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的山西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测度与评价

2014-09-20刘晓英

关键词:发展潜力山西省因子

刘晓英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基于AHP的山西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测度与评价

刘晓英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旅游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需要诸多条件的保障和支撑。通过对提炼的20个影响因子的分析发现,山西旅游产业呈现出竞争能力与发展潜力协同演进上升的局面。但是,旅游产业的组织优化能力、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生态环境质量、旅游教育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仍然是目前影响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限制性因素。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AHP

据统计,2012年,山西实现旅游总收入1813.01亿元,位居全国第11位。[1]但是,与广东(7389亿元)、江苏(6500亿元)等旅游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与同属中部的河南(3364.1亿元)、湖南(2234.1亿元)相比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当然,成绩与差距的综合也客观反映了今后一段时间山西旅游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换句话说,任何面对成绩与差距的简单乐观与盲目悲观都不可取,加强对山西旅游发展潜力的研究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才是关键所在。

一、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研究现状

Canestrill(1991年)是国际上较早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学者,但他仅仅指出了“旅游地的承载力是影响旅游地发展潜力的因子之一”。[2]Kercher(1993年)最早指出社会和环境因素对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影响作用。[3]Hunter(1997年)进一步明确了包括“社区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游客安全及文化氛围”等在内的影响因素。[4]基于前述研究,Abdul Rahmi Samsudin(1997年)分析了马来西亚温泉的旅游发展潜力,[5]Langlois(1999年)评估了波兰的英国游客市场潜力,[6]Julianna Priskin(2001年)构建了对自然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框架。[7]Arturo Melian-Gonzalez 和 Juan Manuel-Garcia-Falcon(2003年)提出了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程序并以加那利岛(Gran Canaria)为实例进行了应用研究。[8]

同样,梁序美(1998年)[9]、谭振军(2001年)[10]分别对湖南和辽宁的森林旅游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康传德、庄小丽等(2006年)[11]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预测模型对旅游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马勇、董观志(1997年)[12]最早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指标构想,于秋阳(2009年)[13]、冯学钢、王琼英(2009年)[14]等对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方法也进行了初步研究,曹新向(2007年)[15]、丁建军和朱群惠(2012年)[16]都比较全面地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了评测和实证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大多重视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对各类影响因素的共同关联作用没有全面考虑,而涉及到山西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的文献更是凤毛麟角。

二、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一)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内涵 旅游产业是为旅游直接或间接提供物质、文化、信息、人力等支撑的行业与部门组成的集合。发展潜力是客观事物所带来的市场空间、潜在效用的发展趋势与价值能力。实践证明,旅游产业发展与资源、经济、环境等息息相关,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也制约着旅游产业所能达到的最大发展强度和最高水平。由此可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是对旅游产业是否具有生长动力和价值能力的综合测度,在技术手段、创新能力、管理模式、市场网络、品牌形象等多个方面都会有所体现。

(二)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影响因素 毋庸置疑,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诸多条件的保障和支撑。马勇、董观志(1997年)将旅游发展潜力分解为“旅游资源的潜在保障力、社会经济的潜在支持力和环境容量的潜在承载力”3个子系统。[12]杨敏(2006年)按照“支持潜力、保障力、旅游市场供应及需求”3个子系统建立了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17]丁建军、朱群惠(2012年)则将旅游发展潜力分解为“旅游产业自我成长潜力”和“外源支撑潜力”。[16]本文在借鉴这些学者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将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分解为“旅游发展支持力、发展保障力、旅游市场潜力”3个子系统。

三、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测度

(一)指标体系确定 遵循客观性、全面性、现实性和代表性原则,从旅游发展支持力、保障力、市场潜力3个子系统7个方面,根据可量化原则,通过“德尔菲法”筛选确定了评价体系(见表1)。

(二)评价的方法选择 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评价是一种多指标、综合性的评价,而AHP分析法具有综合分析和研究多个指标经济现象的优越性。因此,本文根据2000-2012年的数据,采用AHP的主成分分析,对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及其变化动态进行分析。

表1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体系

(三)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测度

1.数据的处理。选取的五大类20个指标是异量纲的,为便于统计计算,采用标准化方法(如公式1)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相关变量的标准化矩阵

其中z为标准化变量,xi为变量,x为xi的均值,S为xi的标准差。

2.数据结果的分析。在SPSS软件中建立数据文件,从旋转后的因子成分矩阵(表2)可看出,经过降维处理,共提取了3个因子,其中公因子1为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公因子2为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条件,公因子3为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结构条件。表中的数值反映公因子与原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载荷量的绝对值越高,该因子包含对应指标的信息就越多,对指标的 解释能力就越强。

表2显示,从“国内旅游收入”到“游客人均消费”的15个指标在公因子1上的载荷量较高,说明公因子1与这15个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15个指标主要反映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因素,可将其定义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旅游从业人员数量、星级宾馆的出租率和环境治理投资3个指标在第2个公因子上具有较高的载荷量,主要反映了区域整体旅游环境等方面的信息,我们称之为保障条件。在这一组指标中,国际、国内的旅游人次数、环境治理投资等指标的载荷量为负数,说明人流量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会对旅游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环境治理投资量越少,说明环境因素越好,对旅游的发展潜力影响越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OP比重、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两项指标在因子3上的载荷较高且为正值,反映出山西省整体经济水平越高、产业结构越合理,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越有利。

