0.3351*LPL(-1) + 0.0708*LPL(-2) - 2.0213*LPH(-1) - 0.5038*LPH(-2) + 0.2868*LPI(-1) - 0.13*LPI(-2) + 0.3808
LPI =- 0.0016*LPL(-1) + 0.0118*LPL(-2) - 1.6405*LPH(-1) - 0.6785*LPH(-2) - 0.0660LPI(-1) - 0.0898*LPI(-2) + 0.35841
通过协整关系式( 3) ,可以得到农村家庭人均收入(LPI)、农村人均住房价值(LPH)、农业贷款(LPL)三个变量在样本区间内( 1981—2011 年) 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从关系式看,农村人均住房价值(LPH)对农业贷款(LPL)有正方向的影响,说明农村房产价格低,建筑质量不好,对农业贷款有直接影响。如果通过城镇化政策措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使农房上市流通,基本接近城市房产价格水平,会直接提高农村信贷抵押物价值,提高信贷总量。农村房价每增加1%,农业贷款量会增加1.78%。
(四)脉冲响应函数
由于VAR模型是一个非理论的模型,它无需对模型作任何先验性的约束,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时,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何,而是分析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说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4]。脉冲响应函数刻画了内生变量农业贷款(LRL)对误差变化大小的反应。具体的说,它刻画了误差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用时间序列模型来分析影响关系的一种思路,是考虑扰动项的各种影响是如何传播到各个变量。脉冲响应函数的基本思想:
Xt =a1xt-1+a2xt-2+b1zt-1+b2zt-2+ε1t
zt =c1xt-1 +c2 xt-2 +d1zt-1+d2zt-2+ε2t t=1,2,…,T
式中,ai,bi,ci,di是参数,扰动项是具有平稳性质的白噪音向量。鉴于研究目的,重点考查来自农村家庭人均收入(LRPI)、农村人均住房价值(LRPH)、农业贷款(LRL)一个标准差信息冲击(经乔立斯holesky自由度调整)后农村家庭人均收入(LRPI)的变化情况,所以将冲击变量( Impulses)设定为LRL LRPI LRPH,响应变量( Responses)设定为 LRL。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从以上实证分析看出,现在的农村经济中农民人均收入影响作用大,但是农房价值和农贷变化很有潜力。农村房产价值对于农村金融供给影响作用明显,如果农村房产货币价值上升,直接影响农村金融供给。这些年城市的银行信贷很多是以房产做抵押,城市房产的财富效应使得金融机构很愿意将资金贷给借钱者。本文认为农村金融良性循环的条件,是要有财富的良性载体,农村如果有了吸引财富的良性资产,农村金融循环才能良性运转。首先一个重要途径是改革完善农村房产流转市场,目前仍缺乏科学的农房流转价格支持体系,只有完善的农房流转市场,农房才有一定的财富效应。国有城市土地市场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体系,相比之下,农房流转市场却很不完善,基本上还处于自发、隐性、无序的状态,也没有形成统一的价格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房流转市场资产的融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产权交易的过程,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市场。根据目前我国行政机构设置和农村的实际,可以以乡为基础建立信息,组织产权流转、招拍挂等交易活动,为贷款抵押物处置、抵押权利的实现提供平台。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法律咨询等中介组织,为农村产权流转和抵押融资提供服务。基层农户房屋交易市场,及时收集和发布各类产权流转交易。
我们知道财富是个存量概念,收入是个流量概念。收入的持续增长才会在农村形成财富流入效应,吸引资金持续流入。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直接推动了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的增加,而信贷比率的提高也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更快增长,农民收入与农村金融信贷之间的双向促进作用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即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扩大信贷规模,增强对农民的金融支持,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农民收入与农村储蓄比率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说明虽然二者在样本区间之内存在着稳定的相关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明显的因果关系,通过农村储蓄比率的提高,并不能对农民收入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进一步讨论
农村经济问题,其实是个良性经济循环问题,在过去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经济资源片面集中于大中城市,农村经济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但在最近几年,城市经济中,流动性过剩,存量资金太多,各路资金在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各种市场中横冲直撞,出现了各种资产价格虚高现象,重要原因在于,资金投资缺少出路,尤其在国家出台房价行政限制措施后,各种资金需要投资领域。政府城镇化发展措施,奠定未来经济发展空间在农村,尤其农民收入提高和农村房产确权后,价值上升,将大大得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层次,会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农村经济是中国未来几十年里,最具潜力的经济体,试想如果广大农村人均GDP达到或接近城市的平均水平,中国经济体将会发展到多大?而在这种发展过程中,本文认为最先着眼的应该就是农村的资产,农村有经济发展的潜力,缺乏的是清晰的制度环境和人材储备。如果农村资产农房能象城镇住房那样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这无疑会自动吸收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农村资产的确权是开启农村投资的重要环节,有了良好的投资媒介,投资者才会投资农村领域,首先的问题农村资产的确权问题,有了好的制度环境,资产才能自然形成,才能吸引资金投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建立系统全面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都很重大。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从建国初期的由国家银行为主,信用合作社为辅到改革开放后的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主导,农村信用社为基础,其他金融机构和融资方式并存,再到现在以合作金融(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中国农业银行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共同存在、分工协作的综合的农村金融体系。这种农村金融体系全面,把满足各种需求作为金融组织存在的前提,但是借鉴国外经验和实际需求,还应该在组织的产生和定位上进行改革。首先要建立便于外部社会资金投入的金融组织平台,比如现今的村镇银行,由多元资金介入,既要有大金融机构和大国企参与,又允许各种资金入股。要根据市场化要求发展壮大农村金融组织,提高农村金融组织的盈利能力,通过资本重组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做大做强。
象法国信贷银行一样,从农村经营中获利壮大,成为大型的金融机构。因此,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构筑一个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显得迫在眉睫。
[1] 丛正,许佳萍.基于ARMA模型的辽宁省农村金融缺口测算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 张晶.辉煌的岁月——辽宁60年回眸1949-2009[M].辽宁省统计局,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3] 李雪松.冉光和.财政分权、农业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J].农业技术经济2013,(1):86-94.
[4] 高铁梅.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 EViews 应用及实例( 第二版)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 万伟.我国农房抵押融资障碍的破解及制度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44-46.
[6] 金瓯.从产权缔约看农房抵押贷款的发展——以温州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 2012,(3)29-37.
[7] 孙永强,万玉琳.金融发展、对外开放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1978-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1,(1):28-40.
2014-05-04
沈阳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专项“沈阳市农村金融缺失问题测算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F14-230-5-1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现代农业背景下东北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阶段性成果,编号:11YJC630138。
1.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116025;沈阳化工大学,辽宁 沈阳,110142;2.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3.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387
丛 正(1973- ),男,辽宁人,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资本市场方向博士研究生,沈阳化工大学金融系教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
F832
A
1008-8091(2014)03-00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