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2014-09-21周爱君
周爱君
儿童文学是一种与小学语文深刻联系的文学形式。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不论是哪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儿童文学都在其中占据了非常可观的比例。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为例,全十二册语文教材中共出现了6篇童话寓言、19篇儿童科普文艺、68篇儿童诗歌、88篇儿童散文,以及92篇儿童故事。这273篇儿童文学作品占据了教材整体篇目的80%以上。可见儿童文化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的自身特点及其与小学语文间的共同特性使得它具备了发展成为高质量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独特优势。近年来,随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界认为以往的儿童文学资源利用中存在着诸如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质量不佳、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够、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量不足等等有待解决与改善的问题,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仍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空间。而如何积极开展儿童文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正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
一、 小学语文教育要考虑儿童特性,激发儿童阅读兴趣
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大,出现该状况的原因在于这些学校的语文教材略显刻板,教材内容趣味性相对不足,教化意味过于明显。这些语文课程虽然也能应对正常的教学,但是对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长远发展等没有任何贡献。小学是学生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语文阅读资料的教化功能不应当凌驾于其趣味之上。将学生的兴趣与感受置于首位是关键。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在创造过程中考虑了儿童特性,贴近儿童的心理和生活;儿童文学将简单、鲜明和生动的事物结合起来,受到小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因此语文教育教学要考虑儿童特性,多选取适合儿童心理的文学作品,从提升儿童兴趣的角度出发,加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中儿童文学的开发,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二、 提升文学欣赏能力,改进小学语文教育质量
在小学阶段提升儿童文学欣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所谓儿童文学欣赏能力是儿童通过阅读、听文学作品而表现出的一种精神活动能力,根据小学生特点培育其文学欣赏能力,有利于增强其审美水平,改进学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1.利用整体感知培育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新理念下的“语感”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认知结构还不成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有限,在作品欣赏中,小学生往往凭借直观感觉进行跳跃式阅读,对色彩鲜明的图案、曲折的故事、传奇的人物形象等十分感兴趣。小学生文学欣赏能力培养中应该积极利用其整体感知的特性,而不是纠结于某个字词、语句等,这样可以有效培育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新理念下的“语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2.亲身经历的情境式教学法使小学生入情入境
儿童在欣赏作品时最容易投入情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往往置身于其中,把自己想象为某一个人物,或是悲伤或是高兴。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儿童这一特性,换位思考,选取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全方位挖掘文本的语言、人文、美学等价值,为儿童文学作品学习营造良好的精神审美氛围。
三、 引导学生加强对课外儿童文学资源的利用
一般来说,由于小学语文教学本身的原因,学生对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都较为熟悉,即便尚未展开教学也能较自主地进行课本阅读。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课外儿童文学阅读就显得非常匮乏。其实,课本中的儿童文学作品数量非常有限,类型范围也相对较小,远不能满足学生持续提升语文水平的客观需要。相反,在课本之外有一个广阔的儿童文学世界,并且课外儿童文学的阅读量才是真正决定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因素。同时,学生们开展课外儿童文学阅读后反馈的信息也能反过来为儿童文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外力促成,故引导小学生建立起课外儿童文学自主阅读习惯需要各方面的助力。
1.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课本阅读发展到课外儿童文学阅读
语文教科书中的儿童文学有不少是优秀儿童文学读本的选段,教师在课堂中不妨抓住契机对这些儿童读本本身作一些浅层介绍,鼓励学生们在课后积极地接触这些儿童文学,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与热情。课堂上以课本及相关拓展内容的讲解为主,但课堂以外,教师们可以利用早读、班级活动等机会开展以课外儿童文学阅读为主题的活动或比赛。一来可以营造一种活化的读书氛围;二来教师们可以借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三来可以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正式的课外阅读交流平台。
2.学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和氛围
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儿童文学拓展阅读问题上为儿童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和氛围是十分关键的。在学校教育中,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儿童阅读习惯培养方式就是建立与儿童之间的朋友关系,共同阅读。这项活动并不难展开,只要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儿童的阅读活动,或充当学生阅读感受的聆听者,或与儿童共同度过阅读时间,或围绕儿童读物与儿童展开话题交流。这些做法的主要意义在于提升教师与儿童在阅读活动中的交互感,维护他们将课外阅读长期坚持下去的热情。
学校要从精神上鼓励孩子多参与校内外的读书活动、多接触图书馆与书店、多结交同样热爱阅读的同龄朋友,或者利用好自己能够找到的儿童文学资源展开自主阅读。
3.儿童文学的出版环境也有着较大的改善空间
长期以来,出版物的类型受市场需求的调控。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辅资料成了面向小学生的主要出版物。其实,图书的发行出版方应当重新明确自身迷失的市场引导职能和应当对广大小读者们承担起社会责任,多发行一些优质的儿童文学作品,适当抑制教辅资料的疯狂出版势头,还孩子们一个轻松、优质的儿童文学阅读空间。
四、 建立起具有较高儿童文学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
在小学语文教材进一步儿童文学化的背景下,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实中,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儿童文学相关课程体系;第二,在岗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提升迫在眉睫。
1.要尽快在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中开设儿童文学的相关课程
国内有过系统儿童文学教育经历的小学语文老师非常少,其直接原因就是高校儿童文学课程的缺位。当下,国内拥有专门儿童文学教师队伍的高校屈指可数,仅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及浙江师范大学等寥寥几家。在作为教师摇篮的很多师范类学校中,《儿童文学》甚至不是一门必修课。课程力量的薄弱直接制约着儿童文学教育的发展。加强高校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就相当于从源头上缓解了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足的问题,故这项工作应当视作重点常抓不懈。
2.教育部门应当积极加强对小学语文老师的继续教育
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理论学习长效机制的建立上。儿童文学作为一门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对它的学习钻研难以在一朝一夕内完成,教育部门和相关教师都应当明确这一点。考虑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我国小学语文语文教师数量之巨,教育部门必须将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培训当成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来抓,在组织培训之余可以邀请高校教师、儿童教育专家专业人士等前往各地开展儿童文学研习讲座;也可以为各地小学语文教师建立起专门的儿童文学网络交流平台。专业的指导、多样化的学习沟通方式必然促进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罗庆云,戴红贤.周作人与民国早期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化”[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1).
[2] 李繁.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6).
[3] 郑飞艺.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变革——基于阅读教学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1(7).
[4] 王标.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5).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