表4 山西省旅游发展潜力指数

从表3可知,公因子1对总方差的贡献为74.756%,公因子2的贡献为14.364%,公因子3的贡献为7.660%。公因子1、2、3对总体方差的累计解释度已经达到96.780%,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指标信息。利用上述数据,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出公因子的主成分值

Fj表示主成分的得分值,i(i=1,2,3,……20)表示因子的个数,aij表示第i个公因子在第j(j=1,2,3)个主成分上的载荷,yi表示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根据旋转后各因子的特征值可计算出它们对总体的解释度,并作为各因子的权重,由此可得出山西省旅游发展潜力指数(表4)。

由表4可以清楚地看出,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旅游发展潜力指数有所下降以外,2000—2012年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整体处于持续提升状态。

四、山西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与建议

(一)山西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 整体而言,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持续提升,从2000年的0.0212上升到2012年的1.8329。特别是2007年后,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指数更是直线上升。这一方面说明“十一五”以来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方法选择正确、成效比较显著。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山西健全旅游产业体系、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等一系列举措的积极贡献。山西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提升也是山西经济、社会整体系统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的结果。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旅游产业的组织优化能力、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生态环境质量、旅游教育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仍然是目前影响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限制性因素。

(二)促进山西省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前述分析,为山西省旅游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概括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要从调整市场行为入手,进一步完善政府配套产业组织政策,通过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企业的市场行为,鼓励旅游企业进行专业化经营,实行品牌战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最终提高市场集中度,实现市场结构的优化。

二是要对旅游资源的状况、规划和管理实施跟踪监测,及时掌握旅游资源的动态变化状况,确保旅游资源真正合理有序开发,要加强对旅游开发项目和旅游景区的监督管理,对新开发项目认真进行环境质量评估,力求避免低层次、重复开发和重蹈先破坏后治理的覆辙。

三是要把区位相对优越和发展潜力好的景区作为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的增长极,集中人、财、物资源重点开发,重点建设,重点促销,使其快速发展成为具有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景区,进而实现带动和促进其他景区协同发展的目的,同时要不断地开发培育新的景点,积极推动旅游业聚集效应的发挥和区间协作的展开。

[1]http://travel.people.com.cn/n/2013/0201/c41570-20403047.html.

[2]Canestrill E,Costa P.Tourism carry capacity:Fuzzy approach[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1,18(02):295-311.

[3]Mc Kercher B.The unrecognized threat to tourism:Can tourism survive[J].Sustainability Tourism Management,1993,14(02):131-136.

[4]Hunter C.Sustainable tourism as an adaptive paradigm[J].0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21(04):850-867.

[5]Abdul Rahmi Samsudin.The rural Springs of Malaysia and The Potential Development[J].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1997,15(02):275-284.

[6]Langlois M,Theodore J,Elizabeth M.Poland:In-bound tourism from the UK[J].Tourism Management,1999,20(04):461-469.

[7]Priskin J.Assess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for nature-based tourism:The case of the central coast region of western Australia[J].Tourism Management,2001,22(06):637-648.

[8]Arturo Melian-Gonzalez,Juan Manuel-Garcia-Falcon.Competitive potential of tourism indestinations[J].Reports Tourism developme,2003,30(03):0720-740.

[9]梁序美.湖南森林旅游发展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8(04):18-22.

[10]谭振军.试析辽宁省森林旅游发展潜力[J].辽宁林业科技,2001(06):22-26.

[11]康传德,庄小丽,魏龙吉.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市场潜力预测模型[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02):162-165.

[12]马 勇,董观志.区域旅游持续发展潜力模型研究[J].旅游学刊,1997(04):37-40.

[13]于秋阳.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结构模型及其测度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114-119.

[14]冯学钢,王琼英.中国旅游产业潜力评估模型及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9,17(04):178-183.

[15]曹新向.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潜力的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2007(01):18-22.

[16]丁建军,朱群惠.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时空差异研究[J].旅游学刊,2012(02):27.

[17]杨 敏.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J].统计与决策,2006(14):42-44.

[18]丁 悦.基于因子分析的青海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估[J].青海社会科学,2010(06):91-97.

[19]王兆峰.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10):22.

[20]生延超.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J].旅游学刊,2012(10):42-51.

[21]郭英之.2010年上海世博会旅游发展潜力的效应分析[J].旅游学刊,2003,18(05):52-561.

[22]郭亚军,董会娟,王 杨.区域发展潜力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172-174.

Th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Touris Industry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Shanxi Province Based on the AHP

LIU Xiao-ying
(School of Engineering,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030013)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 industry need many guarantee and support conditions.This paper refines 20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searches th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Shanxi province 2000-2012years through the principal component.The result finds that Shanxi tourist industry has strong development momentum,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is big and the tourist industry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has the same momentum,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thanks to the gradually improved security conditions and the gradually optimized and the optimized touris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Shanxi Province;tourist industry;development potential;AHP

F590

A

1674-0882(2013)03-0098-05

2014-03-05

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3041010-02);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科研项目(2012007)

刘晓英(1982-),女,山西大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责任编辑 赵晓洁〕

猜你喜欢

发展潜力山西省因子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氯代吡啶发展潜力巨大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36个大中城市四新发展潜力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