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长德育”的认识与培植

2014-09-21潘照团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校长德育生命

潘照团

“立德树人”是十八大首次确立的教育任务,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永恒教育话题的回应。德为首,人为先。“人人德育”在新时期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学生的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的专利,也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包括校长。

校长是一校之首,应当为立德树人的先行者,但现实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有的校长角色偏失,往往把自己定位在管理者,远离教育者的行列;有的校长简单化理解放权管理,学校具体育人任务由中层领导和教师去完成;有的校长忙于社交,来回倒腾的是外部环境和校外资源的拓建,与师生难有交集。

校长被德育边缘化还在于认识的缺失。校长不仅仅是领导者,其实他还是一种资源,是孩子们心中的能量源。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与友人谈斯坦兹经验的信》中说:“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我相信,假如我做到了这一点,一切其余的问题也会随着解决了。”

“校长德育”不能被简单地理解成校长做德育。它既是实体的主动运作,又是形象的一种代言。校长既要为自己代言——主动地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渗透德育,又要被代言——老师们用校长的精神符号感召孩子渗透德育。“校长德育”其实是一种教育资源,是先进人力资源在德育过程中的应用,是人际德育的一种顶层关联。美国生物学家威尔逊认为:“人在最原始的内心深处就有一种要‘与人相联系的感觉。”学生对校长尤为如此。

“校长德育”不是有了校长就有德育,它是需要培植的,用生态情怀(对生活状态、生本状态、生命状态的热爱)来培植。

一、 培植的土壤是生活的、自如的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校长要主动地融入学生的生活状态中去,以长者、亲人或者伙伴的身份出现,无拘无束,有了你的出现,孩子们本具变化的生活更多彩,此时此刻的他们觉得自己是今天最幸福的,至少他们是这么想的,因为现实中孩子们与校长相处的时间和机会实在太少了,他们非常珍惜这段时光。

校园生活很普通,因为天天很多时空节点都是相似的;校园生活又很丰富,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组合就有不同的故事。编织一种关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性,校长要主动融进孩子们的生活,只要有时间,校长就要有这种意识和行动。

课余,校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打球、踢球、下棋(现在很多校园内都能看到公共场合设有大的立体棋盘)、在公共书吧看书;校园活动时,校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做课间操;春游时与孩子们一起放风筝、做游戏;运动会上校长可以是运动员,又是一个疯狂的助威者;校长可以给学生的各类展览活动写序言,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与他们一起展览;孩子们在用画笔装点校园,校长也可以上去涂鸦;孩子们领养小动物,校长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员。长此以往,校长就与孩子们拥有了很多共同语言。

校长还可以把学生引进自己的生活。北京市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每次出外参加大型活动都带一两名学生陪同。每次都尽量让学生能“显露出来”。“学生第一”,在李校长的生活中已属平常。我们没有李校长这么丰富的资源,但若有意为之,必有空间。钟情于生活的情感积淀,为“校长德育”开辟了一片良田。

二、 培植的方式是生本的、自然的

培植的方式是尊重孩子个体的存在,是学生的,是儿童的,是自然的。校长自身要充分发挥自我的德育价值,精心考虑与孩子交往的方式,用心传递自己的心声。德育部门、教师要善于借力,借先进领导力,借精神影响力,把校长请进德育空间,把校长的形象塑造在每个孩子的心间。

“校长德育”的主动性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校长讲话——要顺应孩子的心理。比如春季开学时刚好过了元宵节,此时的开学典礼应当有喜气,可以通过送“红包”、猜灯谜等互动方式来传递校长新学期的寄望,孩子们必然乐于接受。当然,校长讲话不是简单的迎合。记得有次运动会上,六年级进场方阵高喊口号:“飞跃梦想,超越刘翔,英姿飒爽,横扫全场。”台下同学呼声很高,那股兴奋劲被校长看在眼里。致开幕词环节,校长让孩子们再一起高喊这一口号,孩子们喊得非常过瘾,这时,校长说:“运动会上需要的就是这股霸气,但我们更应该讲正气”。后来的话语孩子们就听得很认真。撇开了孩子的现场心理去高谈阔论,一切都是形式主义。

