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古诗歌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及对策

2014-09-19陈倩

考试周刊 2014年64期
关键词:审美意蕴评价

陈倩

摘 要: 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文学艺术殿堂中的璀璨明珠,更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语文教材和教学中都占有相当分量。古诗歌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人文素养的养成等诸多方面,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中职诗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 古诗歌 教学困惑 评价 审美意蕴

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那些让人在浅吟低唱中沉醉的古诗歌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精致细腻;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幽远。它们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而且刻录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理应担负传播中华诗歌文化的重任。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中职诗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往往是,对于千古名篇佳作,语文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一、中职古诗歌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1.对古诗歌的学习评价单一

老师对古诗歌这一独具审美意蕴的文体教学机械化。只体现为默写,不外乎给上句填下句、给下句填上句或者提供语言情景,填写恰当诗句。不管读、不管解、不管悟、不管想,只求复印式的结果,长此以往,古诗词便无美感而言。

2.对古诗歌的课程安排忽视

真正学会学懂古诗歌是非常难的,读、想、感悟、浓缩在几十字中。然而这几十字和现代文的几十字又怎能相提并论呢?由于当今沟通采取直接交流,各种公文格式有各自的固定模式,因此对古诗词教学所安排的课时少之甚少。学生心中难以形成意境美。

3.对古诗歌的意蕴挖掘不深

诗歌是意蕴的浓缩,品味至关重要。老师要教会年龄、阅历、兴趣都不够的学生形成品味确实有一定难度。然而,如何捕捉诗词的意蕴真是难之又难。

二、解决中职古诗歌教学中困惑的对策

1.学会评价诗歌的主题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在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正确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用现代的观点分析认识是否全面,思想是否健康,论述是否透彻,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中职生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爱偷懒,但善模仿。若单纯地让学生背诵古诗文,五六分钟之后,他们就耷拉脑袋,自由活动了。但是,学生对于别人的一言一行很在意,尤其是对古人们的话语和行为,往往喜欢品头论足,加以亲身“体验”。因此,应给他们足够的“享受”时光“陶醉”其中。在诵读中,可以让学生陶醉在“巴陵胜状”之中,随范仲淹或悲或喜;在诵读中,可使学生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所折服。渐渐地,学生会读了,也会背诵了。

传统的古诗歌基本上是历百代而不衰的文学经典。经得起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就是因为作品中有永恒的内涵存在,优秀的诗歌作品应该具有进步的思想倾向和健康的感情色彩。但是,一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复杂的,既有积极的内容,又有消极的因素。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我们既要看到诗歌思想感情的主流,又要看到诗作的局限性,这样才能全面认识诗作,并对诗作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对学生的审美判断的筛选和评判,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诗作实际出发,严格按照诗作内容判断,忌讳命令式、标签式的语言;忌讳只凭主观臆断,随意拔高或贬低诗作。因为破坏了真实感与合理性,美的评价就不复存在了。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在质疑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用今天的眼光评价古人们的爱情观及人生观。

2.开足开好古诗歌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仅多读,还必须熟读以至背诵,背得“烂熟”。杜甫立志“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写诗“下笔如有神”是和他“读书破万卷”分不开的;韩愈之所以能够成为古文大家,是和他“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分不开的。可见古人是通过大量诵读前贤诗文,从中悟出为文之道的。可见没有一定的时间,不保证阅读、理解、运用是学不好古诗歌的。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有些古诗文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或通过寄情于山水,或表达含蓄。这就需要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融入作者所要创造的意境中,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学文章《小石潭记》时,如果先让学生收集柳宗元的生平背景,那么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欣赏优美的描写上。同样,在学习如南宋爱国诗人、词人的作品时,让学生对南宋这个特殊的朝代进行调查、整理,那么体会文中作者壮志难酬的心境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如教学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必须介绍这篇诗歌的写作背景,并且讲述诸多典故,学生才会逐渐明白诗人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感慨。经常记诵古诗文,犹如锋刃之于磨刀石,常磨常锐,有利于对人脑记忆潜能的开发。因此,教师要督促学生勤读多背诵:早晨齐读、上课抽背、课堂默写……

3.体会意蕴美

例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初春景色的诗。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即使背诵下来,也很难体会其中的美感。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先用多媒体放一段有古筝伴奏的诗文朗读,接着用投影仪放上一段事先剪辑好的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那青山,绿草,碧波,春花,马蹄,牧笛……使学生身处早春的氛围之中,从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中感到春意绵绵,春光无限。让学生随朗读录音朗读诗文,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进行朗读和说话等语文能力训练,训练充分到位,教学效果良好。这堂课上,伴随春意盎然的画面,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盎然。

如古诗《使至塞上》“大么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字用得十分绝妙,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可引导学生带着“直”、“圆”问题观看课件,画面上: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课件展示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学生便能从画面中领悟到“直”“圆”字的妙处。

总之,在古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引导学生用口阅读,用手记录,用心积累,做到口到、手到、心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古诗的乐趣,从而不断地探求思考,真正发自内心地想学习古诗歌。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意蕴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谈中国古典舞作品《粉·墨》的文化传承
论明代文人茶画中的审美意蕴
《大鱼》的意象叙事及审美意蕴
人文式的“乡愁”
试论朝鲜朝文人李廷龟的中国山水游记创作
化妆品外包装设计中中国元素的审美意蕴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