其二,校长交往——要自然的无间的。孩子与校长交往时难免有些拘束,因此要营造一些和谐的交往环境,形成生态化的德育气场。如面对全体学生推出“校长午餐会”,每个月开办一期,学生可以通过个人报名、班级推荐、大队部审核的方式参加。面对全体毕业生,我们推出“校长午茶会”。在“毕业季”里,校长在每天中午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分批与毕业班的同学一一交谈。更多情况下,教育者需要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和心灵,成为贴心的教育陪伴者和“心灵知音”,让师生关系更为温馨、互动,充满流动性,创造出更为和谐、信任的教育气象……校长要多一些温馨细致的教育陪伴以及人格指引,多对学生进行人格和灵魂熏染,给孩子、学校制造更多的和谐元素。

其三,校长约定——要默契的神圣的。校长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个性化的“作业”,或者说是一种约定。看到某个孩子善于对所学内容作自我整理,我们可以请他总结整理经验,并去寻找周边与他一样优秀的学习伙伴,相约3-5人,准备一场整理经验报告会,校长为他们主持或者点评。这个约定就是诚信的教育,如期而至的报告会就是教育的多赢。碰到某些“头疼”的学生,校长可以与他有个“故事约定”,每周互讲一个故事,德育就藏在故事里。

“校长德育”的代言性大致由两方面促成。一个是德育部门要有意识地安排校长的德育行程,只要觉得这场活动有校长出现效果会更好,那就让大队委去邀请,每次不仅要让校长露个脸,而且要让他说几句,或者颁个奖什么的。虽然校长是“被代言”,但只要有时间,校长都是乐意的。校长被代言,还有其他形式,如设立校长荣誉生、一日小校长、校长签名书籍赠送……只要用得适当,都能取得鼓舞士气的效果。另外一个代言要靠教师,要巧用校长的声誉和关注度,转达或善意地创编校长对班级的肯定。当然也可以个别要求校长来班级讲话,参与活动等。刚开始,估计有些校长对“被代言”不大乐意,但出于工作也得来,凡来的,都让孩子们把掌声送给他,长此以往,校长慢慢也就习惯了、乐意了,甚至主动了,这就是“生态培植”的另一层含义。

三、 培植的风向标是生命的、自觉的

校长是德育的领航者,是风向标和舵手,德育方向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每个生命体的精神状态。朝向何方?叶澜教授提出的“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给了我们方向——“生命自觉”,这是一种品格,是一种标志。围绕“生命自觉”,“校长德育”需要释放强烈的信号,作为“校长德育”的实体,校长要做德育的顶层设计。

从课程层面考虑“爱己爱人爱生命”,爱己从爱自己的身体开始。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把体育作为学校的核心课程,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健康”被摆在了培养目标的首位,这是对生命德育诉求的有力回应。爱人,可以设置“公民课”,以公民的身份到社会需要爱的地方上大课。爱生命,可以成立“农博园”社团,每周安排一至两节,让喜爱动植物的孩子呵护生命,并传递生命的色彩;爱生命,也可以设置绘本生命课,让孩子在图文世界里寻找心灵的共鸣。

德育顶层设计的关键是评价,德育从生命出发又归于生命,点燃每个生命体的自我觉醒是德育的“般若”,发现并呵护心灵美是“校长德育”诠释的核心。基于这点认识,我校首次以一位学生的名字命名荣誉——华栋好少年,这是对出于本能的自觉的爱心行为的嘉奖。校运会临近尾声,教工拔河比赛开始,全场的焦点都聚集在老师身上,所有人都欢呼雀跃着为老师加油鼓劲,华栋同学却看到了潜在的危险,主动申领红绶带担任安全防护志愿者,并及时劝离了攀爬看台的同学们,消除了安全隐患。这对于一名在大队委什么名号都没有的普普通通学生来说是多么不容易。他要有爱心,还要有勇气,更要有自觉。校长给他的颁奖词是这么写的:“平凡,并不意味着默默无闻;责任,并不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承担。华栋同学的真实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颗美丽的心灵。让我们走近这个平凡却又有着责任感的孩子。”很多人质疑,这个孩子够优秀吗?德育最为根本的应当是在人的道德本性中找到自己的牢固支点。我们相信纯真的心地一定会在人生的进程中不断开花,相信种子一定有力量。

“育生命自觉之人的教育过程,尤其关注学生的主动投入与过程中的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我们坚信,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我们就得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品味,生命就是每人都有的脉搏。

校长既是德育的楷模,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典范,校长又是德育的主体,积极去引领去践行;校长也是德育的客体,是大家树立的一种精神形象,或者说是文化符号,校长的力量根植在每个孩子的心底。总而言之,“校长德育”就是一种力量,就是一种象征。之所以称之为培植,是因为“校长德育”是生态的——生活的状态、生本的状态、生命的状态。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校长德育生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